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菲菲
摘 要 在大學生微閱讀廣泛化的趨勢之下,大學圖書館面臨微閱讀帶來的借閱危機。危機中蘊含機遇,高校圖書館應抓住轉型機遇期,通過加強資源建設、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強化網絡監督、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創新服務方式等來緩解“零借閱”等危機,從而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
關鍵詞 微閱讀;大學圖書館;危機;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6-0184-02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逐漸邁進了微閱讀的時代。當今大學校園中隨處可見一些“埋頭苦讀”的身影,但較以往不同的是,學生手中的閱讀載體已經由傳統的紙質書本變成了各式各樣的移動設備。隨著微閱讀大浪潮的兇猛來襲,給大學圖書館的開展帶來了新的發展危機以及挑戰機遇,對此圖書館管理人員應準確把握機遇,針對微閱讀方式帶來的發展危機,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提高圖書館的圖書借閱率,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1 微閱讀的含義和特征
微閱讀是順應當今時代通訊移動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資源的直線增長、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而產生的一種新型閱讀方式,百度百科對微閱讀的定義是借助短消息、網絡文字以及短小問題生存的一種閱讀方式。口袋書、手機報紙、博客、微信以及微博等都屬于微閱讀的范疇,微閱讀與傳統閱讀相比,就是“正餐”和“快餐”的區別,前者有營養但是費時間,后者節約時間但營養缺乏。
微閱讀的特征:1)閱讀內容精短。與傳統閱讀的深入探究相比,微閱讀在內容上的短小和精簡似乎更加受到現代閱讀者的青睞,人們在海量的信息浪潮中及時、有效的獲取信息和知識,順應了現代人的快節奏閱讀需求。2)閱讀形式的多樣化。通訊、移動設備的飛速發展為微閱讀方式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各式各樣移動設備的相繼生產,手機、平板的產生,人們利用這些設備,通過閱讀器隨時隨地進行逛網頁、刷微博等微閱讀活動。相對傳統圖書館紙質書本閱讀來說,微閱讀更加便捷,更加契合現代人的閱讀心理。3)時間碎片化。微閱讀在時間上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在閱讀時間上沒有特定的要求,閱讀者可以隨時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時間間隙進行閱讀。
2 微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危機
微閱讀方式的產生勢必會對傳統圖書館帶來很大的發展危機,傳統的大學圖書館有限的文獻資源和單一化的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學閱讀群體的閱讀需求。目前,大多數的高等院校在對圖書館的管理方式上,仍舊過分依賴于傳統人工服務,在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上較緩慢,且硬件、軟件等配置不齊全,造成管理人員在圖書的編錄、書籍的查詢以及學生的借閱工作上都存在著一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圖書館書籍借閱率及流通速度的提升。
隨著信息、網絡和數字化技術的進步,大學生作為閱讀群體中擁有較高素質的一部分,其在閱讀需求以及閱讀行為上都較以往的傳統方式有所不同。而傳統圖書館的文獻載體主要是以單一的紙質文獻為主要形式,這就導致了傳統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率的逐漸降低,大學圖書館的讀者用戶也在隨之減少。大學生群體閱讀習慣的改變,必然會導致傳統學院圖書館書籍借閱率和流通率的持續低迷,微閱讀方式已經在高校學生閱讀方式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致使傳統院校圖書館“零借閱率”現象的產生,高等院校圖書館的服務職能和服務方式正在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危機。
3 微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應對策略
3.1 大力推進圖書館資源的建設
高等院校應該充分發揮出傳統閱讀的優勢,大力推進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加強對圖書館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等網絡出版物的投放力度,促進圖書館資源的數字化發展,推動信息化圖書館的前進步伐,并且在結合自身發展趨勢和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建立起多元性、特色化的高等院校館藏資源新布局。
3.2 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微閱讀模式主要依靠網絡生存,而網絡在為閱讀者提供便捷豐富的信息資源的同時,還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不良因素,例如在對資源信息的分析和排查中不能進行正確的篩選,這必然在大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基礎上帶來不良影響。所以,高等學院圖書館應加強對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所謂信息素養,是指信息獲取者所具備的信息意識、信息溝通以及信息利用的能力。高等院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黑板展報、講座、宣傳單、專員引導等方式,對學院學生開展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教育,讓他們學會搜尋、評論、溝通和運用所需要的信息,并且運用這些信息及時的解決實際問題。
