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蓮
摘要:要培養一個好的班級,作為班主任首先要關愛每一位學生;其次要履行好班主任的義務。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本質工作,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天職,這其中“愛”是最根本的。愛學生就應該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等。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
對于孩子們來說,班主任是全班同學的“家長”。班主任不僅擔負著教授知識的重要責任,同時還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要帶好一個班級,首先要關心、愛護學生。冰心老人生活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職,這其中“愛”是根本。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等;了解學生的各種習慣,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然后“對癥下藥”,使學生樹立完善健全的人格。作為班主任不僅要愛學生,而且要講求愛的藝術。
一、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因勢誘導
了解學生的心理,是愛學生的基礎。要了解學生首先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否則你的愛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解學生就要和學生多溝通,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雙向的,班主任老師在和學生談話時不僅要真誠和信賴,而且需要技巧。在和學生談話要作準備,注意談話的內容、方式、目的;談話是要拉近自己和學生的距離,做學生的貼心人,這樣學生才會對你說知心話,班主任也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做學生的朋友,去贏得學生的信賴;對學生進行“說服”時說話要婉轉,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在和學生談話時要認真傾聽,要有誠意,有耐心,對學生的談話要適時的表示鼓勵和理解。我們班有這樣一位同學,在一二年級時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那時他在他的爸爸、媽媽旁邊讀書,隨時受到監督。到三年級時由于集中辦學,他來到了我現在任教的學校,他對寄宿制的學校生活不適應,三天兩頭的往家跑,成績逐日下降。他的家人很重視他的學習,一會家又把他送回學校,可是他媽媽前腳一走他后腳又跟上逃跑了。他這樣班主任工作太難做了,當時不注意溝通教育的技巧,一回來就批評他,以為這樣他會改,結果適得其反。到四年紀的時候,發展到他逃學后不回家,而是躲藏在外面,有時找一兩天才能找到。在外肚子餓了就到處去拿別人的東西。后來在和他的談話中了解到他經常逃學,成績不好的是因為逃學回家后他父母嚴厲的體罰,在加之學校老師的批評教育。在和他交流中對于他的苦衷作為班主任要同情,慢慢的誘導他,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引導他打開了心結。現在他已經是五年紀了,自那次和他談心后,他在沒有逃學,而且成績進步了。
二、要尊重、信任學生
一位哲人說過:“人類是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換取信任的。”確實如此,作為班主任要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學生,要真誠的面對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要像一個真正的朋友,重視他,欣賞他,傾聽他的意見,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分享他的喜悅,被尊重是每個人的內心需要,也是學生進步的動力。如果說理解學生是教育的基礎,那么尊重是教育學生的關鍵。一個班級的學生各有千秋,作為班主任應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盡量避免以點蓋面、以篇蓋全的觀點來評價學生,在指出學生缺點的同時不要忘了肯定學生的優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如:在召開學生家長會時,要化整為零,按照學生的表現、性格、能力、特長分別召開,避免在眾多家長面前數落某個孩子的不是,給孩子留余地,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尊重和信任,這樣無意中會促進學生進步。
三、要有平等的師生關系
作為班主任對班里的學生要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后進生,家境好的,還是不好的都不應有何偏見,只要他們有困難都給予同樣的幫助,只要他們生病都給予同樣的關心與照顧。在學校師生是平等的,如果我們一味的強調師道的尊嚴,以長者的身份說教、訓斥學生,同樣不利于教育,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如老師在學生遲到后受到懲罰,老師遲到后也應受到相應的乘法;讓學生不要在教室亂扔垃圾,老師也不能亂扔等等。
四、運用教育心理學樹立“同體”觀
作為班主任應把自己與班級視為一體,即保持“同體”關系,共同去完成學校的各項任務,和學生一起享受學習生活中的快樂,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班主任的愛。班主任能幫助后解決問題,相信他們,尊重他們,這樣消除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感,從而樂意接受班主任的觀點、態度,使班級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如和學生一起玩游戲、打掃衛生、擦玻璃,一起揀紙屑等等。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光榮的。班主任要想搞好一個班的班級管理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光憑干勁和熱情是不行的,必須注重管理的方式方法——班級管理藝術,在班級管理中要用“愛”去感化學生,才能讓班級管理在學校活動中發揮作用,培養出良好的班級。
參考文獻:
[1]丁錦宏.教育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趙忠心.班級管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版;
[3]劉敏.班級人文性管理藝術.新華出版社2003版;
[4]唐迅.班集體教育實驗的理論與方法.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