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黨省
摘要:作者結合多年從事大型建筑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經驗,分析企業管理會計開展現狀、應用困難的原因,對如何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平臺推進業財一體化做了初步的研究,同時對運用信息技術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進行了一些探索。最后結合“中國制造2025”展望新技術發展對管理會計應用的意義,以期促進管理會計在建筑施工企業集團的應用發展。
關鍵詞:共享;企業集團管理
隨著管理會計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實踐,理論界與實務界逐漸認識到業財融合才是管理會計實現的有效路徑[1]。最近10年來,互聯網、大數據應用技術飛速進步,軟硬件、網絡資費進一步降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應用在國內開始廣泛運用,共享服務中心在推進業財一體化核算模式的應用中也開始有了創新發展的舞臺。本文擬通過如何構建共享服務中心平臺,推進施工企業集團業財一體化核算模式實現,進而促使管理會計在施工企業集團落地進行一個初步的探索。
一、大型施工企業集團管理會計開展現狀
(一)多數企業都只是簡單的運用了部分管理會計工具,運行情況參差不齊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面預算管理在大型施工企業開始應用,由于業務和財務數據不互通,依舊由財務部門單獨編制,不能有效的服務企業戰略;部分企業運用了成本管理工具,但數出多門,數字“打架”現象多有發生;績效考核工具大部分企業都在使用,但都主要依據財務核算數據進行事后考核;有的企業搭建起了管理會計信息化平臺,但數據來源單一,時效性不強的矛盾依然突出。
(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已成潮流,業財一體方興未艾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應用,2005年中興通訊建立了中國首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2012年12月,中鐵鐵建成為第一家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筑施工企業,但業財一體化應用的研究開發才剛剛起步。
(三)缺乏系統的組織、宣傳,管理會計應用沒有全面的鋪開
近幾十年,學術界在對西方管理會計理論、實證、管理工具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實務界部分企業經過多年的實踐也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總結出了許多成功案例。但由于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套全新的利用財務、業務綜合信息輔助決策的對內報告體系。目前普遍存在宣傳動員不深入,基層接受度不高;未做到鼓勵財務人員提前學習研究,造成管理會計人才缺乏。
二、大型施工企業集團管理會計不能廣泛、深入開展的原因分析
(一)工程單品價格高、生產周期長;流動性大、露天作業,受天氣、地形、地域等自然條件影響大;業務板塊多、產品形態各異、結構復雜、配合工種多造成使用設備物資種類繁多等特點決定生產經營數據分散、成功案例不易推廣。
(二)單位工程工、料、機消耗大,交叉施工的部門、崗位多,很難分解歸集到分部分項工程,使得成本核算粗線條,成本分析困難重重。
(三)贏利模式固化,目前多數施工企業或者通過技術創新,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工法,或者是通過工期壓減、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降低成本,或者通過變更索賠、分包差等方式獲利,缺少運用現代管理會計的動力,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和實際應用重視程度普遍較低。
三、建筑施工企業借助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推進業財一體化舉措
業財一體化需要面對多方面的數據,因此應該做好數據之間的流轉與銜接工作。為了更好的設計后端管理會計模型,財務人員就應該從事后提前到事前,從對合同的執行、報告發展到對合同制訂的參與、安排,加大對基礎數據的管理。
(一)依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平臺推進業務與財務融合
1.通過改造共享服務中心科目體系,使成本歸集逐步細化,業財融合提供條件。
長期以來財務核算歸集的成本都是總括反映人工、材料、機械、其他直接費、間接費用的情況。隨著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可以考慮再造科目體系,將工程量清單項目引入明細科目體系,使成本歸集細化到清單級別。通過實際完成數的日常錄入,可以實現實時的總括、逐清單項甚至逐班組分析工、料、機完成及節超情況,從而打通財務成本歸集與計劃合同部門清單計量、物資部門收發存的通道。
2.通過開發財務共享服務物資管理模塊,推進物資數據與財務數據的互聯互通。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常用物資管理系統有兩類:一類是企業基于自身情況而自行開發的物資管理系統;另一類是對國內或國外相對成熟行業的物資管理系統的引進。由于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特點,決定了使用效果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2]。規避現用系統不足,基于共享服務平臺開發物資管理模塊,一方面能夠減輕業務人員的重復錄入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通過限額發料到具體的分部分項工程,使物資設備數據與合同清單、班組建立起對應關系,建立物資設備消耗與財務成本歸集互通。
3.開發財務共享服務驗工計價管理模塊,實現驗工計價數據信息化。
目前計劃合同部對下進行清單驗工計價時往往都是借助紙質或者OFFICE、金山等軟件進行,存于單機的資料不能被共享服務平臺實時收集。因此有必要在共享服務平臺中開發驗工計價模塊,通過與核算模塊數據交換實現驗工計價信息與成本核算信息的聯通。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加快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可以實現設備物資收發存、工程驗工計價與財務計量、記錄的完美融合,減少業務部門的工作量,有利于消除財務與業務之間數據“孤島”現象。
(二)在財務共享服務平臺深入應用基礎上,依托大數據平臺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推進管理會計發展
管理會計是精細管理和價值創造的重要工具。在企業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的本質還是人財物、產供銷的管理,但管理的理念、模式、工具和方法卻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3]。
1.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作為傳統行業、分散經營的建筑施工企業有了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技術支撐。
建筑施工企業產品具有產品固定、人員流動的特點導致經營地分散,項目經營數據分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企業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
2.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生成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會計報告。
共享服務平臺的開發應用,生成的還只是貨幣形式反映的財務數據。而作為面向企業決策的管理會計則是綜合使用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信息,發掘其關聯,服務企業決策。比如:平衡計分卡是從四個維度進行績效的評價,財務維度的評價只是其中一個簡單的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ERP系統、BIM系統等實現數據交換,可以將其他系統中非財務、非結構化數據導入大數據平臺,通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分析重組,生成對企業決策有用的管理會計報告。
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融入“中國制造2025”,大型施工企業集團管理會計應用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指出,我國在制造業的發展方面還是很薄弱,實力并不是很充足,缺少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科技投入力度也不大,信息化水平低,不能進行工業化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各國在科技投入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比如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
科技創新、信息化技術與管理會計結合,未來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變施工企業流動施工為工廠化生產,施工現場裝配,減少管理難度。
(二)運用BIM技術實現建筑工程可視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與管理會計系統融合提升管理水平。
(三)運用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 將“非結構化數據”通過計算機語言轉換,實現數據一次錄入、多次使用,增強管理會計系統“清洗”、分析海量數據的能力。
(四)運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加密安全的特點,實現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高透明度,高可追溯性。
參考文獻:
[1]黃虹,潘飛,劉紅梅.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的實踐—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專業委員會2016年學術年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7,03:90-93.
[2]何健春,李彬.建設工程管理活動中的物資管理系統[J].云南水利發電,2016,04:11-14.
[3]王興山.企業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會計[J].財務與會計,2015,04: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