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艷
小學是啟蒙教育的時期,學生開始進行正規化的學習,但是小學生年齡尚小,不具備成熟的自我意識,因此教育的規范化和學習方法的形成尤為重要。數學課程是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最高的科目,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至關重要,深刻影響著學生的終身數學學習習慣。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判斷是非能力差,自制力弱,課堂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利用多媒體的靈活性,能夠很好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增添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把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地灌輸到學生頭腦中,所以就需要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適當參與。小學階段中每個時期的任務都不一樣,多媒體教學的參與度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根據階段教學任務及時調整多媒體教學方式。
1.以信息技術為媒介,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而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難點,尤其是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創新學習顯得十分重要。但是,恰恰由于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使得許多學生在數學上的天賦沒有發揮出來。通過信息技術模式為學生呈現出一種較合理的學習情境,將學生所喜歡和想要了解的知識,以多媒體等靈活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知識,并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創新能力,以便尋找到更多適合小學生自身學習的方法。
2.利用多媒體自主選擇練習題。
練習階段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以檢驗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往往只局限于課本章節的練習及有限的課后練習,學生對這個過程往往有抵觸情緒,沒有學習積極性,也不能激發出數學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不能全面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到因材施教,限制了學生發展。而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可以設計出各種形式、各種程度的生動有趣的練習題庫,好、中、“差”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題進行練習,通過由易而難的深入,優等生得到更大的發展,中等生也能得到提高,后進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不同階段的學生都得到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機會。這給學生提供了發展創新的學習空間,從而使課堂教學練習得到優化。如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練習題時,教師可以設計為動畫形式,先設計出基礎練習,緊扣課本內容,適合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然后設計出綜合練習,在書中列式計算的應用題外,再設計出發展能力的思考題、培養創新的拔高題,可以使優等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發展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有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多媒體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效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產生新奇、愉悅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對知識的渴求。例如,在講授《認識圖形》一課時,我先用課件展示紙貼畫“牧童騎牛”,畫中勤勞的黃牛、可愛的牧童、快樂的小鳥、火紅的太陽、漂亮的鮮花等都是由數學圖形拼成。然后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自主認識圖形:“誰能從這幅漂亮的紙貼畫中挑選出認識的圖形介紹給大家聽?”色彩繽紛的圖畫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發現。此時繼續引導學生:“你們真了不起,從圖畫中認識了這么多的圖形,那你們能把這些圖形分類嗎?”隨著學生的表述,我用課件把圖畫上的三角形、圓形等圖片先閃爍,再動態抽出移至一旁進行分類。生動有趣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感受到了圖形之美,體會到了圖形在生活中的價值。同時,在探索與交流中激發了學生認識圖形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4.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導入情境,使數學課變得形象、生動、有趣。
筆者認為好的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本節課奠定良好的基調,更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筆者在數學課上用過問題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圖片導入法、生活情境導入法等。不論什么導入法,都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不要為了導入而導入。例如,筆者用學生最喜歡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為背景編輯了個故事:“喜羊羊作為羊村最聰明的羊,深受大家喜歡,它還有一個絕活,那就是青草蛋糕做得非常好吃,小羊們很想吃喜羊羊做的青草蛋糕。有一天,喜羊羊做了四塊蛋糕,可是總共有五只羊,每只羊一塊不夠分。聰明的喜羊羊先把一塊蛋糕分成五份,每只羊分得一份。吃貨懶羊羊很貪心,想吃兩塊,于是喜羊羊把第二塊蛋糕平均分成十份,每人兩份。沸羊羊也不滿足,要求分三份,聰明的喜羊羊把第三塊蛋糕平均分成了15份,小羊們如愿以償了。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它們多吃蛋糕了嗎?”如此導入,一下子把課堂帶入高潮。
5.巧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教學內容。
網絡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的公開性和共享優勢促進了學生從中獲取并應用信息。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的是精品信息、分類信息、鮮活信息、便于檢索的信息、經過整合的多媒體信息、能生動呈現的信息、便于傳遞的信息。教育網站和基于網絡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和完善,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應用。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課時,當學生產生了主動探索的欲望后,筆者引導學生進入有關“時、分、秒”知識的主題學習網站,選擇不同的學習篇章進入分頁,每個分頁中設有不同的問題和操作方法提示,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內容進行鏈接,按不同順序進行操作。
6.通過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能夠明確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整個教學的主體都應該是學生,一切的教學準備及教學方式方法,都是為了能夠傳遞給學生更多知識。而把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既有利于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又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利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下發教學任務,而學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根據自己的意愿完成相應的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