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龍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高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的重要環節,是傳授數學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關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在當前形勢下,數學教師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設計有效地問題,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
隨著我國新課標要求的出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越來越成為教育的主體部分。提高課堂效率,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應當掌握的知識,還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習的過程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帶著對問題的好奇和探索,在總結前人規律的基礎上,努力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高中學生早已具備自我探索的能力。高中數學課堂是探索性質的課堂,不單純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更應當主動積極地思考。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把握好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但就目前而言,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環節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好目前存在的問題,把握課堂提問的原則,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法。
1、當前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堂提問缺乏針對性
許多數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缺乏對課堂提問的深刻認識,沒有針對性地準備課堂提問內容,致使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問題互動顯得非常隨便,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還有一些教師單純為了追求課堂效果,教學過程中問題的難易程度調配不均,對于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往往非常積極,課堂氣氛也很熱烈,但卻無法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看起來效果不錯,其實不然;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往往很難全面、正確地回答出來,時間一長,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喪失學習的自信心。
1.2 課堂提問缺乏完整性
現行的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模式中,只要學生能夠回答出正確答案,整個提問過程基本就算結束。從教學過程來看,這樣做確實提高了教學效率,可以抽出來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其他內容的教學中去,但卻忽視了師生之間問題互動的完整性,學生只是回答了問題卻沒有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時間一長,學生容易形成片面追求結論而忽略過程的學習風氣,不利于培養嚴密的數學邏輯論證習慣。
1.3 課堂提問缺乏實效性
許多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容易忽視學生的年齡,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展區”,問題往往非常籠統,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實效性不高。
2、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2.1 問題要有針對性,做到少而精
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問題貴在少而精。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所提問題的數量,這只會讓課堂看起來比較活躍,教師設計問題時既要考慮課本上的重點、難點,又要顧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考慮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對學生提問就是要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學習遇到的困難、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2 問題要面向全體,留下時間思考
所提問題應該面向班上全體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提出的問題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刁鉆,要結合班上學生學習數學的整體水平進行提問,并且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每個學生都想在教師面前表現自己,在同學中凸顯自己,都想得到教師的充分信任和肯定。要充分激發并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就要在提問上狠下功夫,行之有效的教學提問方能顯示教師的教學水平。假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怎樣利用兩個向量的坐標來求解數量積?首先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根據數學教學經驗,對于求解數量積,這個知識點不但是難點,也是需要掌握的一個重點,而且教學課本上對這個知識點的推導也不是很好理解。講解這一知識點時,要讓學生先熟悉這個知識點,然后找出困惑的地方,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當然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出便于同學理解的求解辦法。
2.3 數學課堂提問后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要看提問是否引起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學生是否學到了分析問題的觀點和方法。同時,學生思考需要一定的時間,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不能急于找學生回答,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給學生不同的時間考慮,所以提出問題后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檔”,以便學生深思。對于簡單的事實性問題,等待幾秒鐘為宜;對于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時間要依據學生的反應和問題的難易情況適當延長,如果教師急于求成,只能將提問形式化。
2.4 聯系生活,巧設趣味問題
結合實際生活,設計一些比較有趣味性的問題。數學知識雖然源于生活,但比較枯燥,這對于數學教師是一個挑戰,教學時必須設計有趣味性的生活實際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愛好,從而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可適當運用情境式教學。情境式教學是指,為教學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或創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動而具體的場景,讓學生有很好的體驗,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以提高。可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創設一些場景,這樣就能在枯燥的數學教學中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當然,對于同一個問題,通過不同的場景設計,學生對于該問題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2.5 數學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提問不是為提問而提問,如果數學課堂的提問過偏、過濫、過于簡單都不利于數學問題的解決,也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只能導致數學課堂教學雜亂冗長。無論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方面,還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所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數學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之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入,以形成討論的氛圍,促進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總結
總之,有效提問對于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具有積極意義。高中數學課堂的提問策略應在學生已有的數學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相結合,在解決問題中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利亞.淺談高中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J].新校園(學習)
[2]王靜.淺談高中數學課堂設問的技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3]陳孝飛.數學課堂中提問技能的有效性分析[J].考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