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青
摘 要: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進行積極的改革與創新,對課堂教學形式、方法等實施大膽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創新展開論述。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存在問題 創新策略
現階段,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小學數學在課堂教學方面面臨著更加多元化及開放化的課堂模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全新的課堂模式進行探求,從而使小學生能夠進行創造性及自主性的學習,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1]。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片面化
在網絡技術及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大量輔助教學設備已經產生,例如多媒體技術等。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上基本上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課堂教學模式卻沒有實質上的變化,僅僅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替代了粉筆書寫,數學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講為主,小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最終導致整個課堂教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二)課堂教學氛圍相對凝重
數學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嚴肅性及邏輯性,然而小學生因其自身的心理特點,往往會表現對事物的感知從不精確向著較精確的發展,其思維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思維進行轉變[2]。所以,教學氛圍的嚴肅化是不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再加上小學的數學概念及數學定理一般比較枯燥,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氛圍相對凝重,教學效果差,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數學學習。
(三)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欠科學
在中考與高考的壓力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壓力呈現與日俱增的趨勢,盡管國家一直推行新課改,然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成績作為唯一教學評價標準,從而使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表面上追求創新,但是實際上仍然以分數為本,其他素質教育擺在次要位置,最終導致素質教育淪為空談。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課堂教學引入的創新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工作是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具體來說,課堂導入的創新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學情境的科學創設。課堂導入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創設教學情境,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改變教學枯燥局面。第二,操作演示的合理應用。教師應綜合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揮操作演示的培訓效果,加深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第三,以舊引新。數學教師應借助舊定理及舊知識引入新概念,從而強化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效果。第四,設疑提問。教師可以借助設疑提問環節,調動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要求。
(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工作中,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是非常關鍵的,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立足小學數學的教學實際,清楚了解傳統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存在弊端,然后針對性地對教學模式和方法實施大膽創新。其次,以教學實效性作為目的。在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創新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效果,衡量對教學實效性的貢獻,保證創新工作的開展可以達到預期目標。最后,積極開展相應的數學教學實踐,教師應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方法創新的成果實施驗證,從而促進全新教學模式與方法經驗的推廣,保證創新成果能夠滿足實際需求。
(三)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素質教育核心在于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不僅包括教學內容、方法及教學體系的創新,還包括教學評價的創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革相應的教學評價標準,然后采用激勵性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積極鼓勵。教師應就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見解進行肯定,盡量多地鼓勵及表揚小學生的課堂表現,少批評與否定,教學期間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小學數學的教學評價不可以將分數作為唯一標準,應對評價體系實施大膽創新,學生課堂表現、平時表現與課后作業的最終完成情況等歸納到評價體系中,進而制定出科學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及復雜性都相對較強的工作,涉及范圍相對較廣,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水平。因此,在實際創新工作中,學校相關領導與教師應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創新課堂引入、教學模式、方法與教學評價體系等,從根本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顧建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136+138.
[2]唐燁偉,樊雅琴,龐敬文,等.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7:49-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