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慧
摘要:企業的發展總會經歷一定的階段,任何企業的發展歷程都會包括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及最終成為夕陽產業并消亡。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經營原則和管理策略也是截然不同,尤其是在盈余管理方面。為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企業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對外披露自身的財務信息,幫助銷售部門增加銷量、提高企業聲譽以及籌集足夠的發展資金,這就有了盈余管理的需要。如果在發展的某一階段,企業的管理者采取了不恰當的盈余管理策略,不僅會降低企業內部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到企業在外部投資者心中的形象,進而拖慢企業集資和發展的進程,由此可見,在確定的發展階段,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盈余管理策略和手段將有助于企業的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盈余管理與生命周期的相關理論,就不同的生命周期探討了盈余管理的動機,并提出了相關的管理手段。
關鍵詞:生命周期;企業;盈余管理
一、企業生命周期與盈余管理相關理論介紹
(一)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介紹
上世紀50年代,海爾瑞通過長期的企業管理經驗,發現企業從開創到衰敗的整個過程與生物學中個體的成長曲線十分相似,由此,他提出了企業生命周期的概念。企業并非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組織,采購、生產以及銷售等都需要在與外部的溝通中完成,生命周期理論就是以動態發展的企業組織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具體來講,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初創期,企業在行業內沒有良好的信譽和競爭地位,但是發展需要購買設備、開發市場等,因此,初創期能否籌集到足夠的發展資金對企業將來的順利扎根至關重要;在成長期,企業占有一定的市場,融資的困難減小,但是股東對企業經營的預期較高,企業需要謹慎決策;成熟期的企業發展比較穩定,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雖然成本最低,但是利潤已經沒有上升空間,開始下降,因此,此時的企業需要注重成本的控制;在企業進入衰退期之后,產品逐漸沒有競爭力,被新興的產品取代,利潤大幅下降,企業需要及時決策將來的發展方向。
(二)盈余管理理論的相關介紹
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高層在不違反會計準則的情況下,通過主動選擇對企業有利的會計政策的方式,給外部的財務信息使用者提供財務報告,從而滿足信息使用的要求,同時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行為。盈余管理并不影響企業的盈利情況,只是企業在信息披露時做出的如何分配利潤的決策,包括提取的盈余公積數額與比例、發放的紅利等,反映了管理層期望的盈余水平,但不是企業業績的真實表現。
二、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盈余管理的動機
(一)在初創期的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搶占市場,加大生產量,采購新設備。此時的企業在行業內沒有威信,同時,新生的企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企業不具備通過負債的方式籌資的條件,只能通過盈余管理的方式包裝獲利水平,獲得發展。
(二)企業由初創期進入成長期之后,市場份額加大,在行業內也具有了一定的銷售地位與信譽,所以成長期的企業一般都會設定一個發展目標,比如企業未來的五年規劃或者十年規劃等,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爭取早日實現這個目標。為了加快發展進度、擴大企業經營規模以及實現設定的目標,獲得上市資格以及配股增發是在成長期的企業常用的方式。根據我國《公司法》和相關會計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在連續的三年內保持盈利才能有資格申請上市,對于正在經營中的企業,如果經營過程中沒有風險,企業做到三年持續盈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外部宏觀環境和內部的微觀環境都存在各種經營風險,因此,企業需要通過盈余管理對財務報告進行適度包裝,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美化企業的財務報告,從而獲得上市資格,同時,將財務報表進行盈余調整也可以提高企業的股票定價。同時,成長期的企業,尤其是國企,需要員工與高管的積極工作與付出,需要通過盈余管理盡量保證員工的薪酬水平,保證甚至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在成熟期,企業的規模、資產和收益都會比前期有所增加,為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要求,企業需要在成熟期對之前的會計政策進行調整,比如調整壞賬處理方式、調整存貨的計價方法以及固定資產折舊等,這些會計政策的調整離不開企業盈余管理。有的行業利潤巨大,當發展到成熟期之后,就會存在大量的盈利,甚至成為行業內的巨頭,比如某些國有企業,如果企業的發展超過一定的界限,就會招致嚴厲的政策限制,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經營,此時,管理者也需要通過盈余管理手段降低財務報告的盈余,比如調整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制度,維持自身的社會形象。成熟期的國企,尤其是壟斷性的國企,往往是社會公眾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重點,國企的高管需要通過盈余管理塑造一種經營穩定、利潤持續增加的形象,這就需要財務部門根據盈余管理的政策對報告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飾,比如,改變高層的薪酬制度來中和報告中欠缺或者多余的利潤。
(四)在衰退期,企業往往會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原來的債權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會與企業簽訂債務契約。為了降低在衰退期的違約風險,保證資金流動,企業管理層通過盈余管理調增報告利潤,保持企業在該時期的穩定經營。
三、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盈余管理的策略
(一)在初創期,企業需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信譽以及開辟新市場,此時企業應該盡量提高當期的經營利潤,從而通過良好的財務報告來突出公司的經營業績,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投資。企業可以適當的降低高管薪酬,發揚企業高管艱苦創業的精神;其次,采用靈活的會計政策,提高外界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
(二)企業進入成長期之后,經營活動與盈利水平需要穩定并持續,從而幫助企業順利上市。穩定上升的利潤也可以滿足股東對企業經營的合理預期,因此,成長期的企業需要通過盈余管理穩定自身在財務報告中的利潤水平。舉例來說,國有企業的業績如果在短期內表現比較優異時,凈利潤高出正常的水平,可以延長確認收入,同時增加當期高管以及員工的薪酬,在提高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保證了利潤水平的穩定,國有企業除了是社會大眾的關注對象,也是政府的重點項目,更需要通過盈余管理穩定自身的利潤;相反,當企業的經營出現阻礙時,當期的凈利潤稍微下降了,那么企業的高層也需要調增盈余,減少支出,把合理的費用改為長期待攤費用,適當增加利潤水平,具體可以降低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在企業經營業績不夠達標的關鍵時刻,管理人員更應該與企業同呼吸。
(三)在成熟期,雖然企業的產品可以源源不斷地給企業帶來回報,但是企業在財務報告中應該盡量保持利潤的穩定,降低利潤的持續增長,因為此時的利潤增長源于前期的積累所創造出的穩定客戶與品牌,并非是產品的效能一直滿足了需要,增長的利潤報告會增加股東的預期,給成熟期的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在該時期,企業可以增加廣告費用和高管薪酬的支出,加大研發力度,加快資產的攤銷,盡量降低財務報告中的利潤,保持利潤在成熟期的穩定,降低增長的幅度。同時,除了業績之外,國有企業的高管工資和員工工資也一直都是社會公眾的關注點,影響著企業未來招聘以及股票的價值,對此,國有企業應該在成熟期保證員工以及高管的薪酬穩定,盡量不要受到利潤的影響而產生波動,因為成熟期的企業需要樹立經營穩重的形象。
(四)衰退期的企業往往不能滿足產品創新能力的需要,無法在短期內順利轉型,產品的過時與落后導致銷量下降,市場萎縮。企業的整體轉型又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衰退期的企業應該利用自身的聲譽與資源,為變革發展積蓄資金,盡量降低會計盈余。
四、結語
盈余管理對于企業的財務信息披露和貸款信譽十分重要,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適用于不同的盈余管理策略。準確定位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提高盈余管理的水平有助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抵抗風險、穩定盈利。本文通過對不同生命周期中盈余管理動機分析,提出盈余管理對策,希望有助于企業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穎.基于電子信息行業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
[2]向鋒.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成因、識別與對策[D].廈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