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平
摘 要: 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日常閱讀方式發生變化,電子閱讀替代紙質閱讀已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形式,而其中的微閱讀已經成為中職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微閱讀對學生的成長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人們對此褒貶不一,作者認為微閱讀是信息時代發展和生活節奏加快應運而生的,是了解信息、汲取知識的新途徑,它的存在已是必然趨勢,關鍵是如何對中職生加以引導并合理利用。作者分析了微閱讀產生的成因,并就正確引導中職生開展微閱讀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 中職生 微閱讀 教學策略
閱讀在學生拓展知識、自我提高、完善人格方面有重要作用。過去,課外閱讀多以紙質閱讀為主,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閱讀在閱讀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借助微信、微博、手機短消息等網絡工具以網文和短文體生存的“微”閱讀方式日漸盛行。這種微閱讀已經廣泛侵入青少年群體,也日益成為中職學生學習生活的部分。
一、當前中職生傾向微閱讀的原因
(一)信息社會帶來閱讀方式的變革。
隨著互聯網社會的迅猛發展,高科技的使用帶來了網絡信息的瞬息萬變,帶來了智能手機、ipad、電子閱讀器等的強大功能,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使人們的閱讀方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傳統的紙質閱讀是觸摸紙張的文本閱讀,而現在的微閱讀則是利用網絡設備或通訊工具等通過電子屏幕顯示而進行的電子閱讀,有信息量豐富、圖文聲像兼備、快速便捷、可復制、占用空間小及互動性強等特點,這都是傳統紙質文本無法比擬的,受到閱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青睞。而且,網絡的共享性,使得讀者能不受時空限制而自由地閱讀,隨時可以讀到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發布的信息和知識。
(二)微閱讀快捷方便的特點。
微閱讀以其文本的短小,便捷地營造令人倍感舒適的微閱讀氛圍,翻開這樣的文本并不需要太多背景鋪墊,也不需要過多的情感投入,甚至不要求閱讀經驗的前后連貫。而且,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讓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不僅讓中職生獲得信息、知識,更能以一個虛擬者的身份暢談,產生互動,并提出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三)中職生源素質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
近年來,隨著高校和普通高中的擴招,中職學校降低入學條件和教學標準,中職生源總體素質和知識水平不高。他們大多文化基礎差、不愛學習、紀律性不強,缺乏應有自覺性。他們不愛紙質閱讀,而且難以靜下心來進行長時間的閱讀。微閱讀的簡潔明了讓文化基礎差的中職學生易于接受。
(四)受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也更加多元化,物質至上、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等唯利是圖的觀念日趨彌漫,功利思想使人們更加浮躁,能安下心來閱讀并靜下心來思考的風氣漸行漸遠。我們在大街上、公交車上、地鐵上、商場里、等候人的時候,甚至在學校、在教室,在家中,看到的大多是低頭看智能手機族。在這種大環境下,中職生難免會受浮躁的“大氣候”影響。
對于微閱讀,有些教師和家長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微閱讀的內容良莠不齊,有一些內容完全是捏造的,這在無形中會扭曲和誤導心智還不是很成熟的中職生,而且,中職生如果長期處于微閱讀狀態,就會無法集中注意力,讓思維產生惰性,對電子文檔產生依賴,不利于培養中職學生的思考與判斷能力。然而,筆者認為,在大網絡化時代的情況下,不能因為微閱讀的一些弊端就將之摒棄,應正視問題,并積極有力地引導中職學生正確進行微閱讀。
二、引導中職學生正確微閱讀的策略
微閱讀是順應時代發展而生的,是契合現代社會節奏生活需要的閱讀方式,它的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知識面廣、聲像結合等特點獲得廣大中職生的青睞,如果教師將微閱讀引導利用好,就可逐步改變中職生不閱讀的現象。
(一)將微閱讀與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中的閱讀教學目標相結合。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養成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習慣,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對于300萬字的閱讀總量,能達到這樣的閱讀量的學生在中職學生群體中屈指可數。現在的中職學生普遍不愛紙質文本閱讀,教師可以利用中職學生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特點及喜歡用手機進行微閱讀的習慣,引導學生將微閱讀與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閱讀教學目標相結合。
1.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課內與課外學習是相輔相成的。中職生如果只是學習課內的幾篇文章則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將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則不僅可以加深中職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了解或掌握更多相關知識,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一些關于朱自清的愛國事跡的微閱讀。這樣,學生對作者朱自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有進一步了解,又能對課文《荷塘月色》中不滿當時黑暗現實及在嚴酷現實的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心境有更深的領悟,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2.通過微閱讀培養讀書興趣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認為“應該把培養學生讀書興趣當做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產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接觸微閱讀。在培養興趣方面,閱讀所選擇的內容是否妥當至關重要。對于經典,我們都倡導學生認真閱讀,然而,古今中外,經典的作品普遍篇幅長且偏深偏難,這對文化底子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理解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如果學生一開始接觸經典,就遭遇困難,便會產生排斥心理,從此厭倦閱讀。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培養學生興趣,可以先給學生推薦情節性較強、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如《水滸傳》、《西游記》等。但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要一口氣讀完,不僅要有足夠的時間,而且要具備毅力與耐心,很多學生往往都完成不了。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微閱讀分階段完成,比如本周通過手機或電腦網絡閱讀林沖這個人物的故事及對林沖這個人物的分析等,下周閱讀魯智深的故事,先讓學生對人物產生興趣,接著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作品情節,這樣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從而逐漸完成經典的閱讀。
(二)與中職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相結合。
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它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而不是以升學為目標,其培養的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應用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微閱讀,提高自身素質。那么,如何指導他們選擇呢?
