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長智
摘 要:人類生產與社會生活都離不開土地的使用,土地在此過程中也占據了主導性的地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能夠滿足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土地處于基礎性地位,但是國家和相關機構對土地還需要進行系統的管理,實施社會化管理,由此對土地的使用權進行保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定的土地糾紛和土地管理的突出問題,由此本文對此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極大的提升土地的運用效果。
關鍵詞:土地糾紛;土地管理;問題;分析;測策略
土地是人們生活資源的主要運用基礎,更是發展之必要的選擇,在人類的生活過程中是充分的物質條件,土地是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資料,更是生產的主要物質源泉。因此在土地的管理上還需要運用更多的辦法,提升資源的支持力度,不斷的運用水分和陽光等等發揮出土地的作用。土地資源日益緊缺,已經成為管理主要的問題點所在,只有出臺相關的制度和法律才能夠對土地實施多方面的保護。
一、土地糾紛的問題分析
(一)建設用地使用不科學
在土地使用不合理的方面主要表現在建立新的建筑,對舊有建筑未進行拆除。國家允許新建,但是一些農民不允許拆舊,經常會出現釘子戶的現象,這是一種私有傳統錯誤理念在作怪。在這些人看來,舊有的建筑都是老一輩留下來的宅基地不可以發生改動。寧可閑置也不可以被占用。另一方面,土地在建設規劃方面存在嚴重的滯后問題,一些部門沒有進行全力的配合,并且在對外擴張方面也不是十分明顯,土地在使用方面利用率不是非常高。相關的領導層對于農民使用土地未進行全面的關注,在居民使用土地這一塊缺少管理,因此就不能創造更高的土地利潤,投資存在偏向性,周期十分長,這樣一些領導人在任期間就無法看到非常明顯成績,這些都是疏于管理的后果。
(二)土地的征收工作矛盾突出
首先,存在征地的補償問題。在土地征收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運用了強制性的手段,做集體征收土地的處理,給農民一些適當的資金扶持和補助。這樣方式的轉移也屬于非常典型的政府干涉,在市場條件下不符合市場行為的特點。集體土地在被國有化之后就無法在如之前一樣管理。集體土地所有權被破壞,對于集體土地的征集,其實就是剝奪土地的處理。
其次,征地補償分布不合理。征集土地需要多個部門的協作,征地的補償款不到位的問題非常明顯,可能在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后續直接導致補償款的減少或者不到位。農民在拆遷過程中未占有明顯的優勢,極大的可能就是導致農民更為貧困[1]。
二、關于土地糾紛與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深化土地管理改革,由此形成約束機制
首先,堅持土地的公有制。國家在對土地進行統籌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按照以往的改革成果進行全面的大體制的改革和分析,爭取能夠讓土地管理的實效性凸顯出來,更好的進行垂直的管理劃分。地方土地的利用,土地審批行為等等都需要做好嚴格的審查和監督,并且爭取可以從源頭出發進行土地批注,轉變傳統的中央直接進行統籌規劃的分析,爭取能夠讓各個地方政府進行分級的管理,確定此種管理格局優勢也更加明顯,收效更高。
其次,形成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執行相關的土地管理機制。在對土地進行總體劃分的過程中必須建立起年度總計劃,執行相關的制度。在當前的土地規劃過程中,我國基本已經結束了鄉級的土地規劃審批,在各個城市作出了總體的規劃。按照土地使用的總體規劃確定了土地的使用范圍和基本規模,經過認真的核查,按照土地總體規劃做好每一塊地的核查分析。若是新建立的土地還需要做好多個方面的管控工作按照年底計劃對土地的轉用或者征用等工作進行辦理。
最后,建立起土地收益分配法。在土地收益分配方面還需要建立起有利于更低保護的一種體制,轉變以往的土地收益不均的問題,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管制分析,按照每一個地區的進本情況做好科學的管理和分配,對于耕地被占用的要嚴格征收相關的稅費,由此避免國有資產出現大量流失的情況,也能夠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土地產生生財的想法導致錯誤行為的發生[2]。
(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每一個地區的政府還需要強化自我工作的力度,不斷的深化研究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補缺漏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對相關舉措更加合理的布置,針對一些存在較大爭議的法律法規還需要不斷的予以修正,進而促進每一個政府機關的辦案的需要,讓土地管理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可據[3]。
(三)強化政府工作管控力度
嚴格的按照相應的《土地管理法》相關的規定進行集體土地的征收,查看具體的歸屬,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發放相關的土地承包證書,確定土地承包的基本年限,并且對于農村招商引資的規模還需要進一步的控制,強化對土地的管理,避免有一些地方政府借著招商引資的幌子大量的違法用地[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土地糾紛與土地管理問題做出了分析和研究,土地糾紛和土地管理的問題在農村土地管理中屬于常見的現象,如何化解矛盾,減少糾紛是當前土地工作人員需要具體考慮的問題,還需要做好多個方面的研究,認識問題,從問題出發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減少糾紛,才能夠改變問題的呈現方式,讓土地的管理更加有效,發揮出土地資源原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曲頌,郭君平,夏英等.確權和調整化解了農地糾紛嗎?——基于7省村級層面數據的實證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2):71-78.
[2]何廣德.淺談農村宅基地糾紛成因及解決方法[J].長江叢刊,2017,14(16):115.
[3]甘金球,劉祖云.多源流理論視角下的政府議程分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為例[J].甘肅理論學刊,2014,25(3):131-136..
[4]馮淑英.農村土地征收補償費糾紛案件若干實務問題[J].山東審判,2016,32(6):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