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潔
摘要:新課程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證明是成功的收效顯著。但是,不得不看到,仍然有不少地方或地區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以至于傳統教學模式采用率仍然很高。所占比例仍然偏高。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的現象仍然存在。這是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最大的障礙。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傳統教學模式必須改變。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全方位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強化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這種雙互動式教學模式,符合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互動教學;優點
新課程改革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經歷一段時間。但是,課堂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主要表現在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所占比例仍然較大,教師滿堂灌,學生完全被動接收的狀況并未得得到根本性改觀。經過調查了解到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少學生對英語學科失去學習興趣,最終必將導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要改變上述不利于小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認清當前教學現狀,積極地想辦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根據教學改革的需要,實打實地來一次大的教學改革活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始終注意保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將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小學生學業發展方向開展,改革的重點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面,將其功能進一步強化,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確保
小學生學習英語其目的在于應用,必須拒絕靠右單純地記憶方法來死板記憶英語知識。因此,改革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習統編教材反映出來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同時,還應想辦法拓展學生的視野。可供選擇的方式有自主創設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選擇內容生動有趣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地調動起小學內在的驅動力,將學好英語成為常規動作!如何實現上述目標,是從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師重要的研究課題。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必須將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推動學生朝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向轉化,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創新行為,學生將獲得不斷提高,不斷超越和取得最終成功的結果!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融入互動式教學模式
英語課堂教學,不能單純地理解為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行為,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情感交流的事實。實踐證明,師生實現情感交流,教學效果才能提升。表現在教師與學生間雙向反饋的同時將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大為縮小,最佳的英語教學效果才有可能呈現。
(一)教師以自身的行為激勵學生牢固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英語學習的目標是為國際間的交流服務。因此,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尋找機會,借助良好的學習情境,利用各種身份,將詞匯或者句型語音語調進行比較式教學,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鑒別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因此,大量地采用熟悉地句型模仿練習就是顯得特別合適,教師需要創建起合適的情境和情感環境幫助學生模仿現實中的表達能力,必須規避常見的那些簡單操練,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語言學習缺失方向。因為學生連續模仿練習不準確,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畏難情緒,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學習興趣將大幅度下降。常常能發現學生“羞于啟齒”困境,教師面對述情形,必須用自身的愛心和耐心來幫學生脫困,消除現實中學生緊張的情緒。從而牢固地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二)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助于之間的互動交流
師又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學生全部融入到教學互動中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課堂教學師生間的互動,是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的基礎,也是實現英語課堂教學高質量進行的寶證。
三、開展師生間的互動合作教學和學習活動
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習交流,其前提條件是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體現出新課程改革嶄新教學理念。學生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建立起小組成員間的合理分工、合作和交流體驗英語學習感想,將學生主體性發揮出理想水平,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取得成效的保證。比如以學習飯店就餐知識時,教師通過課前作業安排:學生必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短劇表演活動,運用熟悉的句型進行演練,將在飯店就餐全程表演完成。選擇合適的作業形式也激發學生涌躍參與的源泉,安排恰當,可以將很難記住的、結構相對復雜的句型通過學生的極度熱情,使其變得是那么自然。通過課堂展示,學生將發揮出自己的表演天才,在極度興奮的狀態下,將英語句式展示得十分流暢自然,最終必然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借助情景模擬,學生間更加容易實現相互幫助和合作互動,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助又大大地拓展了人們的思維。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適當地多開展學生間互動的教學活動。
四、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
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離不開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學生已有的英語基礎各不相同,其個性特征也十分明顯,重要的是如何實現教師與學生間良性教學互動。通過師生間互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對于個別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是一次很好地鍛煉機會,教師要善于發現其閃光點,學好英語個性特征,讓學生時刻感受到關注和關愛,從而有效地激勵學生不懈地努力。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不成功的地方,表現在學生過于羞澀,難以呈現大膽表達的結果。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掌握學習英語主動權,強化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熱情和信心,創造更多的機會來展示學生學習的機會,只有這樣,小學英語教學才能收獲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柳英林,陳哲明.2015.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原則初探[J].中小學教師培,2015(7):47-48.
[2]那仁高娃.2015.互動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學習(上),(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