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雪蓉
摘要:何為班主任“偷懶”?簡而言之,就是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積極尋找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管理好班集體,突出班主任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等習慣,積極展現學生的個性和能力,讓班主任工作由管理學生轉變為學生的自我管理。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偷懶;技巧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細致而繁瑣的工作,它考驗著班主任的耐心,恒心,乃至決心。正因為班主任工作的長期性、重復性、量大性而讓一些班主任身心俱累。班主任一方面兼顧著對學生思想引導的教育重任;一方面又兼顧著對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重任,從而常常在這兩者的狹縫中苦苦掙扎。所以班主任要學會“偷懶”。那么如何“偷懶”?下面結合我對本班的管理來談談 “偷懶”的技巧。
一、完善管理制度,讓制度執行你的工作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過:“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我們班主任管理班級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也就是完善班級管理制度,讓制度引導你的工作。制度完善了,學生“有規可循,有法可依”,然而僅有制度是不夠的。我們班主任也應依本班的實際制訂相應的制度,如學習制度、紀律制度、生活制度等等。有規范的制度,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輕松了。在完善制度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制度制訂要全面。制度制訂的目的不是打壓學生,而是規范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成為一個四有的合格小學生,所以班級管理制度的制訂要體現學生發展的全面性。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等方面,我制訂了學習、衛生、陽光體育等制度。全面實行這些制度之后,我在班級管理中少費了很多的力氣,班里的精神面貌卻煥然一新,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保潔意識強了,課室、保潔區整潔多了;在月份學校“文明班”評比中,我班榜上有名;在我班開展的公開課中,學生的表現也都受到了聽課教師的好評。
學生任何一種素質的培養和發展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才算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成功。制度制訂得全面細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外在保證。
(二)制度制訂要合理。“規章與模范會毀滅天才與藝術”(赫茲里特),制度的條條框框規范了學生行為,同樣也會制約學生個性的發展。所以光是要求學生“不要做”、“不準做”、“必須做”的制度不算是好制度,制度不妨引入激勵機制,做到獎罰分明。讓學生培養了集體感、榮辱觀、競爭意識,得到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管理觀念的轉變。學生接受你的制度,而不是抵觸你的制度,你的班主任工作定然會事半功倍。
(三)制度執行要靈活。 制度只是一個形式,是對人們行為的一種約束。班級管理最終目的是育人,制度管理學生是為了學生的自我管理。你不必為學生的偶爾一兩次違犯紀律而“興師問罪”, 你也不必為學生的偶然一兩次違反紀律而依制度規定“量刑判罪”。執行制度時要靈活,不是對學生網開一面,而是給學生更多的思想的引導。因此,對于破壞紀律的學生,不是懲戒而是說服。說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師片面的注入,而是雙方的討論和研究。不是壓下學生的堅強意志,而是增加對問題進一步的了解,以正確的知識來克服無知的盲動。對制度觀念不強的后進生更應注意思想的引導,因為“經常懲罰所引起的孤獨和對立,必然使同情心麻木,也就必然給同情心能夠制止的那些過失開辟道路。”(斯賓塞)。如此,當“不愛”制度的學生思想轉變了,制度就在他心中了,班主任就不再為他煩惱了。
二、重視班干部培養,讓班干部分擔你的工作
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事事躬親示范,盡力而為,既累了自己,又限制了學生能力的表現和發展,班干部是你班級管理中最好的幫手,讓他們參與到你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去。一個班集體就好比是一張網,班干部則是綱,班主任抓住綱就能更好地攬起網了。所以班主任接手一個班集體,緊要的任務是著手組建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隊伍。那么,如何組建?
