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一鳴
摘要:幼兒園美術教育在培養幼兒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性以及審美能力上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應該重視起美術教學。為實現對幼兒美術素材的豐富,將自然材料應用在日常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實現對幼兒興趣的激發和幼兒動手能力的鍛煉,同時為幼兒提供了親近大自然的契機,是豐富幼兒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自然材料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自然材料;幼兒園;美術活動;創新思維
引言:
自然界為幼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挖掘自然界中蘊含的教育資源,利用自然材料豐富美術課堂,體現自然材料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獨特的應用優勢。因此筆者將在下文中分析自然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應用途徑。
一、對自然材料的理解及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使用的意義
自然材料主要就是指源于自然界的材料,如花、草、蔬菜、水果、石頭等。在選擇教育活動中應用的自然材料過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無害無毒的基本要求,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將自然材料利用在教學活動中,挖掘它們潛在的教育利用價值。《綱要》明確提出:“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從而不斷豐富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感性經驗;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制作手工藝品、玩具等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者進行其他活動。[1]”
由此可見,幼兒美術教育應該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中心,實現對幼兒學習熱情的調動,充分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和積極性,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滲透環保教育,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行為品德。
二、自然材料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一)自然材料在色彩類美術活動中的巧利用
色彩美術教學活動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幼自然材料的不同色彩特征將其融入到拓印、染色、色彩組合等美術教育活動中。
1.拓印
拓印是幼兒喜歡的美術活動之一。教師可以利用自然物的紋理,大膽借助色彩進行拓印。拓印形式新穎、操作簡單、成果顯著,不僅能滿足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容易獲得成功感,深受幼兒的喜愛[2]。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幼兒一起收集樹葉、蔬菜等自然物,引導幼兒用這些材料蘸上顏料印在畫紙上,感受打破常規的作畫方式所帶來的奇妙與精彩。例如,將卷心菜橫切,拓印成形象逼真的牡丹;將茭白縱向一切為二,拓印出活靈活現的鯉魚等。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幼兒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充分表現自我。
2.染色
利用自然材料開展染色活動是幼兒樂此不疲的游戲。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收集棉球、稻草、樹枝、種子、蘆花等材料,用畫、浸、染等方法進行染色。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給棉球或蘆葦染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讓單色的自然物擁有絢麗的色彩。緊接著,教師還可以和幼兒一起把染色后的自然物組合拼貼成作品,或把染好的材料放到區域活動中開始插花藝術活動等。染色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在“玩色”的過程中親近自然,而且還能提高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3.石頭畫
石頭畫就是讓幼兒用蠟筆或者水粉顏料在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頭上涂色。在石頭上畫畫、涂色是一種創意,新奇的材料能夠吸引好奇的幼兒。石頭有大有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加上幼兒豐富的想象,便會呈現出風格迥異的作品。幼兒在石頭畫活動中能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二)自然材料與美術構圖
1.貼畫
自然界中的樹葉、花朵的種類、形狀非常多,能夠讓幼兒產生奇思妙想,通過任意組合的形式創作出不同的美術作品[3]。如,將非常普通的花朵組成臉譜、小狗、大象;采用秋天的樹葉組成魚缸中的金魚;等等。幼兒在進行拼貼過程中可以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根據自身的主觀想法實現美術構圖。同時,為了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并給幼兒留下紀念,教師可以將幼兒的貼畫裝裱制框,加強美術作品的共享性,從而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同時能夠讓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
2.沙畫
筆者在開展課外美術活動時,發現幼兒都非常喜歡玩沙子,幼兒會用沙子壘城堡、堆山頭等,因此筆者產生了開展沙畫美術活動的想法。為了讓幼兒感受到沙子的魅力,筆者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沙畫視頻,讓幼兒先認識到沙畫的藝術魅力,并引導幼兒構思如何運用沙子進行美術創作[4]。沙畫美術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將沙子鋪平,讓幼兒用手指在沙盤上創作;第二種是在沙盤上用膠棒涂抹出作品形狀,之后將沙子鋪在沙盤中,再倒出沙子,形成沙子制作的作品,如小狗、大樹等。上述兩種教學方式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都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第二種更具有新意,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不斷結合教學需求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三)自然材料與美術造型
1.蔬菜瓜果造型
自然材料包含各個方面,其中包括了蔬菜瓜果。教師在美術活動中可以為幼兒提供土豆、胡蘿卜、蘋果等蔬果,讓幼兒用剪刀進行蔬菜瓜果創造。如,將小白菜制作成白菜娃娃,將蘋果制作成籃球,等等。幼兒運用切、畫、劃、插等方法,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作意識。筆者認為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美術造型課程教學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激發幼兒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徑,通過手腦結合實現對幼兒智力的開發,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2.泥塑造型
泥塑造型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自然材料,如蘆葦、樹葉、樹枝、橡皮泥等,從而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將樹葉、樹枝嵌入橡皮泥,做成“不一樣的雪人”,幼兒可以將樹枝作為“雪人”的兩只胳膊,用樹葉做成眼睛、鼻子,用蘆葦做成頭發等。教師還可以讓幼兒進行自主創造。由于幼兒的心智發展并不成熟,因此教師可以給幼兒提出一個半命題主題,如“深海怪獸”,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一些動畫版的怪獸圖片,讓幼兒對怪獸形成最初的概念,從而開展自主創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幼兒的想象力驚人,怪獸的創作也有板有眼,并且有自己的想法。筆者驚嘆幼兒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是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的,可見創造性美術教學的意義。
結束語:
綜上,幼兒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絕對影響,因此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順應教育形勢轉變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提升幼兒教育有效性。將自然材料應用到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是對幼兒美術教育的改革,也是提升的幼兒美術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不僅實現了對美術教育活動質量的提升,也實現了對學生創造力的激發,成為新時期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劉娟.談自然生活材料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巧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412(24):101-105.
[2]王娟.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巧利用.西部素質教育,2016,11(17):214-216.
[3]鮮艷.探索生活化材料在美術活動中的有趣性.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07):32-35.
[4]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2(0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