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妍楠 來敬堯
摘 要 文章從深度報道思想深淺的3個層面入手,分析了由分析事物的矛盾入手,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立足于時代精神的高度來提煉、選取深度報道思想,增強深度報道的理性精神,人性之處見深度。
關鍵詞 報道;物質;觀念;制度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6-0021-02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與體制轉軌并行的時期,其中充滿了各種矛盾。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成為社會問題的普遍性熱點與輿論源;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以觀念沖撞形態出現的利益矛盾層出不窮。在這樣一種社會條件下,新聞編輯就更需要通過配發評論來正確引導輿論。這既是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也是媒體完整性的一種表現。
1 新聞事件的三個層面意義
1.1 認識事物的三個層面
面對變化的世界,人的認識是有層次之分的。在文化史學者看來,世上的一切均可分為自然的與文化的兩個方面。而所謂的文化,指的則是人類對于自然的作用、利用與創造,文化史學者因而將文化三分如下:一是物質的變遷;二是制度的變化;三是觀念的更迭。從文化變動看,最容易變化的是物質層面。相形之下,制度的變遷、觀念的更迭則要難多了,所謂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所謂機制,泛指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
1.2 深度報道思想深淺的三個層面
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表現,深度報道在主題的開掘上存在著由淺而深的3個層面:一是寫物質變遷;二是寫制度變遷;三是寫觀念上的變遷。
1)報道物質變遷。如報道長江上又建了幾座橋,西部又修了幾條鐵路。對于深度報道而言,這種報道成分一般只能作為報道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2)報道制度變遷。這樣的報道有《關廣梅現象》《魯布革沖擊》《140萬雙襪子的命運》等。關廣梅的成功在于商業企業實行個人承包制。魯布革水電站不同于以往的是因為引進了競標與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武漢襪廠所反映的襪子問題,主要不是個人素質問題,而是現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導致140萬雙襪子長期被積壓庫房。
3)報道觀念變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戰場,深度報道必須重視報道社會精神的變遷。也就是說,報道者要認真分析新聞事實所蘊含的社會意義,發掘并肯定進步的新時代精神,批評與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的錯誤的舊觀念。夏欣的《歸來吧!媽媽》,報道的是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宏志班的一名叫田偉的學生,放學后在全市四處尋找自己瘋母的故事。這篇報道是針對中學生有感而發的。作為獨生子女的新一代,這些中學生普遍存在一心只想著自己而不懂得關心、考慮他人的精神狀態與心理弱點。這樣一來,報道就提出了關于新一代中學生精神健康的大問題,社會意義十分重大。該文刊發后社會反響很大,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還根據《光明日報》的獨家新聞進行了后來的二度三度報道。當然,深度報道如果能從制度、觀念兩個層面同時提煉報道主題,那么,就會表現出更為強大的思想威力。比如,《金牌不是名牌》報道的內容是:遼寧省雖然是國家質量評獎金牌的大戶,但該省的工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很低。究其原因,有機制上的,更有觀念上的,即“經濟機制和思想觀念”兩點。這就既從觀念層也從制度層人手分析了癥結,提出了有名的“東北現象”,發人深思。因此,《金牌不是名牌》的深度報道思想就格外有力量,使該文躋身于中國新聞史的名篇之列。
2 由分析事物的矛盾入手,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2.1 熟悉事實,熟悉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索
思想不能憑空產生,報道者要熟悉事實,熟悉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索,“多看看,不要看到一點就寫”“要艱苦的思考”。馬役軍為了寫好辛福強,與辛福強交朋友,長期了解達四年之久。羅盤為了報道武漢市漢正街第一批富翁的命運,對他們進行了長達18年的跟蹤了解,先后發表了多篇相關報道。寫作者要邊采訪,邊思考,通過采訪進行思考,通過思考進行采訪。
2.2 緊緊抓住事物的矛盾這個“牛鼻子”
