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嘉欣
摘要:素質教育的推行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越發重要,為了能夠使其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各高校不斷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F階段,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以及網絡媒介的興起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但是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也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心理發展以及行為模式等等,給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本文結合現階段網絡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對現階段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網絡環境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近些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不斷滲透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大學生也成為目前互聯網最主要的用戶群,同時,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互聯網也為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一、網絡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網絡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扭曲,弱化大學生民族意識
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網絡的日益偶極,使得網絡中所展現的文化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各種網絡文化爭奇斗艷,人們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能夠隨時隨地的通過網絡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特別是西方文化的傳入直接給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沖擊,扭曲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導致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減弱,民族身份逐漸消解,不利于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影響了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因此,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需要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網絡弱化了大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
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對用戶個人的信息、實際情況都可以進行掩蓋,用戶們在這種隱蔽的網絡環境下不受傳統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再加上部分用戶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現實中不敢做的行為經常會在網絡上實現,尤其是一些大學生張揚的個性以及不良情緒的發泄都會借助網絡平臺來實現,長此以往的習慣形成會使他們極易出現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腐朽文化的侵蝕也會影響大學生的行為判斷能力,弱化他們的法律道德意識,從而會不斷受到自私心的作祟而在網上隨意散播一些謠言,侮辱誹謗他人,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一些心思不良的大學生還容易做出非法竊取和濫用信息、侵犯知識產權、攻擊網站等行為,嚴重違背了社會倫理單的,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
(三)網絡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影響身心健康
大學生由于課程較少,自由時間較多,于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網絡以此消磨閑暇的課后生活,長此以往直接使得大學生們缺乏實實在在的人際交往,人際關系逐漸變得冷漠淡薄,大學生們也較多的沉浸在孤獨、焦慮、壓抑和封閉等不良的心理狀態中不能自拔,這種心理狀態使得都學生們越發的沉迷網絡游戲、網上交友和網戀帶來的安慰中,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實際生活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現階段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高校忽視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部分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閉關沒有重視網絡環境帶來的契機,仍然延續過去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學生在學習中昏昏欲睡,導致高校缺乏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和環境,造成教育質量的下降,甚至沒有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網絡環境的龐大和復雜日益沖擊中傳統的課堂教學,各種多媒體手段以及信息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而驚人的發展速度和越來越豐富多彩的娛樂性也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沖擊著課堂教學的變革,但是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還比較落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忽視大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大學生們在這種情況下也毫無學習興趣。
(三)腐朽文化通過網絡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使得網絡信息斑駁雜亂,而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些良莠混雜的網絡信息逐漸影響著大學生自身的思想觀念,尤其是一些腐朽文化以及不法分子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文化滲透都逐漸影響著中國當代的青年學生們,大學生們在逐漸形成了一些崇洋媚外、追逐日韓文化以及拜金主義等等一些不好的思想,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舉步維艱。
(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不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執行隊伍,并且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網絡教育的興起時間較短,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接受相應的系統計算機培訓和學習,缺乏應有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和技術,在網絡的利用中不夠完善,而且缺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意識觀念,滿足不了當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
(五)網絡環境下監管機制落后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不少的安全問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受到網絡安全的威脅,難以保證網絡教育的可靠性。
三、網絡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體現
(一)網絡可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教學資源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教育內容單一的問題可以利用網絡來得到有效的解決,網絡信息的主要優勢就是信息的傳輸和信息的共享,方便快捷的信息傳輸和共享功能可以及時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新最快的教育資源,海量的信息資源也可以滿足大學生的獵奇心理,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
(二)網絡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途徑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促使教育工作者借助網絡平臺與大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環境、倫理觀念以及利害因素等等可以有效幫助教育工作者深入大學生的內心活動,這種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形式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一個新途徑,實現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的深層次的思想交流。
(三)網絡可以活躍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
網絡環境本身具有的開放性特點如果利用得當可以將原本狹窄無趣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變得寬闊有趣,并形成一個全社會的開放性的立體式教育空間,學生們可以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的進行學習,活躍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
(四)網絡可以激發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潛能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夠依法約束自身的行為習慣以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可以說完完全全的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出現的弊端,學生在這種學習方式中需要不斷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獲取信息以及進行信息的交流,提高了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激發了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潛能。
(五)網絡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需要大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認可,也需要大學生對教育內容的熟練掌握,網絡的引用可以促使大學生在熟悉的平臺環境中提起強烈的學習興趣,直接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解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領導,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教育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執行者,首先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充分結合網絡環境的優勢不斷進行網絡教育實踐,全方位引導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政治素質,學會用但的觀念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模式,保證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水平。
(二)借助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單一是影響大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而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信息資源的獲取,擴大大學生的知識層面,豐富大學生對我國的歷史以及一些黨的基本路線和綱領的掌握。
(三)加強網絡倫理道德教育
第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從思想上不斷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
第二,加強網絡法制教育,使其能夠自覺遵守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自我約束能力,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第三,加強大學生網絡意識教育,倡導文明上網、健康上網。
第四,加強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教育,引導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自覺維護網絡的文明,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大力推動網絡文明建設。
(四)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政治素質較高,能熟練掌握網絡硬件技術、軟件技術的網絡信息化建設隊伍來保障健康的網絡環境的營造,保證大學生的上網環境,同時要不斷加強對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建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能夠有效抵御黑客攻擊、病毒侵入以及敵對勢力對大學生思想的侵蝕,達到凈化網絡環境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但是其負面影響也不斷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提高網絡環境下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同時要努力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不斷采取積極的措施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注意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為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D].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3):70-79
[2]十談編寫組.《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談》[J].人民出版社,2017(4):125-131
[3]齊丹丹,楊長紅.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和挑戰[J].科技風,2018(17):64
[4]徐峰.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6,33(12):105-1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