3.3 強化圖書館網絡指導和監督
高等院校在圖書館的建設上還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加強網絡指導和監督:1)設置專門的導讀部門,指派專業人員進行導讀;2)通過采訪、問卷調查等方法,了解院校學生的閱讀需求,并且對此設立不同的閱讀方案;3)設立反饋評論機制,圖書館與學生之間建立可行性的互動平臺,雙方互評價反饋,為圖書館的相關決策提供理論數據;4)建立在線網站,為學生提供在線咨詢,及時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5)針對圖書館的電子閱讀室和學生的網頁瀏覽情況進行檢測,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
3.4 建立完善的學科館員制度
學科館員是指在某一知識學科領域或者某幾個領域中,對該科專業知識非常了解甚至是精通的人才,通過設置不同領域的學科館員,為該學科閱讀用戶提供更加專業、科學的引領和指導。首先,高校圖書館要建立完善的學科館員制度,有制度才有規矩,有規矩才會有效率;其次,要加強對學科館員的培訓力度,結合不同館員的崗位要求、專業構架以及知識結構,制定不同的、有梯度性的培訓計劃,開展豐富多樣的培訓教學活動;最后,是要實行競爭制度,激勵館員的不斷進步。實行館員崗位上可進可退、職務上可上可下、待遇上可高可低的管理機制,對館員的聘用上采取“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以此來調動圖書館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圖書館館員的整體文化素質。
3.5 開展微閱讀時代下的創新服務
1)微推薦。通過微信等媒介,為圖書館內的精品書籍配上合適的圖片和簡潔的描述,然后推薦給閱讀者,并且推薦的書種、推薦的內容和理由越精辟越好。
2)微宣傳。傳統的如印刷閱讀宣傳冊、發放宣傳單以及張貼宣傳語等宣傳方式,不僅在成本上耗資較大,而且容易被破壞,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通過微信、微博以及微電影等方式進行宣傳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更加提起學生們的讀書興趣。清華大學推出的《愛上圖書館》以及同濟大學推出的《蕓香》等都是借助微電影的途徑來進行宣傳,收到了非常不錯的宣傳效果。
3)微講座。其前身來自于當前高等院校中流行的“微課”,利用視頻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精彩教學活動錄制下來,一般不超過10分鐘。這種方式的突出優點就是主題突出、內容鮮明,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并且授課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有利于激起學習興趣,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圖書館可以借助這種方式來進行讀者培訓,將培訓內容分解成幾個小知識板塊,分別制作成幾個微視頻,分類掛在校園網站、微信或微博上,供學生們閱讀和學習。
4)微書評。高等院校圖書館還可以通過開展微書評征文、微書評寫作等活動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向學生們推薦學院圖書館中的精品圖書,通過微書評的號召力來帶領學生們進行閱讀。此外,還可以通過微書評互動性的特點,增加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圖書館、老師與圖書館之間的親密程度,實現師、生、館三者之間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微書評的創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借閱率,實現提高圖書館藏書利用率的目標。
5)微采購。微采購是指通過微閱讀媒介,獲取學生們在閱讀上的需求,從而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書籍的采購。傳統的圖書采購模式,不管是通過訂單采購的方式還是在現場采購,基本上都是粗略的進行批量采購,造成圖書館資源的浪費及資金成本的提高。而微采購方式的出現則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是提高圖書館紙質書籍利用率的有效對策。
總而言之,微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時代產物,其自問世以來便廣受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圖書館雖說已經逐步開展了微閱讀服務,對于微閱讀我國還尚未制定出一個完整、健全的管理模式,“在路上”仍然是我國當今高等院校圖書館中微閱讀的現狀。在對高等院校圖書館的管理和發展中還面臨著很多危機和挑戰,這需要我們圖書館人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的探索和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中。
參考文獻
[1]王曉芳.微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J].圖書館學刊,2014(5):79-81.
[2]劉璞.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聯盟建設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11):49-51.
[3]魏玲.淺談網絡時代數字圖書館的建設[J].現代交際,2014(6):119-120.
[4]郭力.高校圖書館在網絡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方略[J].才智,2014(20):161.
[5]朱慧.微閱讀時代圖書館閱讀服務管見[J].圖書館學刊,2014(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