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
摘要:伴隨著財務管理工作的不斷推進,不同原因會導致企業單位產生提前或者是滯后開具發票的情況,如何有效建立相應的財稅處理機制,需要相關部門著重思考,優化建構稅收準則,強化處理效果。本文對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的基本依據進行了分析,并著重闡釋了對應的稅收處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提前;滯后;開具發票;財稅處理
在企業常規化運營工作中,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的財務問題屢見不鮮,只有建立有效的財稅處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建立相應的稅務風險管控機制,從而滿足會計收入的基本原則,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的基本依據
結合我國基礎性稅收管理要求,“以票控稅”一直是核心思想,在發票管理辦法細則中就有相關規定,要求填開發票的相關單位或者是個人要在經營業務確認營業收入的過程中直接開具相應的發票[1]。若是在規定的時間前開具發票將其定義為提前開具,若是在規定的時間后開具發票則稱為滯后開具,而在實際企業業務運營中,其主要出現的情況和依據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企業單位行業慣例
對于企業運營工作而言,尤其是財務管理項目,往往會利用一些行業內“約定俗成”的原則進行,部分行業會將提前開具發票作為行業慣例,其中,報刊發行行業就是代表。由于報紙要全年刊發,因此,會在征訂時直接收取一年的款項,并且開具全額發票,而其中部分款項屬于提前開具發票[2]。另外,電信產業也是提前收取客戶的預交款項,然后直接進行提前開具全額發票。相對應的,一部分行業內的慣例就是滯后開具發票,會在客戶交款后才開具發票。這種行業慣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也是企業單位中較為常見
的問題[3]。
(二)企業單位業務需求
在經濟貿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模式成為了一部分行業運營結構中較為常見的操作模式,其中,發卡方會在售卡收款的過程中直接開具發票,這就減少了交易實際發生過程中發票開具的數量。針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模式,我國相關管理辦法和通告都明確指出,其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中相應的管理意見,要求相關稅務部門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模式進行系統化發票管理和稅收稽查,從而減少發卡方在售卡環節出現的經濟作弊行為,提高發票的應用質量和實際經濟價值。盡管要求十分明確,但是,市場運營過程中卻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企業在運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模式的過程中,由于操作流程和操作實效性差,會導致執行效果并不理想。
除此之外,部分企業會為了迎合客戶的實際財務要求,采取提前或者是滯后發票的業務形式,一般會發生在服務行業,而隨著服務行業數量的增大,這種情況也就逐漸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不想失去業務,就會采取一味遷就的手段。
(三)企業單位違規操作
盡管企業采取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的方式,并不會對經濟貿易產生過度的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中存在一部分企業是為了減少稅負或者是延遲交稅,這種違規操作是故意違反稅法規定的行為,需要受到重視。
總之,企業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的行為,或是存在行業內的合理性,或是行業競爭的無奈之舉,而其中最需要相關部門關注的就是故意違規行為[4]。
二、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的稅收處理措施
在分析了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產生原因之后,就要針對性的建立相應的稅務處理工作,有效建構規范且符合標準的管理體系,從而維護經濟貿易運行結構。并且,稅務機關要建立“嚴厲禁止”到“適度寬容”的循序漸進式處理過程,充分順應營改增的財務趨勢,對提前開具發票進行認可性規定約束,逐漸取締滯后開具發票。
(一)稅法管理
要想從根本上建構完整的稅收處理機制,就要從稅法層面建構完善且有效的監督機制和監管體系,完善管理標準。
第一,2011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0年12月第587號令修改),并且對發票的開具進行了時限要求,相關稅務機關要責令開展限期整改工作,對違反要求的企業單位進行“沒收非法所得”的處理,且處于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2011年2月開始實行實施細則,無論是填開發票的單位或者是個人,都要在發生經營業務并且相關營業收入已經確認后及時開具發票,而對于沒有發生經營業務的項目,嚴禁開具發票。
