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化飛速發展,以專業視頻處理、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為核心的全媒體手段逐漸取代了多媒體。作為信息化教學的高級呈現形態,全媒體融入到教學中能夠有效支持教與學,拓展學校教學的時空維度。本文針對現階段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情況進行調查,旨在構建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以促進小學英語教育的信息化。
關鍵詞:全媒體;時空維度;教學模式;小學英語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英語教學產生強烈的沖擊,同時也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機。本文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利用全媒體“深淺互補、全時在線、及時傳輸、動靜結合、實時終端”的優點,聚焦于師生兩者的關系,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做出進一步的探析,并從教學資源平臺創建、教學情境的擬定、自主學習方式的引導幾個方面具體展開論述,最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一、擬定情境,有效激活課堂教學
1、烘托情境和導入情境
小學英語老師掌握相關新興媒體技術后,通過文字、圖片、信息、視頻等形式進行一體化設計,借助媒體手段烘托一種信息化的英語教學環境,構建一個全新的開放式的、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密集互動的動態教學活動。例如當今風靡的VR虛擬仿真技術,通過對真實的教學環境中的硬件設備、紙質圖報平臺等知識傳播媒介綜合體系進行設計,融入到三維場景中,形成一種直觀的刺激。小學生大多數活潑好動、注意力極易渙散,因此教師首先利用英文歌曲、游戲或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將學生導入情境,這就需要老師精心的準備巧妙地將新課與舊課有限導接,既鞏固了前面的學習內容,又能快速地將學生引入情境中。例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的教材第二單元中出現的歌曲“My favourite season”,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利用Favorite season導入主題:
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Summer,winter,spring and fall,
Spring and fall,Spring and fall,
Summer,winter,spring and fall.
利用季節歌曲導入主題,在聽覺的刺激中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當中出現的四個季節可以通過VR虛擬技術設計出既視感的畫面,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展現,并輔之以生動的圖片和英文切換的字幕。情境的渲染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同時也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通過英語歌曲的導入,學生既能初步感受句子的節奏感,又能快速進入學習佳境。情境的導入既巧妙地結合了語言與韻律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為接下來的教與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感知情境和移植情境
接著創設表演情境,基于“角色扮演”和“對話時空”的理念進行課本劇情景表演。排編的過程即為時空對話的過程,學生在情境感濃厚的對話中自然習得英語,感受語言的魅力,同時也在人物劇情中感知情境,形成一種內在的認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通英語》有一個單元涉及到的六個動物類的單詞,即bird,dog,monkey,bear,panda,cat通過表演課本劇是最佳的選擇,在具體的排演中可以呈現如下對話:
A:Wow!You are the best man has seen.Cat,Cat,Cat,come here,have a look.
B:I am Cat,my name is Cathy.I am very beautiful,right?
C:Oh,nice to meet you,Cathy.I am....I am....B,B,Bob.
學生在閱讀課本劇以及英語繪本的過程中,可以及時地將書本當中靜態的圖畫、英語單詞、情節、對話等嫁接形象生動的表演當中,動靜結合,實現角色的誕生。并輔以英語語音,在英語語音語調的輸入和輸出當中鍛煉口語,以此在往后的學習中學會類推,將課文,雜志、圖片上的內容移植到具體形象的情境中,也能適當引導學生自己根據劇情進行創新改編。
二、優化資源,塑造信息教學模式
1、環繞式資源共享,優化教師個人知識庫
經過培訓后的老師要轉變思維模式,新時代的課堂教學,需要利用全媒體將高科技引入到教學當中去,集結于每個人的智慧于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拓寬了教師對新生事物的認知度,開啟了思維轉化模式,讓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和延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借助云平臺,構建個人的知識庫,錄制高質量的教學微課視頻上傳到網絡上進行教學資源共享,教師通過將教學知識與實際經驗相結合,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傳播、交流和共享,實現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
2、可視化信息傳輸,拓展教學時空維度
小學英語教學資源管理庫是教師在實際教學組織過程中的得力助手,該資源庫包括精品教案、素材解讀、微課教學視頻、習題檢測庫等模塊。教師集體上傳資源到網上雖有利于資源的可視化傳播,但英語學科知識體系的龐雜多樣性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自身教學特點以及新時代英語教學課程的要求,分門別類地整合資源,檢索出有助于自身實際教學效益的資源,為學生預習、學習及復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并且由相關技術專業人員及時維護和更新,塑造信息化、高效化、自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利用全媒體各種媒介形態的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教學的視角,促進了師生的教學相長的進程,拓展了小學英語教學的時空維度。
三、多元化渠道反饋,內化自主學習動力
1、線上反饋
通過線上評估檢測、課中自學成效反饋、課后學習能力的形成都將以精確的數據拓展到所有的班級,創新教學范式也會延伸到其他相關課程,并形成長時間的效益作用的和持續更新的機制。由此形式展開的多樣化的渠道反饋,能便于教師其調整教學方案,通過將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多元化化的呈現,能夠內化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精神意志。如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英語課文《Unit6 In a nature park》為例,孩子通過使用“學正寶”掃碼,提前預習課文內容,跟讀單詞(tree、house、village、bridge等)和課文及英文歌曲,然后老師的電腦系統會自動提交反饋信息,以此來檢查學生提前預習的情況。
2、線下反饋
通過開展試點小學,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密切關注小學生在創新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活躍程度、適應程度以及英語平均成績的變化,及時做好跟蹤記錄。新教學模式的評估標準不再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學生的學習內容、知識的轉化能力、創造力和思維模式、情感認知程度以及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能力,都將作為學習成果的參照和依據,根據線下反饋的情況及時調整。
通過研究本選題,筆者對全媒體小學英語創新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本文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對全媒體和小學英語教學模式進一步研究,構建符合新時代教學潮流的創新型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從文獻資料的研究來看,由于目前全媒體的概念并未被廣泛應用,資料的收集、研究時間、知識經驗積累、理論和實踐指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要想將全媒體技術真正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領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進一步克服,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隱藏價值。
因此,我們在以后的日子里還要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構建做進一步的挖掘和探索。本文的研究層次尚淺,文中的觀點和結論或多或少存在歧義,此方面的不足筆者將在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孫麗霞.智由學而啟,慧于“云”上發——“云”環境下小學英語“智慧課堂”例談[J].中國農村教育,2017(11): 17-18.
[2]張宏麗.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小學英語課本劇展評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