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文
摘 要 隨著新技術的崛起,出版行業(yè)加快數字化轉型,并將它們引進。文章主要介紹大數據、二維碼及AR技術在出版行業(yè)的運用,并對其的在運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給以歸納,以期規(guī)范及完善它們在出版業(yè)中的運用。
關鍵詞 大數據;二維碼;AR技術;出版業(y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6-0178-02
隨著新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及技術種類多樣化,出版行業(y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將新技術引入傳統出版行業(yè),以使自身重新煥發(fā)青春。下面著重介紹3種新技術在出版行業(yè)中的運用情況及歸納出新技術在運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 新技術在出版業(yè)中的運用
1.1 大數據技術運用出版行業(yè)
大數據的崛起,標志數字時代發(fā)展迎來了新的趨勢。出版行業(yè)作為文化行業(yè)中的一類,因各類新技術的誕生,從而遭遇數字轉型的挑戰(zhàn),這其中就包括大數據技術的影響。具體表現在3方面:
第一,大數據運用到出版行業(yè)能夠推進出版管理的升級。比如,出版企業(yè)的眾多生產經營行為將構建一個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憑借管理軟件,將企業(yè)內部的相關部門及員工的業(yè)務行為以數據的形式記錄。同時,企業(yè)外部受眾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在接連網絡的條件下進入軟件平臺,而平臺可以將此行為記錄,形成數據庫。這個平臺的內外數據庫對于傳統出版管理提出了挑戰(zhàn),要求傳統出版的管理觀念及管理系統需要革新。
第二,大數據運用助推傳統出版業(yè)的生產轉型。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夠分析出讀者的偏好,進而提高出版業(yè)的策劃水準,從而提高選題質量。比如,利用大數據技術的挖掘功能,統計出網絡用戶瀏覽的內容,并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判斷出用戶閱讀信息的特征及使用偏好。而傳統出版業(yè)多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收集讀者相關信息,這極易造成對讀者信息的誤判,不利于出版選題的精準策劃。
第三,大數據加速出版營銷傳播轉型。當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表現在廣告出版上,使得公共性的廣告服務升級為個性化及精準化的廣告投放。
具體而言,廣告出版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統計受眾的使用偏向,并分析其行為,從而在此前提下確定投放廣告的時間、地點、內容及對象等相關要素,為出版行業(yè)的圖書營銷提供精準信息。
1.2 二維碼技術在出版業(yè)的運用
當前,微信二維碼、支付二維碼等隨處可見,深入我們的生活。隨著二維碼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出版行業(yè)也引進此項技術,利用它的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強、編碼范圍廣、成本低等優(yōu)勢[1]。比如,在信息容量大方面,現代圖書出版物可以使用二維碼技術,使得出版物無論流通到樣書出版環(huán)節(jié),還是印刷清單或其他環(huán)節(jié),印刷廠、出版社庫管科等相關部門只需要將二維碼中所包括的信息進行掃描,后將掃描出來的信息收集、分類至相對應的數據庫,這樣可以強化圖書上架的時效性,對新增信息的收集及圖書種類的分析起到促進作用。二維碼技術具體運用出版業(yè)的環(huán)節(jié)有以下方面。
首先,二維碼技術運用于信息的快速采集。將圖書的出版次數、物流等基本信息濃縮至二維碼中,并印制在圖書的封面上,而發(fā)行、倉儲等分環(huán)節(jié)便可以直接通過掃碼而直到有關這本圖書的相關信息,并同時導入數據庫,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重復信息錄用的操作,還能降低信息的錯誤率,并提高數據的讀取效率。
其次,二維碼技術運用于出版業(yè)的倉儲管理環(huán)節(jié)。二維碼具有很強的識別功能,也就是即使圖書在包裝、運輸等過程中,導致二維碼受到了些許程度的破損,但是仍能夠通過掃描器掃描出來,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加速圖書運輸過程中的有關信息的流動性,方便運輸公司和相關文化產品審批單位的審批工作。
最后,二維碼技術運用于圖書的市場營銷工作。利用二維碼技術可以快速讀取相關圖書的標準化信息,為圖書的零售商們建立信息數據庫,從而提高圖書的零售效率。
1.3 AR技術在出版業(yè)的運用
AR技術,又稱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依托計算機技術而生成逼真的視覺、聽覺及觸覺等多種感官虛擬環(huán)境,用戶通過使用這項技術不僅能真實地感受現實世界,還能不受時空約束,發(fā)生交互行為,感受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虛擬事物[2]。這項技術,最先源自2012年谷歌發(fā)布的AR眼睛。近幾年,這項技術也被引進出版行業(yè),促進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兒童視聽百科·飛向太空》一書,便是運用AR技術,在原有的紙質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其他數字化內容,實現內容的更新與拓展。
