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榮
摘 要:好的數學課堂是迷人的,每位數學教師都想把數學上活、上好,想讓所有學生都有點滴進步,怎樣讓孩子樂學、愛學、會學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如果能用不同的方式調節課堂氣氛,從內心深處喚醒兒童的想象力和學習激情,讓孩子和我們積極互動,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課堂就會變成孩子心中的美好天堂,新課標、新時代呼喚這樣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對話;學生;活力;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較長一段時間,我的課堂是“囤積式教育”,具體表現為:學生端正坐在座位上,教師講,學生認真聽,教師通曉所有,而學生一無所知。學生不需動腦而教師卻要思考問題,教師選擇學習內容,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師生角色反串,教師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是學習的客體。時至今日,大多數教師依然認為“教授的內容越豐富,學生學到的就越多”,但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少說一會,學生便能多學一點。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不斷追求“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這是一種倡導多元文化的、民主的、動態的教學法,創設一種安全的、寬容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師生關系和諧、教學互動良好,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師生、生生進行對話。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對話,要凸顯以生為本,讓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通過相互討論,鼓勵學生對課程提出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傾聽別人觀點、提出反對意見,進行觀點表達與“正確答案”同樣重要,力求營造一個人人參與、個個暢所欲言的探究氛圍。
如教學“括號”時,出示例題:舞蹈組男生有10人,女生有8人,書法組的人數是舞蹈組的2倍,體育組有108人,體育組的人數是書法組的幾倍?先讓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分步解答,然后引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在全班交流時著重理解為什么在(10+8)×2外要加中括號,變成108÷[(10+8)×2],當一位學生有條理地講述完之后,另一位學生開心地說:“剛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加中括號,現在我懂了。108和2都在搶(10+8),如果不加中括號的話就會被108搶去的,所以要加上中括號,就好像砌了一堵墻。”
“對,(8+6)×2是一家人,要給他們造間屋。”
“嗯,先把內部問題解決好,再去見108這個‘國際友人。”
在成人眼里很簡單的事,兒童卻要花較多時間來讓他們去思考,所以教師要學會等待,在提出問題之后要讓學生喘氣,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去體會、去領悟,多讓學生進行原生態的學習,收獲的將是不可預見的精彩。看他們處理的方式是那么獨特:“108和2都在搶(10+8),不加就會被108搶去,所以要加中括號,就好像砌了一堵墻。”相互交流的聲音越來越大,同學之間不自覺地產生互動,課堂上歡聲笑語不斷,每個學生都有獻計獻策和學習的機會,營造積極向上、快樂的課堂氛圍。此時的教學是最佳的,人人都在愉悅的學習狀態。天真的學生認為“×2”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被“108”搶走,急中生智地把中括號說成“砌一堵墻”,多么形象貼切的比喻,多么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多么貼近數學的內在本質,多么奇妙的可遇不可求的數學直覺。師生、生生之間平等對話造就了精彩課堂,充滿童真、童趣的話語足以讓我激動好幾天。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改變教材呈現形式,化靜為動,在動中促進認知建構,促使學生有更深、更透的領悟。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探索、實驗、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活躍在教室的每個角落,他們積極分享觀點,熱情參與問題的討論與思考,并學以致用,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如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時,出示問題:用細木條釘成的一個長方形框,長12厘米,寬7厘米。它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一拉,會是什么圖形呢?它的周長變了沒?面積呢?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然后按下列步驟教學:
(1)理解題意。①引導學生參與觀討論,尋找關鍵線索。②分析周長、面積變化情況,發現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演示驗證。①演示觀察:出示一個活動的長方形框,拉動長方形框,觀察圖形的變化。②發現變化:拉動后,變成了什么圖形?周長變了嗎?面積呢?為什么?③計算驗證:它的周長是多少?面積多少?引導找出計算面積的數據,算出面積。和原來的周長和面積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由于四條邊長度沒變,所以周長不變。因為形狀變了,高就變了,所以面積也會變化。把靜止的圖形變成動態的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在直觀中感悟變化,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3)感知變化。讓學生經歷共同探討圖形的變化過程,就會發現:拉動長方形時,由于邊的長度不會改變,所以周長是不變的;而在拉動時,形狀變了,發現高變了,所以面積也跟著變化,如果拉的角度越小,高越短,于是面積也會變得越來越小。通過反復比較,探索出周長和面積變化的規律,這種依托教材資源,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化靜為動,通過學生的觀察、學生的思考、學生的辯論,將靜態的圖形變為動態的圖形,以動促思,把圖形變化前后內在規律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升了學生思考數學的廣度和深度。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在20分鐘左右,再有趣的課堂學生也會注意力疲勞。為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用抑揚頓挫、詼諧幽默的語言和寓教于樂的游戲來調節課堂氣氛,營造師生互動、愉快活潑的教學氛圍。為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設計富有挑戰的練習,或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合適的評價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不能預設,它在情境中產生,要求教師要因勢利導、有效調控,使學生樂此不疲,保持飽滿的熱情和欲望直至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如教學“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時,這樣引題:同學們,老師喜歡打籃球,你們想知道老師最喜歡的籃球明星是誰嗎?姚明參加NBA、CBA、全明星賽投籃命中率為49.8%、65.1%、52.9%。你們知道這些數叫什么數嗎?看到這些數,你們想了解百分數的哪些知識?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數學課堂,一起探究百分數,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大家有信心嗎?從學生熟悉的籃球明星入手引出百分數,從投籃命中率的百分數讓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學生都對命中率產生了興趣,急于想知道結果,有了內驅力,這節課一定興致很高。在加深理解環節設計成語猜數:百發百中( )、 半壁江山( )、 一箭雙雕( )、百里挑一( )、十拿九穩( )。由于語文、數學學科的融合,學生樂此不疲,整節課熱情高漲。在課的結尾拓展時,設計有以下幾個問題:①我對自己表現的滿意度為( )%。②我(非常、有一點、沒有)遺憾,所以遺憾度為( )%。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付出( )%的努力!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活學活用百分數的知識,把課堂推向最高潮,讓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百分數的知識。讓愉悅伴隨師生的歡笑,數學是迷人的,真正的數學能從內心深處喚醒兒童的想象力和激情,能用不同的方式調節課堂氣氛,能使數學課堂五彩斑斕,充滿想象力。
[1]劉大洪,羅利紅.讓課堂成為孩子的快樂天堂[J].科學咨詢,2015(36).
[2]劉朝俠.如何把課堂創設為學生快樂成長的天堂[J].讀寫算(教師版),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