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凱
摘 要 伴隨電視頻道專業化發展趨向,電視節目形態正處于不斷融合與創新之中,傳統的電視節目劃分體系已很難涵蓋當前所有節目類型。節目各元素間的融合與置換使電視節目在敘事方式、節目架構和表現形式上日益多元化,打破了原有的節目類型邊界。電視節目多元素融合的背景下,節目形態的演進與變革將是一個動態化過程。
關鍵詞 電視節目形態;節目元素;真人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6-0065-02
市場經濟體制實行至今,我國電視行業在頻道建設、節目形態、制播技術等層面已呈現出日新月異、百花齊放的新面貌。在“受眾即市場”的制作觀念導向下,電視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電視節目形態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反映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市場嬗變的動態過程。
1 當下電視節目形態研究現狀
傳統電視節目形態研究主要從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或依據節目內容、形式等方法進行分類研究。其中“四分法”是學界較多認可的一種分類方法,按照美國學者賴特對大眾傳播社會功能提出的“四功能說”——環境監視,解釋與規定,社會化功能,提供娛樂,電視節目可依次分為新聞類節目、社教類節目、生活服務類節目、文藝類節目。
由于近年來電視節目類型互為交叉與融合的趨勢,難以將所有節目進行簡單歸類。張海潮在《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系》中對傳統“四分法”的分類方式進行了拓展,將電視節目細分為4種A類型,27種B類型,84種C類型和54種D類型,基本囊括了國內所有的節目類型。也有學者按照節目形式將電視節目劃分為談話類、競賽類、系列類、雜志、板塊類、直播類、卡通類和引進片類。此外,又可按照受眾對象、制播方式、表達方式等作為電視節目分類的參照。
電視節目作為現代社會媒介的產物,其生產傳播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模式化的,電視行業內部的評價管理可以為我國當下電視節目形態現狀提供更為直觀的的參照體系。央視—索福瑞作為國內最大的媒介受眾研究機構,將國內電視節目分為電視劇類、新聞時事類、綜藝類、生活服務類、專題類、青少類、電影類、體育類、法制類、財經類、音樂類、戲劇類、教學類、外語類、其他類共15個類別進行電視市場收視動態的考察。此分類方式也反映了國內電視臺在頻道設置與節目內容方面的現狀,從央視與省市臺的頻道設置可窺一二。
2 節目形態趨向與融合
新世紀以來,伴隨文化工業的大規模生產,國內媒體加速擴張。在原有的電視節目形態基礎上,電視節目內容和形式不斷推陳出新。與此同時,海外版權節目的引進與本土化改造也已成為節目生產的常態,變革與融合成為當前電視節目形態新的發展趨向。
2.1 娛樂化傾向更加突出
21世紀的今天,“泛娛樂時代”似乎證實了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對電視媒體的擔憂。“媒介社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在于電視為人們提供娛樂性的內容,而是所有內容都以娛樂的形式表現出來。娛樂已成為電視上所有話語的超意識形態,成為表現一切經歷的形式,從新聞到政治,甚至是宗教活動都在全心全意地娛樂觀眾?!盵1]
傳統電視新聞類節目主要以消息、連續報道、深度報道或專題的形式進行播報,節目氛圍正式、嚴肅。“說新聞”方式的出現突破了固有新聞播報方式,口語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評論方式令新聞呈現耳目一新。以央視《馬斌讀報》為代表,“說新聞”在全國各地區風靡,打破了觀眾對以往宣讀式新聞播報的刻板印象。山東電視臺民生類新聞節目《拉呱》以本土方言為表達特色,以麻辣趣評的方式拉近了新聞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將談話形式融入新聞評論,主持人與嘉賓各抒己見,營造日常聊天形態,力求實現融匯信息傳播,制造樂趣與辨析事理的傳播目的。
此類電視新聞節目中,主持人不僅是新聞播音員同時又以評論者姿態或趣評天下或插科打諢,選題范圍更具平民視角,信息傳播與接受的過程變得諧趣化、娛樂化。
2.2 不同節目類型中真人秀元素的滲透
真人秀元素原本作為電視綜藝節目的一大制勝法寶,自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大型唱歌選秀節目《超級女聲》以來,“真人秀”元素滲透到不同節目形態中,無論草根或明星都可以成為電視節目消費的對象,儼然成為吸引觀眾眼球的收視賣點。
真人秀元素的加入使傳統生活服務節目表達方式趨向豐富,互動性與娛樂性增強。以北京電視臺家裝節目《暖暖的新家》為例,以設計師和業主為主要表現對象,主持人本身也參與到整個節目過程并設置游戲規則,節目內容呈現紀實性特點。在家裝改造的過程中又兼具情感表達,節目中設計師自身個性得到充分展示,游戲和懸念的設置讓節目更具看點。如此一來節目既不失實用性、知識性,又兼具趣味性和娛樂性,滿足大眾寓教于樂的心理訴求。