AR技術運用到出版行業(yè),在閱讀模式上發(fā)生了改變,即交互立體化模式誕生。這種閱讀模式,一方面可以強化并加深受眾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以體驗感佳、互動性強等優(yōu)勢激發(fā)讀者的學習興趣。目前,有關AR技術的運用,多以少兒圖書出版為主。隨著新技術層出不窮的崛起,AR技術除了被少兒圖書出版運用外,還運用到教輔圖書等其他類型的出版業(yè),從而強化圖書出版業(yè)的競爭實力。
2 新技術在出版業(yè)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新技術與傳統出版融合,顛覆了傳統出版業(yè)的表現形態(tài),受到讀者的熱捧,出版行業(yè)也因此興起一股大數據、二維碼、AR等熱流,甚至有人認為,未來的出版物將實行全面的技術化。但是,不同的產業(yè)的融合,在擦出火花的同時也勢必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
2.1 技術方面的問題
技術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技術應用不規(guī)范,出版內容質量欠佳。雖然大數據、二維碼、AR等新技術已有多年發(fā)展歷史,但運用在出版領域相對比較稚嫩,技術也有待完善,而且每家技術企業(yè)的技術水平存在差異,制作出來的內容也有一定差別。比如,二維碼技術水平,從理論上講,二維碼的掃描譯制錯誤的概率常低于千萬分之一,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二維碼識別失敗案例較多,這主要的責任并不是二維碼的破損問題,而是識別軟件種類沒有統一,導致在掃碼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解碼錯誤,從而將二維碼的信息容量大的優(yōu)勢轉變?yōu)榱觿荩o使用者帶來不便。更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在二維碼制作方面,也是不同種類的碼制共存,且不兼容,而一旦遇到不支持的軟件,掃碼自然失敗。
2.2 產品方面的問題
產品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較多,主要集中在3方面。
第一,出版圖書的選題缺乏創(chuàng)新,內容安全隱患較多。以二維碼技術的運用為例,書目基本信息、物流信息等制作濃縮成二維碼中,相比傳統的出版模式,減少了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了時間,但是書中的選題策劃、與原有數字資源的結合、圖書的時效性以及內容安全等方面都需要技術公司和出版企業(yè)共同策劃改進。
第二,出版圖書的價位偏高,內容形式單一化。目前運用新技術出版的圖書相比傳統圖書,其成本高出許多,故而在產品的定價上會有所偏高。而從信息選擇的或然率角度看,消費者在選擇圖書信息時,偏向于價格低,內容形式多樣化且具有吸引力的產品。但出版社會基于成本考慮,在低價格和優(yōu)內容上厚此薄彼。如二維碼技術的使用,二維碼具有掃碼上網、壓縮和讀取數據、完成通訊操作、驗證真?zhèn)蔚榷鄻踊墓δ埽墙^大出版社僅將二維碼當成移動終端進入網絡平臺的通行證。
第三,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尚不明晰[3]。將新技術運用到傳統出版行業(yè)中,圖書產品的質量和技術都應該有一套標準體系來規(guī)范,否則極易出現產品內容安全隱患問題,從而出現粗制濫造的圖書產品混進出版市場,攪亂市場秩序。
可是,從實際情況看,出版業(yè)將新技術的運用的重點放在如何推廣上,并沒有意識到對技術使用的規(guī)范作出些許的監(jiān)管。如二維碼技術的運用,市場上的二維碼多為開源碼,這意味著任何人都能下載二維碼生成軟件,并占為己用。為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媒體也應承擔監(jiān)督的功能,要求出版商在使用二維碼對其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應進行必要的描述,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而不是誘使受眾去下載一些不必要的應用軟件。
3 結論
通過上述對新技術使用情況的總結,可知新技術運用到出版業(yè)是當今出版業(yè)的一個全新的發(fā)展主題。出版業(yè)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具有傳承人類文明的功能,因此在面臨新技術的挑戰(zhàn)時,應積極看到及把握住技術所賦予的發(fā)展動力,強化編輯隊伍的技術使用能力,提高編輯出版效率,轉變傳統營銷觀念,增強出版發(fā)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聯系。
參考文獻
[1]謝怡,吳潔明.試論二維碼技術在中國出版行業(yè)中的應用[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7(7):20-23.
[2]塔娜,陳丹,周志穎.增強現實技術在出版業(yè)應用的思考[J].出版廣角,2017(12):10-13.
[3]李曉瑩.二絕碼在我國傳媒產此中的應用研究[D].桂林:廣西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