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紹華
摘 要: 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做作業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梳理,從而建立起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通過作業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調整學習內容及進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現在高中英語作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積極探索如何有效布置作業,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作業有效性 設計方法 評價方法
一、現階段英語作業的主要問題
1.學生作業缺乏層次性與針對性
在高考重壓下,為了強化教學效果,不少教師布置了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作業重點不突出,層次不分明,作業隨機性很大,沒有系統性。
2.學生作業形式及內容單一
學習作業內容多枯燥乏味,很多試題甚至是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內容,有些內容脫離實際,不適合當代學生。作業形式單一,大多是反復背誦和試題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業產生厭煩情緒,打擊學習積極性。
3.學生作業評價單一
作業大多由教師一個人參與批改和評價,所以很容易直接關注成績結果,而忽略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方法、態度和情感。缺乏對學生情感的引導和鼓勵,以分數評判學生,傷害了他們的感情。
針對這些情況,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下看法。
二、高中英語課外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1.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和系統性
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布置作業,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查缺補漏,更好地構建知識體系。老師應當精讀教學大綱,吃透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提前一周備課,有計劃地、系統地布置作業。課堂上的重難點都應該在作業中有所體現,教學目標也應該通過作業這一最后環節實現。以NSEFC SB3 Unit 1 A Sad Love Story為例,這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通過第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如何描寫節日和關于節日的相關表達。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仿寫故事。那么我講解完課文,就要求根據不同節日傳說,模仿課文重點句型寫一篇故事。以不同節日傳說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一位同學上課時進行展示、競賽,最后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展現,不僅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習熱情。
2.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
有些班級的學生水平差別比較大,作業一刀切就很容易產生優等生“吃不好”,中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教師要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我會有意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即基本題、拓展題和創新題。在作業量方面,教師要求優等生和中等生需要全做,允許后進生可以選做或不做創新題,這樣可以有效控制作業的難度和時間,讓他們獲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作業難度方面,不同層次學生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自主選擇其中一個層次作業完成,但是這樣做的同時,一定要多鼓勵中等生和后進生選擇難度更大的作業,不能讓他們習慣待在舒適區。
以NSEFC SB6 Unit 3 A Healthy Life為例,學完課文我布置了三個層次的作業:A.小組合作朗讀課文并找出重點表達及句式。B.小組合作分角色扮演爺爺和孫子,根據課文改編成對話,內容需要涉及孫子吸煙的原因及危害、爺爺的吸煙經歷和如何勸說孫子戒煙,其中部分重點臺詞可以借鑒課本原句。C.小組合作繪制戒煙海報,內容圖片包括吸煙危害、如何戒煙、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其中海報語句需運用本課重點表達。這樣層次分明的作業收到學生的一致好評,每個學生都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獲得了愉悅感,不僅掌握了本單元的重點詞匯表達,更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和表達熱情。
3.作業設計要有啟發性
現在社會提倡學生有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訓練,在作業設計中也要不斷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運用多種直觀新穎的方式調動學生觀察、思維和想象等智力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不僅能夠學習知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和創新。
以NSEFC SB5 Unit 5 First Aid寫作課為例,我展示一下如何通過布置作業啟發學生思維。第一步,了解背景。先播放一段視頻,內容為一個小學生落水,人們把他救上來在岸上實施急救,由于急救得當,小學生蘇醒了過來,很快警察、醫務人員趕到,將其送至醫院診治脫離生命危險。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第二步,問題啟發,問學生三個問題:1.視頻中發生了什么事情?從事件的起因、過程及結果等方面闡述。2.有哪些人參與了急救,他們是如何實施急救的?3.為什么這位小學生會落水?河邊明明有警示標志為什么他會視而不見?規則究竟是限制人們自由還是保護人們安全?先讓學生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并讓其中一名同學回答,我在黑板上寫出有關話題的詞匯。這樣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學會思考,同時將有關詞匯﹑句型呈現在黑板上,為寫作埋下伏筆。第三步,創作活動。針對不同的問題,我會引導同學們用不同的題材和內容練習寫作。寫作題材一(說明文)假如你是一名醫生,在本次事故現場中,你如何搶救這名學生,請你寫一篇關于急救知識的說明文章。寫作題材二(議論文)有人認為規則會限制人們的自由,可以不用遵守;有人認為規則保護了大多數人的安全,必須遵守。請闡述兩種觀點和原因,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寫作題材三(記敘文)假如你是一名記者,請你在現場報道此事,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結果等主要內容。第四步,寫作訓練。課后作業是要求學生選擇以上任何一種創作材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第五步,作品評價。根據不同的話題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就同組作品相互交流探討打分,并指出組員作文的優缺點。然后,小組長分類匯報總結。最后,我會統一批改,再就話題的內容、形式和同學們的批改進行一次系統而全面的評價。這樣一次寫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4.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
總是面對試卷難免感到乏味厭煩,教師要學會開展內容豐富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通過活動不僅可以寓教于樂、學以致用,更可以使學生從心里接受英語,認識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樂趣,而不是簡單地認為英語就是單詞和語法。教師可以定期編寫校本英語雜志,內容可以是本校的新鮮事、先進生的學習方法、后進生的優秀表現、英語詩歌、英語歌曲、名人傳記、學生優秀習作等。英語教研室一直堅持編寫英語雜志,因為內容接地氣,不僅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而且踴躍投稿,掀起了學英語的狂潮。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英語社團,組織全校學生不定期開展各種與英語相關的競賽,比如:英語演講大賽、英文書法競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新歌聲、英語話劇之王、英語模仿秀等。當然教師在自己班級也可以開展小型趣味活動,比如:朗誦競賽、單詞聽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等。當學生發現英語原來可以如此有趣時,就會主動走進英語的世界,享受英語帶來的美好體驗,教師應該幫助他們打開這扇門。
5.作業評價要及時化、人性化
作業管理應當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評”。不少教師布置作業水平很高,卻沒有狠抓落實,使學生有了逃避作業的心理。檢查作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師聽寫檢查、作業批閱、課堂或課間隨機抽查、學生自查自評、同伴或小組互查互評、班級互查互評等。完成作業并不是目的,只有通過檢查及時反饋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學會反思總結,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才是教學環節的最后一步。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作業的反饋反思,要求學生建立錯題本。
教師要人性化地、多元化地評價學生的作業,不能只是簡單地畫個分數了事。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份作業不僅是知識點的呈現,更反映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我們要關注成績更要關注學生。遇到問題一定要與學生多交流多談心,多鼓勵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盡量不要以成績論英雄。比如有位學生可能成績不佳但是很喜歡唱英語歌曲,那么我就打印他最喜歡的歌曲的歌詞,幫助他分析,鼓勵他在同學面前演唱,極大地調動他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教師要重視作業設計這個重要的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啟發性、層次性和趣味性的作業,并做好評價反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學生通過有效地做作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發展個性,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語言學習的樂趣和喜悅。
參考文獻:
[1]葉瀾.教師角色和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劉道義.新高中英語教材教法的繼承與創新[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6(05).
[4]李銀芳.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英語作業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7(10).
[5]王曉琴.高中英語作業的有效性策略[J].考試周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