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大學生就業成了熱點問題。如何提升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如何將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理念融入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全過程并形成長效機制,是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本文在分析職業生涯規劃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推動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些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競爭力
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輔導大學生理清自我發展方向、確立長遠持久的職業生涯規劃,對畢業生就業擇業具有重要意義。高等學校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參與和配合的組織、機構、人員較多。同樣,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組織和指導人員涵蓋了多層次、多方面,就業創業指導、心理輔導咨詢、學生教育管理、群團組織活動等。只有建立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機制,不斷擴大參與人員范圍、引發廣泛關注等多方面的保障機制才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成效的前提。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分析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生本體結合自身情況以制約條件,為自己的職業方向確定時間以及方案。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大學生避免在就業方面迷茫的現象,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職業生涯規劃對性格品質的影響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體現在自我判定的關鍵作用上。它是從氣質、性格和能力等三方面的決定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可表示一定自我認知的程度。氣質是自身屬性,但可進行后天的更改,是人類特性的體現。性格是通過社會生活的磨合,潛移默化的改變形成的,受外界環境的干擾,通過一個人的性格我們可以看出其為人與處事風格。能力則是指完成一項事務所需的根本效技。
一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通過對自身的分析,大學生可以得到的相應的規劃訊息包括其自身職業愛好、職業性格、職業方法以及職業方向。而在社會、環境等外界因素的基礎上,依靠強科學性專業性的規劃方法,可以得出科學性的職業方向,然后制定實現理想的具體方案,經過嚴密而有條理的一層層執行之后,找出自己與目標的差距,從而映射到自身進行及時的改正,做到更好地完善自我,接下來的良性循環對性格品德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習技巧的影響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學習努力的方向,降低學習的盲從性,確立可行的前進動力以及準確的目標,理清本專業的學習目標,并且根據其度身定做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時刻定位自己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并且進行及時的偏差糾正。
同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也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其本專業的就業形勢,感受到校園外存在著殘酷的社會工作競爭力,從而可以實時地建立危機意識。另外在課程的同時我們可以設立很多能夠較為實用的能夠強化學生的認識,達到良性循環的作用,最終找到高效學習的方法。
(三)職業生涯規劃對工作技術的影響
職業像是個標簽,標志著每個人的身份或者是社會地位,也正是職業建起了個人與大眾社會之間的橋梁。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我們的學生明確的意識到,專業與職業的聯系。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學生獲得第一手相關直系職位的動態訊息,時刻與真實的職位對比,了解自己此時的市場價值。
職業生涯可以引領同學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那面對每年百萬畢業生的競爭,從容的做好專業上的功課,不斷充實自身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必定從潛移默化中抬升了大學生的從業競爭力。
二、建立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機制,努力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建立完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管理機制
堅持從大一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畢業生的就業率只能反映了本校培養的學生的基本素質,但是只有通過更長的時間,通過畢業生在職業生涯中所體現出來的競爭力、適應力等綜合表現來體現本校教育成功與否。如果學校只重視學生的一次就業率,而忽視了整個大學期間對學生就業指導的培訓,那么該校畢業生中很可能在步入社會頭幾年就遭受打擊,輕者元氣大傷,重者一蹶不振,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學校必須從傳統的觀念中轉變過來,從大一就開始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
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學時代是職業生涯的初級階段,大多數學生還在探索過程中。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個人能力迅速提高,職業興趣趨于穩定,對未來的預期逐步形成。事實上在大學階段,許多學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做出關鍵性的決策。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要工作在于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引導學生了解現實社會中的各種職業,幫助學生在未來較短時間內實現個體人力資本、興趣和職業的匹配。我校應該承認并正確對待我們在職業興趣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為了彌補這一差距,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
(三)建設信息化平臺
利用互聯網,建立專門的網站和數據庫,提供職業生涯相關的各種資料,設置網上問卷調查、咨詢和生涯指導,以便于學生們可以更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通過利用系統強大的數據庫功能,可以分析各種就業信息、就業數據,每年形成大學生就業狀況報告,為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進行決策提供依據,也為下一年畢業的學生提供翔實的就業信息和參考數據,也可以為其他年級的學生提供社會需要的崗位現狀,避免和社會脫節。
(四)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過程管理
學校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參與和配合的組織、機構、人員較多,需要教務處、團委、學生工作部等多個機構和部門共同合作。同樣,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組織和指導人員涵蓋了多層次、多方面,就業創業指導、心理輔導咨詢、學生教育管理、群團組織活動等。只有建立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管理組織機構,不斷擴大參與人員范圍、引發廣泛關注等多方面的保障機制才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成效的前提。
參考文獻:
[1]王軍.高校就業指導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關系初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8).
[2]楊河清.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132.
[3]方秋中.基于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本科生職業指導模式探討[J].就業指導,2011(12).
作者簡介:劉樹云,工作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山東大學管理學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