1.選擇時事熱點類的微閱讀
職業教育是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教育,中職學生在微閱讀的時候,應該多關注新聞熱點,了解瞬息萬變的世界,多關注社會發展及科技的進步,比如我國神州十號飛船的發射,比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了解國家大事。
2.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微閱讀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閱讀與專業相關的各類文章,讀懂主要內容。能對文章中的重要信息進行篩選、整理,獲得所需要的資料。能根據專業學習的需要選擇讀物。”因此,中職學生在微閱讀時,應該多關注與專業相關的知識。以會計專業為例,該專業學生可以對經濟熱點、財經法規、稅務知識等相關知識進行微閱讀,教師也可以推薦一些知名財經網站給他們選擇學習。這些知識不僅與他們日后的工作息息相關,而且可以彌補專業教材的不足,從而提升專業水平。
3.選擇與就業相關內容的微閱讀
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直接就業、走向工作崗位,所以,在學校不僅要學好本領,更要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技能的人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或者閱讀一些有利于今后工作和事業發展需要的自薦書、求職信、個人簡歷、合同、條據、項目策劃等方面的內容等。
時代在發展,現代企業的用人理念是要求具備綜合素質能力的人才,企業對人才要求,不僅需要他們有良好的工作技能,而且需要他們有較好的人格和情商。中職畢業生要主動適應這種需求,認同企業文化,有團隊精神,有創新能力,有高度的靈活應變能力,等等。從這個角度考慮,中職學生在微閱讀的時候,應該多閱讀學習這些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才能順利獲得自己需要的崗位。
(三)讀思結合,積極互動,書寫微閱讀心得。
微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互動的過程,一些文章或作品表達的只是該作者的觀點或看法。網絡社會,良莠不齊,無奇不有,一些作者傳達出的信息并不是“真善美”的價值標準。這就要求中職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思考,學會甄別良莠,不能單純或盲目接受別人的觀點。因此,中職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微閱讀的時候,也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并撰寫心得,不管對與錯,把自己的觀點想法寫下來,這樣不但能檢驗閱讀效果,而且有助于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有助于自身價值觀的形成,從而獲得更多啟發和教益。
三、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微閱讀
中職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差,往往會讓微閱讀侵占了大量時間,他們不管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手機不離手,有的玩微信,有的玩微博,還有的看一些網絡小說,更有甚者玩手機,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就會改變,從而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于身心健康也不利。因此,中職學校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正常的學習時間里,仍然以傳統紙質閱讀為主。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微閱讀,比如乘車、等人、排隊、睡前,而不是占用正常的學習時間。
微閱讀作為獲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已經成為傳統閱讀的有益補充。但是,長期微閱讀損傷視力,傷害頸椎,也缺乏美感和質感,難以讓人產生讀紙質書那種“有某物產生精神交流”的幸福感,這是客觀存在的缺陷。然而,無論是微閱讀還是傳統閱讀,閱讀都應該成為工作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大綱[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
[2]常鑫.信息社會背景下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及指導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于樹泉.語文難學,學好語文,一定要抓住閱讀的“根”[N].中國教育報,2014.12.
[4]張貴李.中職課外閱讀指導要突出“職”字[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3(3).
[5]孫迎春.信息時代初中生閱讀興趣的培養[D].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