產生報道思想的過程,就是我們了解、分析、熟悉事物從而解決事物矛盾的過程。面對紛繁復雜的新聞事實,報道者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因而唯有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們才有可能抓住。
通過分析事物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記者就可以比較準確地抓住事物的要害,提煉出正確而較深刻的報道思想。
3 立足于時代精神的高度來提煉、選取深度報道思想
3.1 與時俱進,提煉主題
符合事物本質規律的思想不一定都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其新聞價值與宣傳價值未必都高。愛國主義要高揚,但愛國主義還要落在實處才行,因此,篇篇體育報道都張揚愛國主義,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新聞報道還必須立足于現實,根據具體的時代精神來提煉、選擇新聞報道的思想。
所以,記者不能跟在時代潮流的屁股后面轉,而要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面,分析研究有關的社會形勢。這樣,記者才容易捕捉到新鮮的報道主題,使報道有較強的思想性、針對性、戰斗性。
3.2 學習、實踐、體驗,把握時代脈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記者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要反對權力崇拜、金錢崇拜。這是記者能夠通過人生體驗獲取正確、積極而不是陰暗、消極結論的思想基礎。
4 增強深度報道的理性精神
4.1 深度報道離不開理性精神
在提煉深度報道思想中,抓事物矛盾與立足于時代精神有用但也有限。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時會出現窘迫。
新聞事實的復雜、時代精神的新銳決定若深度報道需要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維護深度報道新聞真實性原則的重要保證。
4.2 理性精神何處來
1)爭取一專。這就是說,報道者要系統地學習某一或某幾個領域的理論知識,爭取對該專業有一定的發言權,所謂理性,是指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的思維活動或是這種思維形式廟黑格爾認為理性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只有理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這說明,理性不可能是先天就有的,獲取這種能力、精神,必須經過學習、鍛煉。
新聞工作者需要理性。記者、編輯在長期的新聞生涯中,不僅廣泛接觸社會,而且長期跑某條線,對某一或某幾個領域有較多的接觸,而深度報道要求記者不僅多能,還須一專,要系統而扎實地學習有關學科的理論知識。
2)要善于運用專家的腦子。記者理論知識再多,也滿足不了實際工作的需要,這實際是由記者的職業所決定的。記者什么都要報道,什么都要學,但一個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記者的“深”。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對記者的這個難解的矛盾。我們應該怎樣去解決新聞工作者的這一先天矛盾呢?解決的方法歸納起來只有一句話,即向專家求助,善于利用專家的智慧。具體來說,第一,找到合適的專家:有足夠的學識,并樂于助人。第二,善于傾聽專家的意見。第三,善于捕捉專家談話中的要害。第四,注意報道相關專家的意見,避免喧賓奪主。第五,善于將專家的意見組織起來并傳播出去,因此,惟有善于利用專家的智慧,才能解決新聞工作者自身所無法解決的矛盾。
5 留心媒體特點
5.1 不考慮媒體特點,使報道刊發困難
提煉、確立深度報道思想還必須考慮到媒體的特點,由于對媒體特點留心不足,致使有的深度報道刊發困難。
5.2 注意目標讀者的個性
提煉、確立新聞報道的思想還必須考慮報刊所鎖定的受眾特點。比如,《中國青年報鄉的讀者以全國的青年為主,讀者思想活躍;《人民日報》的目標讀者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公務員,讀者的政策、理論水平較高;《長江日報》的讀者以武漢市的干部與市民為主。如果深度報道思想不考慮讀者的個性與需要,報道的有效讀者就會大大減少,忽視讀者,深度報的道思想就難以被讀者真正接受。
6 人性之處見深度
除了上述各個要點,提煉、選擇深度報道思想還不妨從人性深處人手。人性是人們面對生活、困難、各種關系等折射出的共有的主體取向。但是,與追問客觀世界不同的是,在人性的分與合中,記者所挖掘的是主體世界。主體世界同樣是寬廣、深邃的。挖掘主體世界可以體察善惡美丑,表現社會的進步與對真善美的堅守,思想情感的沖擊力同樣具備內容深度。
參考文獻
[1]劉旸.跨屏大數據:傳統媒體與互聯網融合的入口[J].中國廣播,2015(6):18-22.
[2]金昌慶.跨屏相生 融合相成——解析媒介融合語境中跨屏熱播劇的文本特征[J].中國電視,2015(3):71-74.
[3]劉貴梅.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跨屏傳播現象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5,29(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