因此,提前開具發票有了明確的規定,涉及到增值稅等相關稅務的經營業務,在發生前開具發票屬于違規行為。相關企業單位,要結合法律規定對自身經濟貿易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建構完善的經濟管理措施,按照標準化要求落實發票開具工作,從而在提升行業競爭力的同時,滿足稅收管理的具體要求。
(二)稅務管理
在稅務管理工作開始前,要對可能存在的錯誤處理類型有所認知,從而建立有效的管控機制。一方面,企業會利用不開具發票的方式進行收入沖抵,這種方式在零售業中較為常見,只要是不開具發票或者是收入在發票收入以上,就會將開具發票的收入看做不開發票收入的一部分,然后不再進行單獨的稅務處理。另一方面,利用提前開具發票的方式,會在相應的會計確認收入時對開具的發票進行稅務管控。
基于此,要想完善有效的稅務管理工作,就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約束自身的經濟行為。尤其是對涉及到增值稅的業務,若是要提前開具發票,就要將開具發票的時點視為納稅業務發生的基礎性時間,并且計提具體的銷項稅款,按照規定繳納增值稅。對于提前開具發票的相關業務要進行獨立處理,不能利用不開發票的收入進行沖抵。值得一提的是,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模式要進行特殊處理,其最大的差異就在于售卡后一直到持卡人實際消費前都無法預估其具體的消費項目,這就會造成稅務處理的不確定性。由于不能判定經營業務涉及的稅款結構,又不能判定其是否屬于免稅業務、具體消費門店、適應稅率等,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更加動態化的稅務處理措施,這需要政府和國家稅務總局進一步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稅務處理工作中,開具發票的時間就視為納稅業務時間,售卡時間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結合具體情況和實際消費項目,對已經計提的流轉稅予以系統化調整和管理。
(三)會計處理
在會計處理工作中,不僅要積極建構完善的成本監督管控體系,也要將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進行有效分離,從而提高稅務管控措施的實際水平。
第一,在開具發票并且收取相關款項后,要將收入款項視為預收款項進行系統化處理,尤其是對計提稅費予以監督,從而完善管理標準。若是滿足收入確認的相關條件,企業單位就要將預收款項視為收入,并且將其直接結轉為相對應的成本。
第二,在企業單位收到款項前開具發票,要對應收款項和預收款項給予增加處理,按照規定對稅費項目予以計提,當具體貿易行為滿足收入確認條件后,將預收賬目轉結為相對應的成本,而在收到款項后予以沖減應收款項處理。基于此,編制資產負債表對具體工作的開展十分必要,尤其是對增值稅納稅人而言,抵消后產生的差額部分就是企業單位需要向客戶收回的提前開具發票所形成的稅款部分。
第三,對于提前開具發票,若是交易行為本身沒有發生,則納稅人要借助紅字發票進行沖減,對發票形成時應收款項予以處理,并且對計提的相關稅費展開系統化歸類管控。
第四,要對流轉稅附加稅費進行處理,其中,提前開具發票會出現附加稅費,涉及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要按照當期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差值建立稅費處理機制,若是基數在0以下,則不會產生附加稅費,若是基數在0以上,則要計提附加稅費,結合原則計入當期損益。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提前或滯后開具發票財稅處理工作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明確具體情況,并且積極落實相應的財稅管理措施,在整合管理標準的同時,完善管理要求,對企業所得稅的清繳工作予以重視,優化調整處理辦法,提高企業單位經濟貿易行為的合法性,實現企業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曦.關于破解大宗季節性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難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2):122-123.
[2]何秋萍.中山市大中型餐飲企業在線開具發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5.
[3]王學軍,邱曉瑞.增值稅簡易征收政策下發票開具和稅額計算要領解讀[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5(06):14-15.
[4]楊曉鈺.基于餐飲娛樂業發票開具情況的稅收思考[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4(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