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娟
摘要: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地圖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教科書中需要運用大量的圖表去表示空間概念和規律,教師通過對圖表系統的分析和總結,有利于宏觀把握學生的地理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圖表;地理核心素養;湘教版教科書
地理是一門具有空間性和綜合性的學科,教學需要文字結合圖表進行講解說明。圖表趣味性強、科學性、范圍廣使得教材中構成了一個圖表系統,圖表可以更加直觀的展示地理信息,表達方式多樣化符合學生的地理思維的發展和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地理圖表的分類
圖表以非文字的信息表達地理事物現象以及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地理圖表講解地理知識、揭示地理規律。地理教材中根據圖表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圖表可以分為地圖、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和漫畫圖[1]。
1.地圖:地圖是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使用制圖語言,繪制在一定的載體上,表達地球上或者其他天體上的各種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及發展變化狀態的圖形[2]。教科書上地圖一般分為普通地圖(八上1-2中國的疆域地圖)和專題地圖(七上3-3世界人口分布圖)。專題地圖反映某一種或多種主題要素的地圖,普通地圖能夠綜合全面的反映某一區域內的一般特征的地圖。
2.地理景觀圖:地理景觀圖是描述某一區域的真實景觀圖像,與文字和地圖相比能夠更加直接的展示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地理景觀圖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地理想象力,幫助學生形成地理表象。包括自然景觀圖(八上1-2帕米爾高原)、人文景觀圖(八下7-30大三巴牌坊)和衛星圖片(七下6-35五大湖影像)。
3.地理示意圖:地示意圖是用簡單直觀的圖像圖揭示某個地理事物的過程、原理、概念等規律,可以使復雜的地理事物簡單化。地理示意圖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圖(七上地球公轉意圖)、地理過程示意圖(七下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示意圖)、地理剖面圖(七下沿78°E線南亞地理剖面圖)、地理關聯示意圖(八上華北地區缺水原因及其緩解對策)等。
4.地理統計圖:地理統計圖是根據處理收集后的地理數據所繪制成的圖表,可以揭示事物的時間和空間變化規律。地理統計圖一般包括坐標圖、曲線圖(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比較圖)和扇形圖(八上中國地形類型構成圖)。
5.地理漫畫圖:初中生地理思維能力處于一個活躍的狀態,生動活潑的漫畫圖像可以激發中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情懷。例如七上處境艱難的地球一圖,將地球擬人化,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由于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給地球母親帶來了哪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初中地理教材結構分析
七年級上冊為地球知識和地理要素總述,共有191幅圖表;七年級下冊為世界區域地理,共有170幅圖表;八年級上冊為中國地理總述,共有149幅圖表;八年級下冊為中國區域地理,共有200幅圖表。對于湘教版教材中圖表系統的結構分布統計如下: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圖表的比例大,教學圖表與文字密切結合是地理教學的重要方法。
2.地圖和景觀圖所占的比例最大,說明培養學生的看圖意識和讀圖能力是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模塊。
3.示意圖的比例較小,主要分布在七上認識地球和地球的運動章節中,對于中學生而言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看圖。
4.統計圖大多出現在利用圖表示時間變化規律和氣候特征圖中,正文中出現較少,大多數出現在活動和閱讀題中,可以直接的展示時間變化規律。
5.漫畫圖利用生地形象的人物形象加以陳述,能夠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正確看待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
三、初中地理圖表的教學應用
1.激發地理學習興趣,教會學生觀察地圖。圖表的教學中,首先要教會學生看圖,從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圖例和注記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看圖名,根據一幅圖的圖名可以確定所要表達的主題。看比例尺,判斷同一畫幅不同的比例尺具有不同的詳略程度。看圖例,不同的專題地圖的圖例完全不同,圖例既有點狀、線狀的和面狀的,根據圖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可以幫助學生迅速地從圖表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還要教會學生觀看等值線的疏密程度、閉合情況、曲線圖的正負值、斜率等信息。例如:根據七下的南亞的季風圖,根據風向判斷哪個是夏季風和冬季風。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因此西南季風為夏季風;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東北季風為冬季風。
2.根據地理示意圖,培養地理思維。地理的很多抽象的變化特征難以直接用文字來表達,簡略的示意圖可以幫助學生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示意圖揭示地理事物的因果聯系、地理特征和地理規律是地理課程的重要內容,這有助于將地理名詞、地理分布和地理演變等知識加以升華,使學生理解地理現象的原理[3]。示意圖可以將動態的事物靜態化,復雜的事物簡略化,讓學生觀察地理事物和想象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較全面的觀察、分析地理問題。例如“地球上的晝與夜示意圖”,根據這個示意圖形象生動的讓學生直觀的區分晝半球和夜半球。
3.利用地理景觀圖,形成地理表象。由于地理學科具有空間性的特征,很多地理事物和現象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不到,這時候就需要圖表中的地理景觀圖去幫助學生認識和區別事物。教師需要教導學生判斷圖中景觀,然后迅速定位這是哪個具體地區的事物,了解其地理自然或人文特征,景觀圖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具體的地理事物和概念,形成日后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地理表象。
4.引導學生掌握地圖的繪制。教會學生繪制地圖,將學生學習的知識以一種輸出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通過圖表去了解某個地區的分布特點及空間結構,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非洲這一課,可以要求學生繪制非洲氣候分布圖,使學生握非洲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的特點。有些地理文字必須做到圖文轉換,將已知的圖表數據轉換成相應的折線圖或者柱狀圖,才能夠體現出判斷自理要素變化特征。
5.運用統計圖表,分析地理數據。地理數據是總結地理規律的一個重要依據,將數據繪制成表格可以總結某一地理事物的變化趨勢和特點,也可以對比兩個事物變化的異同點。引導學生觀察曲線圖和柱狀圖要注意橫坐標和縱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及其單位,分析變化的數值和變化的快慢。
四、總結:
地理圖表在湘教版初中教科書中占有重要比例,作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過程中重要部分,教師培養學生閱讀圖表的能力,需要教會學會看圖表然后教會學生去分析圖表,結合身邊的生活實例教導學生去多方面、多層次的分析問題看待問題,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風華.基于新課程標準的中學地理圖形教學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05.
[2]沈國明.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圖能力的新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3(4):58-59.
[3]陳澄.林培英.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解讀 2011 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