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峰
摘要: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處于企業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企業規模越大,其重要性越高??梢哉f,內部控制制定的科學與否,執行是否有力,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夠實現戰略目標。從申請IPO的企業被否案例中,其中不乏內控不健全的企業,隨著五部委內控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的不斷推進,擬IPO企業完善內控體系已成為上市的必經之路。因此,本文從實際工作中并結合申報IPO企業被否案例的分析,探討目前擬上市企業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內控水平的措施手段,并順利實現上市目標。
關鍵詞:擬上市;企業;內控
內部控制是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經營水平的重要標志。加強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和管理信息,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尤其對于擬上市公司,在申報IPO的會計期,其內控制度必須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專門審計,取得無保留結論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以期證實企業的運營環境良好,風險能夠把控。
一、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及運行環境存在的缺陷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的董事會、各級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利用企業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共同實施的為了保證企業資產安全完整,防止發生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信息準確的一系列的控制活動。
我國企業經營失敗的很多問題都與內部控制的薄弱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內部控制的缺乏和無效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企業經營失敗、會計信息失真甚至違法經營。有效的內控制度對發現企業運營中的重大缺陷和及時整改起到了積極的預警作用,作為擬上市企業更要重視對內控體系的建設及其嚴格規范執行。筆者從實際工作中并結合申報IPO企業被否案例,發現他們在內控設計及運行環境上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一)內部控制設計存在缺陷
1.企業缺少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未形成成文的內控制度。內部控制制度零零散散,未成系統,未成規章,很多制度都由管理層口頭表達。
2.董事會下未設立專門管理委員會進行風險管理,或者設立了專門管理委員會卻無相對應的職權,無法進行風險管控和預算管理。如,經營預算數據由財務部編制,其他部門少或不參與,存在嚴重脫離實際業務的情況,導致預算執行不到位無法追責,相應的內控制度更是紙上談兵。
3.內控制度未能與業務實際相結合或脫離實際情況,個別業務流程設計、風險及控制措施的描述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關鍵環節流程設計模糊,流程控制混亂,操作不規范,權責不清晰。
4.內控監督體系不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及內審機構不健全,設置不合理。主要由于公司的組織架構常以等級形式設置,管理層凌駕于內控制度之上,監督往往是自上而下,導致監督部門獨立性不足,影響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
5.內控目標簡單、執行弱化,缺乏全局考慮,強調財務層面而忽略管理經營需要,更無從做到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了。大部分企業的內控制度僅由財務部門建立,其他部門少或不參與,會造成只重視財務流程,導致不能從戰略,全局的眼光來建設制度。
(二)內部控制運行環境存在缺陷
1.業務部門協作度差,生產、采購、銷售各環節聯系不緊密。財務部未對采購價格,銷售報價等環節進行監督,導致采購價格虛高或采購人員收取回扣等,銷售未按信用制度發貨,應收賬款管控不嚴,造成資金回籠不及時或應收壞賬等。各業務部門人員素質不高,對內控制度認知不足也是許多企業內控未能很好執行的障礙。
2.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信息傳遞不及時,導致業務控制關鍵環節缺失,造成舞弊風險。有些企業的信息系統僅有財務系統,未形成完整的ERP管控體系,另外信息系統的維護人員綜合素質低,系統存在任意調控或操作風險等。
3.企業管理層對內控制度的認知不足,沒有意識到內控給公司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動力,內控環境差,風險意識淡薄,以內控制度導致企業運行“低效”作為借口不執行內部控制,內控制度成為“停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擺設,或是拿來應付各審計機構及外部檢查部門。
從企業普遍存在的以上的內部控制的缺陷,可以看出,對于一家擬上市的企業來說,完善的內控制度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內控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并承擔相應職責。規范內控制度,要從公司的流程進行剖析,在業務層面上進行制度設計,并不斷提升運行環境。
二、提升內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解決內控制度的設計缺陷
1.企業應該在現有的內控制度和流程制度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修改,結合企業的業務實際,優化內部控制流程,做到可執行性,可控制。完善內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項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從資金,銷售,采購,固定資產,存貨,投資等各個涉及環節充分考慮,立足業務根本,切合實際,形成“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的局面。
2.改進公司的治理結構,強化按照現代法人治理結構設置決策層、執行層、監督層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體制。特別將現實中弱化的監督層職能強化,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職權,保證其獨立地對內控體系作出評價,對風險進行預警。
3.建立權責明晰的內控制度,明確各業務職能部門的責任和權利,使每項業務的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機構和具體人員負責,使過程清晰,結果可控,績效明確。
4.建立規范和全面的內部控制標準。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是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防范風險。為此要將內控制度標準融入到流程設計和流程優化中,進而推動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
(二)解決內部控制的運行環境缺陷
1.營造內部控制氛圍,提升全員內控意識。只有企業形成一種文化氛圍,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形成共同的企業價值觀、道德規范和職業操守,形成自我約束能力和高度的責任感,形成自覺遵守和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和有關制度,認真負責,廉潔自律,奉公守法,才能為內控程序的執行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2.建設完善的信息系統。暢通的信息管理系統有助于提升企業現代化的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內控制度的執行。通過系統進行流程設計,讓每個員工在相應環節履責,使每個員工清楚知道自己在內控系統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信息傳遞路徑。如目前大部分企業借助OA辦公系統,釘釘辦公軟件或建立微信群實現內部充分交流,以及信息共享和傳遞;通過ERP系統的建設,從產供銷各環節實現業務流信息化,制度化,對相應的人員進行授權,用制度卡控。
3.內部管理上要激勵和約束相結合。通過KPI考核,平衡積分卡,簽署責任狀等形式,將目標細化,進行激勵約束制度,如對企業的期權激勵,年金計劃等,能有效地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精神,調動員工執行和參與制度建設和執行的積極性。
4.利用外部部門的監督作用。通過各監管部門,如稅務局、統計局等政府部門對企業進行監督,稽核,從而保證內控制度的運行;或通過會計師或輔導券商在審計或輔導過程中提出的管理或改進建議書,彌補和修改自身內控制度的不足。
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結合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規章制度及生產作業流程,通過各個業務部門如生產、銷售、財務等充分配合,各環節相互銜接制約,促使實現企業的經營。同時,通過嚴密的監督與考核制度,公平公正的核量每個員工的行為業績,結合相應的獎懲機制,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及潛能,促進整個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作為擬上市公司,建立有活力的內控制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從而躋身強企行列,當其具備充分的實力后,企業的IPO之路將會平坦順利許多,也為其上市之后資本市場的搏擊能力提供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雪慧.擬上市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