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曉
摘要: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其中,自主游戲因其能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自主的選擇、支配,可以充分享受游戲活動的樂趣,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其過程尊重了幼兒的人格,滿足了幼兒的各種需要,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對兒童良好個性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建構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對于學前教育者來說,如何正確對待幼兒自主游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新《綱要》的指導下,分析教師在自主游戲中如何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利用自主游戲教育幼兒的目的。
關鍵詞:自主游戲;作用
幼兒的成長衍生了各種需要,在滿足各種需要的過程中發生了游戲,當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滿足和快樂時,幼兒自身便對游戲活動本身產生了興趣,然后滿足和興趣相互作用,形成循環往復,使游戲就成為幼兒穩定的興趣,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因此,幼兒教育之父福祿倍爾才有了“游戲是幼兒教育的基礎”一說,也因此,如何合理運用游戲來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成為了幼教工作者的重要課題。那么,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又將如何發揮自身作用呢?接下來,我們這就一問題進行探討。
教師如何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發揮作用
教師預設的游戲活動過程一般分:激發游戲興趣、組織游戲、評價游戲三個部分。但自主游戲同教師的預設游戲不同,因為孩子是游戲的組織者,所以它的過程是不完整的,形式是不穩定的。例如:某幼兒發起的游戲進行到一半時可能被另一幼兒的新游戲取代;對游戲的評價不一定是在游戲結束時,而是在調整游戲的過程進行;有時孩子喜歡自己獨自玩游戲,游戲的創造、組織和評價都有個人完成。我們根據自主游戲的特點,可在游戲發起時、游戲進行時、和游戲調整時發揮教師的作用。
(一)在游戲發起時——創設環境、提供材料、個別教育。教師通過提供幼兒自主游戲的環境條件和材料,支持幼兒自己選擇要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誰一起玩,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投入游戲的主體意識。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教師應該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發展的心理環境。心理環境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教師所營造的一種心理氛圍和教師的一種態度對孩子心理造成的一種影響,對引發他們對事物的一種探究的興趣更是非常有益的。教師的態度要讓幼兒感受到他們有自由選擇游戲的權利,使孩子們敢于選擇。鼓勵幼兒自由地去選擇自己的需要和感興趣的游戲。蒙臺梭利曾說:“如果孩子們成長于鼓勵他們自然、順序地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他們將變成自我激發者,自我學習者。”因而鼓勵的環境對幼兒來說顯得特別重要。幼兒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看法認識自己的,只要我們認為他行,他的自信便油然而生,就會有自己的選擇和決定。我們常說的“你真行”“你真能干”“你真棒”等等,這些簡單的話語對幼兒來說是強大的動力,會讓幼兒克服不足、不斷進步,在受到鼓勵的自豪中發揮自主性。
2、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表現游戲、發展游戲的重要物質支柱,它不僅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和形式,還激發了幼兒的游戲動機和游戲構思,引起幼兒的游戲聯想和游戲行為。游戲材料的本質特性和多樣多變特征,能使幼兒通過游戲活動,發揮出幼兒各種探索行為。因此,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并提供可以選擇的豐富游戲材料。同時,還要經常注意保持新舊玩具和材料的適當的動態性的比例,以適度的新奇能引起認知的不平衡,激發幼兒良好的行為動機。
3、個別教育的支持。
幼兒在選擇游戲中表現是不同的,有的幼兒能很快找到游戲材料、伙伴,友好協商進入游戲;有的幼兒久久不能融入到自主游戲中;也有的幼兒為了玩具材料發生爭執,游戲中所產生的困難和矛盾,需要教師的指導幫助,以使幼兒順利開展游戲。例如,在一次大班自主游戲中我發現一名自尊心很強又不合群的幼兒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很久也未參與到其他幼兒的游戲隊伍,但眼睛時不時的望著操場上的游戲人群。表明他自身沒有創造出游戲,想參加其他同伴的游戲,但卻沒有主動的參與進去。當時我沒有當面指出他沒有在選擇游戲或進行他自己的游戲,而是試探地接近他:“你在玩什么?”他無聊的說“沒什么好玩的!”但馬上又很戒備的說:“我是在看他們誰玩的好!”我點了點頭,并微笑著問:“你覺得他們哪個游戲比較吸引你?”他回答不出來,于是我繼續說:“我剛才去玩了轉陀螺,好像不錯,我帶你去試試?”他很高興的接受了。僅僅只需要親近和建議,沒有指使沒有命令,使孩子欣然的加進了游戲隊伍中。
(二)在游戲的進行時——服從分配、解決特殊問題。幼兒自主地進行游戲是他們充分表現、自由交往、協作創新的愉快過程,使幼兒的興趣需要得到滿足,情緒情感得以激發,自我價值得以體現,社會交往技能得以培養,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教師要善于為幼兒自主展開的游戲提供必要的幫助指導,以推進游戲進程,但絕對避免的是為了提高幼兒的游戲質量或者為了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兒游戲或過多地干涉幼兒游戲。
1、服從分配,參與游戲。
教師作為參與游戲的一員,服從游戲組織者的角色分配和任務安排進行游戲。但教師始終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參與游戲的目的所在,不是盲目的跟從游戲,要把握好時機和分寸,以不干擾幼兒的游戲為前提,以幼兒游戲的快樂為根本,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知識或技能,從而更好地開展游戲,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解決特殊問題。
游戲過程中會發生特殊事件影響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這時教師必須以教師的身份進行干預。例如:幼兒用銳利的玩具進行打鬧,出現不安全傾向;游戲中發生個別孩子故意搗亂等,教師要進行勸阻和協調。
(三)在調整游戲時——協調氣氛,共同商量。自主游戲是不穩定的,會出現阻礙或發現
新的游戲內容,教師要協調好幼兒的游戲氣氛,讓孩子們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共解難題,進一步為幼兒提供表現和交往學習的機會。當游戲遇到阻礙時,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調動友好商討的氣氛,盡量避免同伴間的相互埋怨與不和。例如:“大家來想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就能馬上再玩下去。”“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要向大家介紹?”在無人發言時,教師可以引發幼兒思考解決問題。
總之,自主游戲是幼兒自發的一種游戲形式,給幼兒帶來了快樂、經驗、學識,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我們要相信孩子有巨大潛能,通過對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把握,給予孩子們足夠的尊重、理解,多為孩子創造條件,給孩子最大的自主空間,讓孩子們在“自由”、“自主”、“自愿”、“愉快”地游戲中快快成長,游戲的教育作用與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實現與發揮。
參考文獻:
[1]劉炎.幼兒園游戲教學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2]朱慕菊.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深化幼兒教育改革[J].幼兒教育,2001,(9).
[3]翟理紅《學前兒童游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