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運用文獻佐證、調查分析和統計比較等方法從多角度分析高一學生對英語產生畏懼心理的原因,探求目前高一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態度類型,描述和分析筆者新課改后高一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和產生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關鍵詞:高一英語;新課改;原因;建議
本文一是旨在引起社會和有關教育部門對剛從九年制義務教育中走出來的高一學生的關注,共同攜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實現學生初高中學習和生活的順利對接;二是為高一教師提供有用的參考和建議,讓未參與過初中教學的教師對初高中教材上的知識銜接點心中有數,對學生在高一時期易遇到的心理和知識障礙給予理解,并能在教學實踐中給予指導。
一、 導致高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心理原因分析
在教育培訓公司對高一英語學困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中,一般把學生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初中時學習很不錯的學生,由于對抽象性較強的概念理解不深入,又不懂高中英語的學習方法,在經歷第一次月考的失敗打擊后,對自己學好英語喪失信心,自控能力又差,不能把英語的學習在逆境中堅持下去,沒有突破障礙的毅力與勇氣,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第二類是學生在初中的英語基礎就不好,對學習英語知識缺乏興趣,學習意志薄弱,在高中進一步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發現知識鏈有脫節現象,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念頭。
(二) 學生學法原因分析
在前來教育培訓公司咨詢的學生和家長中,很多人把英語學不好簡單歸因為英語難或學生笨。的確有一些英語學困生的英語思維比較低,他們不善于抽象思維,概括能力也差,但這不是當前高一英語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有關調查顯示:“在現在的中學里,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方法。”從客觀原因上看:
(1)環境的變化
進入高中,許多同學會面對很多外界壓力:父母耳提面命的教導,同班同級同地區對手的競爭和社會學校單一的評價方式,還有對高中學習生活的適應速度。從步入高一起,這些壓力就撲面而來,這些壓力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但如果轉化不當就會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重大影響。
(2)教法的變化
文獻中的研究表明: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求不需要深層次理解,而文獻則表述:高中在新課改要求下是要培養學生英語能力。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在課下勤于思考,自己歸納。
(3)教材的銜接
在教育培訓公司做市場調查時,高一的學生有80%以上認為老師只是片面的追求中考成績,對中考不考的知識不講不提。在高一既要鞏固原本非常薄弱的基礎知識,又要學著對內涵進行深層挖掘,本來是層層遞進、層層深入的知識建構變成了“邊打地基邊蓋樓”的現狀。
二、 解決高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建議
根據上述針對高一英語學困生的調查和分析,結合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有關理念,現從教師應注意的問題方面給出幾點建議:
(一) 教師要做好開課教育
文獻中指出: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指使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心理傾向。學習動機一旦產生就會對學習過程以及結果產生影響。
高一學生剛入學時對新環境很陌生,有相當一部分主要是沉溺于眼前的好奇和興奮狀態,對高中階段該如何規劃沒有明確的想法。這時候教師首先就應該把高一甚至整個高中可能會面臨的心理和知識誤區告訴學生。
(二) 教師教學中要注意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很多高中教師沒有參與過課改后初中的教學,因而在教學中不能提前預測學生的個體差異。如何消除這些由于初中學校要求不同而產生的個體差異是高一英語教師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通過對文獻的學習,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進行“校本教研”。文獻中指出:學校課程開發是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思想自主進行的適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的課程開發策略。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以尊重差異,滿足不同地方不同學校的需要為前提。
(三) 使用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文獻中指出: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教育產生的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影響中,羅杰斯當推首位,他從人本主義的學習觀出發,認為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不在于教師的教學技巧、專業知識、課程計劃等,而在于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資源,提供一種促進學習的氣氛,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在教育培訓機構,接待或電話咨詢過很多高一學生,在了解他們的學習困境之后,都會問“你覺得你現在的分數是你的最高知識水平的體現嗎?如果去掉一些主觀的如粗心緊張因素,客觀就知識掌握方面來講,你覺得你還能提高多少分?”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告訴學生雖然這次成績特別不理想,但還是有提升空間,讓學生把目光放在今后的學習中,而不是單純的分數上”(參見文獻)。
三、 總結
高中階段是人生關鍵的一步,要邁好這一步,需要師長的指點,更需要自己的不懈努力。經過中考的競爭,每一位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高中生,都渴望在學習中有更快的進步,成績有顯著的提高。然而,愿望與現實之間會有差距,但筆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高一的新生,為他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也希望更多的高一新生能從自身做起,積極轉變以適應高中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CecilD.Mercer,AnnR.Mercer .學習問題學生的教學[M].胡曉毅,譚明華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3]王曉春.問題學生診療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陳德華.學習中的心理問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吳慶麟.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傅建明.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教師與校長[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7]劉雪梅.學生:不可或缺的校本課程決策主體[J].教育探索,2010,(1):98-99.
[8]孟翠南.淺論賞識教育[J].法制與社會,2010,(3):238-238.
作者簡介:
袁泉,重慶市,重慶市鳳鳴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