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業萍

摘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企面臨著去除過剩產能和優化產能結構的重任。為此,在技改和專項采購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將能提升“產出/投入”的比值。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策略為: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團隊建設、在滾動計劃下開展預算管理、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治理機制。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國有企業;應用;策略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企面臨著去除過剩產能和優化產能結構的重任。對于優化產能結構而言,其內容主要涉及到技術改造和專用設施設備的購置。為此,在技改和專項采購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將能提升“產出/投入”的比值。考察“產出/投入”比值提升的方法可知,其可以從兩個途徑來實現:(1)產出一定,而最大化降低投入;(2)投入一定,而最大化提高產出。但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緣由可得,實現第一中途徑應構成全面預算管理的職能定位。然而,國企作為大型的科層組織,在實施專項全面預算管理時,不可避免的會遭受到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影響。而且,受困于國企長期發展過程中所積淀下的組織生態環境,人為干擾也將弱化全面預算管理的績效。由此,這就成為了本文立論的問題導向。
一、對全面預算管理內在要求的解析
由圖1所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解析全面預算管理的內在要求:
(一)全過程預算管理
針對國企的技改和專項采購工作,全面預算管理需要在全過程管理中,為該項工作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資金風險控制。事前資金風險控制,將能有效規避“產出/投入”目標實現中的系統性風險;事后資金風險控制,則能強化“產出一定”、“投入最小化”的資金效益。但在國企現階段的全面預算管理中,事前和事后資金風險控制仍屬于短板。
(二)全員參與下管理
全員參與構成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另一內在要求,但在當前的國企財務內控中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全員參與下的預算管理在國企可以具體體現為,以職能部門為單位建立起預算執行的績效評價機制。從而,在企業整體上來提升“產出/投入”水平。
二、全面預算管理應用于國企所面臨的挑戰
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目前主要面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挑戰:
(一)面臨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挑戰
針對技改和專項采購,需要強化全面預算管理的事前和事后控制。但無論是技改還是專項采購都需要專用性知識做基礎,而財務人員卻并不具備這些專用性知識。因此,這就在專用性知識的儲備上形成了信息不對稱局面。
(二)面臨信息不充分所帶來的挑戰
國企的優化產能結構工作屬于系統工程,其中的技改和專項采購還存在著配套環節的建設。如,在一定技術系數下來開展崗位培訓,或者調整現有的技術組織形態等。所有這些都屬于新鮮事物,從而就為全面預算管理帶來了信息不充分問題。
(三)面臨部門間競爭所帶來的挑戰
國企內部的職能化組織架構決定了,各職能組織內部存在著獨立的利益訴求。這就意味著,在追求技改和專項采購機會和經費時,部門之間將會形成競爭態勢。組織內部競爭因缺乏市場機制做調節,則可能轉換為部門負責人實施人際關系影響力。最終,人為干擾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
三、全面預算管理應用策略分析
根據以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策略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團隊建設
破除全面預算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局面,除了強化對財務人員開展主營業務知識培訓外,還需要在開放的組織形態下完善預算管理團隊建設。為此,國企管理層應牽頭建立專家咨詢委員會,通過建立專家信息數據庫來隨機參與到技改和專項采購造價概算工作。專家團隊的主要職能在于,對業務部門的技改和專項采購申請做技術層面的可行性論證。
(二)在滾動計劃下開展預算管理
信息不充分普遍存在于創新型研發和改造中,且構成了預算追加的剛性因素。在保證“產出一定”、“投入最小化”的目標下,則可以采取滾動計劃法來階段性的評估資金需求狀況,并對已發生經費進行稽核。針對技改和專項采購,則可以根據技術流程將相對獨立的工作環節作為滾動計劃的時間單元。
(三)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治理機制
為了解決部門之間競爭所帶來的尋租問題,在國企全面預算管理中還需強化內部治理機制。治理機制主要由這樣幾個部分組成:影響因素規制措施、主體責任和權限、申訴渠道、反饋時效等。筆者建議,國企應充分發揮黨建工作中的作風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成果,從組織管理和輿論監督下,來抑制管理層的人為干擾傾向。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在全過程預算管理模式下降低和消除貨損現象的發生,則需要采取看板式的生產經營模式。具體而言,倉儲部門在ERP平臺上分別與下游企業倉儲信息管理終端相對接,同時在企業內部實現生產、財務、倉儲三部門的信息同步協同模式。通過由倉儲部門接受下游企業需求信息,來引導生產部門調整產能結構和完善質量管理。另外,財務部門則跟蹤產品成材率和入庫實際數與訂單件數之間的閉合性。
四、小結
本文認為,在技改和專項采購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將能提升“產出/投入”的比值。考察“產出/投入”比值提升的方法可知,其可以從兩個途徑來實現:(1)產出一定,而最大化降低投入;(2)投入一定,而最大化提高產出。但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緣由可得,實現第一中途徑應構成全面預算管理的職能定位。通過主題討論,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策略可從: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團隊建設、在滾動計劃下開展預算管理、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治理機制等三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樊玉娟.全面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運行中的狀態及完善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6):67-68.
[2]余海宗,王磊彬.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在企業集團應用的路徑依賴與認知差異——來自某國企集團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10(12):31-32.
[3]楊弋,鄒曉春,劉錄,陽秋林.關于構建企業社會責任全面預算管理的思考——來自某國企的調研數據[J].國際商務財會,2013(12):10-11.
[4]梁永福,蘇啟林,陳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優先順序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國家、企業與社會三方合力視角[J].產業經濟研究,2017(03):13-14.
[5]趙瑞.淺析全面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的實施與應用[J].經濟視野,2013(24).
[6]陸勇俊.分析全面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J].經濟生活文摘月刊,2012.
[7]許晨曦,忻展紅.當前國有企業集團公司預算目標確立的問題與對策——一個基于努力程度的博弈模型[A].第七屆國有經濟論壇“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公司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7(6):67-68.
[8]周榮翼,張可,徐莉萍.基于投入產出效率評價的煙站預算管理經驗研究——來自湘西煙草2010~2014年統計數據[J].財會月刊,2016(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