2.3 故事化敘事策略的廣泛運用
故事化敘事策略早已在法制類節目中成熟運用,原本晦澀難懂的法律條文經生活化語言和故事演繹變得通俗易懂。央視《今日說法》采用不同敘事手法,在節目開頭設置懸念,拋出疑問等,使電視敘事文本具有可看性,達到普法宣傳教育的效果。“重視電視敘事功能,設置懸念,強化情節,講故事并且把故事講好,讓觀眾愛聽、愛看,已經成為新的電視制作理念?!盵2]
央視社教節目《百家講壇》于2001年開播之初由于節目選題學術性、專業性較強,接受門檻較高,收視一度低迷,面臨末位淘汰的尷尬境地。歷經兩次改版后,節目重點強化人文類節目系列專題,在表述方式上采取故事化手段,在內容上注重懸念與起承轉合,敘事口吻更貼近普通觀眾。“傳播話語方式的轉換把一個原先嚴肅的學術講壇變成輕松的‘故事會”[3],傳播效果顯著增強。近年來央視熱播的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無一例外將故事化敘事策略與節目形式、節目結構相結合,以平民化視角彰顯出社教類節目豐富的人文內涵。
3 節目類型邊界的模糊與突破
3.1 版權引進與本土化改造
版權引進為節目創新注入了新的血液與活力。2004年湖南衛視大型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掀起了國內真人秀節目的收視熱潮,其復制范本來源于美國福克斯公司制作的《American idol》,選手選拔方式與節目賽制新穎,節目宣傳與包裝制作取得了巨大成功。自此,真人秀節目名聲大噪,其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
近年來真人秀節目聲勢未減,版權引進與本土化改造成為節目創新的現實路徑。親子類節目《爸爸去哪兒》,音樂類節目《我是歌手》,表演類節目《中國達人秀》,游戲類節目《奔跑吧兄弟》等現象級綜藝節目均有著“國外血統”。當然,全盤照搬難免水土不服,結合國內受眾特點與文化環境進行本土化改造才能夠因地制宜,達到傳播目的。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自節目播出一直熱度不減,在題材和創意方面,“通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熱點巧妙結合,既向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要靈感和創意,又緊貼時下熱點,在滿足觀眾獵奇心理的同時傳承中國文明?!盵4]
3.2 節目類型邊界模糊化
節目元素融合與置換成為節目形態創新的有效路徑,也成為當下電視節目類型模糊化的主要癥結。談話、表演、游戲、真人秀等元素在不同節目形態中串聯組合,節目內容和形式以“大雜燴”的特點呈現于電視熒屏。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被定位為“大型生活服務類節目”,節目以婚戀交友為主題,以談話和真人秀為表現形式。男女嘉賓與主持人構成了一個群言式的談話現場,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方式、男女互動環節的設置使節目又呈現出真人秀的節目特色,呈現出戲劇性效果。從節目功能上看,既滿足了觀眾的娛樂化訴求,又實現了婚戀交友的生活服務。因此,談話、游戲、真人秀元素的融合,使《非誠勿擾》具有生活服務類節目、談話節目和綜藝娛樂類節目的特點。
同為江蘇衛視熱播節目的《最強大腦》,是以德國的電視節目《super brain》為模板結合本土制作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專注于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從選題范圍而言《最強大腦》似乎與傳統社教類節目較為接近,具有知識性、科普性,但節目形式卻與社教類節目相去甚遠。《最強大腦》以競技為核心,同時加入娛樂元素,邀請偶像明星參與比賽過程,加之震撼的舞臺視覺效果和精良的制作包裝使整個節目體現出很強的故事性、趣味性和觀賞性。
4 結論
電視制作技術和觀念的不斷提升,受眾需求的增長與差異化使電視節目形態變得豐富。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電視節目各元素的融合與演進是一個變與不變的動態過程。從受眾需求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依托的電視節目將不斷呈現出新的趨勢與變革。
參考文獻
[1]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63.
[2]朱劍飛,方芳.論中國大陸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機制[J].現代傳播,2008(1):67-70.
[3]譚天,鄭爽.新媒介生態下的電視傳播模式——以《百家講壇》為例[J].國際新聞界,2009(7):72-75.
[4]文納.不斷求新求變《奔跑吧兄弟》穩步前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06-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