韓嬋
摘 要:班風是一個班級特有的風貌,又叫班級的風氣。是班級中形成的在情緒、言論、行為、道德面貌等方面長期占主導地位的穩定的傾向。是一個班級建立在對自己、對別人和對集體的新生基礎上得到集體輿論支持的集體成員的自覺行為。它通過班級成員的言行、風格、習慣、態度等表現出來。班風一經形成,便會成為一種約束力,反過來影響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班風對外是班級的形象,對內是一種氛圍,一種無形的力量。下面從班級建設的角度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關鍵詞:班級管理;責任感;發展
一、班級管理理念——管是為了不管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班主任的工作也是這樣一個道理:管是為了不管。班級管理是基礎,其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律、自育,最終形成班級文化,管理班級,把班級制度內化為所有學生的日常習慣,把制度化的“物”的尺度變為師生自主自覺的“心靈”尺度,共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班級中營造一個非常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和共同奮斗的愿望。因此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應圍繞著‘班級文化的構建這一核心來開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西方有句諺語“樣樣抓,一樣都抓不住”。班主任本身就是學科教師,除了教學工作,還要管理班級,張三不寫作業,李四又不遵守課堂紀律,小王的思想工作還沒做好,兩個同學又鬧矛盾,班主任的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所以班主任可以以班級文化建設為目標,以班級制度建設為基石,重抓班干部隊伍的培養,讓學生最終形成自我管理。
二、班級文化建設——班級靈魂之所在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從古時的“孟母三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環境出人才”,無不證明了文化的重要性。但班級文化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文化可以體現在教室的每一面墻上,每一把椅子上,也可以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而班風應是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對外的社會形象。怎樣形成班風呢?我們班的奮斗目標是:讓每一片葉子都翠綠,讓每一朵花兒都鮮艷。
三、班級制度建設——班級健康發展的基石
一個集體如果沒有一個制度,那將是一盤散沙無法團結起來。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出色的班委會是必不可少的。對于班委提出三點要求:①嚴格要求自己,起模范表率作用;②大膽負責,努力學習;③團結同學。真正成為班級核心,老師的助手。
總之,學生的責任感不是通過一件事、兩件事就能形成的。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懷著對事業的高度責任心,在具體的實例中引導學生理解責任感,以身示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責任感,在一件件小事中實踐責任感,在活動中強化學生責任感,相信我們的孩子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有責任心的棟梁之才的。
參考文獻
[1]李美文.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09(4).
[2]李永聯.如何在班級管理班級文化建設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J].都市家教月刊,2017(7):29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