(一)選出有能力的班干部。班干部是班里的骨干和精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同學們學習的典范,引入競爭機制是發掘和鍛煉班干部能力最好的辦法。管理班級,我首先會通過競選的方式選出班干部隊伍,而每學期我還會對班干部作適當的調整,能者上,平者讓。我班的班長先后撤換了三個,這個學期采用民主競選的方式推選出一個新班長,她人緣好,能力出眾,能自行組織召開班會、及班里、學校的各項活動。班級在她的帶動下,集體的凝聚力增強了,榮譽感、責任感也都大大加強了。
(二)充分信任你的班干部。知人善用,大膽放手,要給予班干部充分的信任,班干部工作的失職、錯誤是難免的,應給予寬容和積極的引導,不要輕易地扼殺班干部的積極性和能力,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確實難于信任或是不可信任的才不用。我對班干部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大膽地去做,不要患得患失,錯了或做不好的,責任我承擔,但你要積極總結反思,爭取下一次有更好的表現。”班干部少了精神的負擔,才能放開手腳干好自己的工作,展現自己的才能。曾經有一次,我任教的一個班在學校元旦文藝匯演中脫穎而出, 匯演的兩個節目成為匯演中最優秀的節目之一,一個同學(班干部)成為匯演中最優秀的演員之一。而這些節目完全由班干部的帶動下自行組織和排演的。
(三)充分培養你的班干部。班干部的潛能不單是靠發掘,更重要的是靠培養。能力的培養不是班主任的簡單傳授,而在于班干部的實踐摸索。班干部做事時應少指手劃腳,簡單的事我只會交待給他這個任務;復雜的事我也只提少許的要求和作適當的點撥。班干部成熟了,能力加強了,他才能更好為班主任、為班集體服務。班長組織班會、召開班會;各部組負責人自行“招聘”成員,自行開展工作等等這些是我在班級管理中的大膽嘗試,班干部也由此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讓班干部代替班主任管理班集體的作用,那么班主任的工作負擔就減輕了。
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班干部管理同學,由點到面,由面到整體,班級管理工作就可以有序地進行了。一支精銳的班干隊伍,是否為你班主任分擔了許多工作,而你可以從中“偷懶”?
三、激發全員參與,讓學生分化你的工作
班級管理中,是否有班主任、班干部的管理就夠了?答案是否定的。班級是一個集體,學生是集體里的一份子,不應使學生僅成為單純的受管理者,而應使學生成為班集體管理的主動參與者,應“堅信每位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魏書生),應能做到:人人參與管理,同時人人也應接受管理。這樣的集體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運轉的集體。你想從班級管理中“偷懶”,獲得更多的輕松,就應該鼓動班里的每一個成員成為班里的管理者。
(一)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一個集體的管理,要化整為零,“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做到 “班級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級的人,人人有事干”“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魏書生)。依本班的實際討論通過而訂立班級制度;而各監督部組的成員都有10個以上,如果再加上其它班干部、科代表、小組長等,參與班級管理的成員有一半以上,他們職責明確、相互監督。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就是通過這樣的親身參與得到培養,而這樣的意識的培養和增強,對班級管理更是大大的促進。
(二)培養學生的集體感觀念。 一個集體沒有凝聚力,沒有歸屬感,學生就如一盤散沙,學生就如只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而這樣的一個沒有榮辱感和責任感的集體是最為可怕的,也是班主任最難管理的。所以學生有沒有集體感,將是學生能否參與到班集體管理之中去、能否形成良好班集體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因而,班里每次集體活動之后,我都會對活動作及時的總結和反思,尤其活動中良好表現,我都會大力宣揚。現在的我所帶的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團結,富有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的集體,而集體的互動作用也大大地促進了班里管理工作了。
其實班主任“偷懶”的技巧遠不止這些,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一個細節,你都可以從中思考怎樣去“偷懶”,但需注意的這里的“偷懶”絕不等同于平時的懶惰,它是建立在你之前工作“勤”的基礎上,勤實踐、勤思考、勤總結,在“勤”的基礎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捷徑,提高工作的效率,從而節余下你個人“悠閑”的空間。所以,班主任應該學會“偷懶”,“偷懶”不但讓你的工作變得輕松,也會促進你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凱利)。
參考文獻:
[1]《懶惰的智慧》,凱利(美),初中語文.
[2]《魏書生與民主教育》,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
[3]《班主任偷懶藝術》,宋運來,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4]《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鄭學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2).
[5]《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智慧與藝術》,陶海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