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立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與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是不相同的,不能一味采用正面說理的形式,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講究教育方法,注重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也能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學習知識與德育教育兩不誤。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滲透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智力,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新大綱指出“要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边@一番話,指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內涵。因此,數學教學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適時進行教育。那么怎樣才能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減法時,其主題圖為2008北京奧運會金牌榜。從榜中可以看出中國金牌數第一,讓學生為自己的祖國有這樣的成績而自豪。勉勵他們從小立下志愿,長大后也能像那些奧運健兒一樣為國爭光。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可根據教學內容出示國旗、紅領巾等實物,在講解角的知識時先讓學生說說: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我們都要愛護它;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認識: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學習環境,是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樹立為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責任感,發奮學習,刻苦鉆研,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他精確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他的輝煌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1000年。并講述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更多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完成一道道習題,使學生在求知過程中得到德育教育。比如設計這樣一個習題:小明從每月的零用錢中儲存1元捐給希望工程,一年下來,小明共捐款多少元?如果小明每月捐款5元,一年下來,小明又捐款多少元呢?抓住此例,可以鼓勵學生說:“如果我們都去學小明,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呢?”學生議論開了,舉出全班36名學生,每月存5元,一年可存2160元,如果全校近360個同學都行動起來,每年就有777600元;如果全國近13億人,每人月捐5元,就有78000000000元錢,你們想想可以建造多少所希望小學呀?……捉住此時機,又可以教育他們從小就應養成有“愛心”的美德,要有“奉獻”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抓住德育滲透的時機,才能有效進行德育滲透。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現在有些孩子,由于環境比較好,學習不認真,上課不專心聽講或搞小動作,學習是一塌糊涂。于是,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這一內容時,就可以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當教學中學生初步建立了時、分、秒的概念后,通過讓學生數心跳、讀書、寫字、拍皮球等,讓學生感受1分有多長,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節課40分鐘里有多少個1分鐘。從而適時地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讓學生知道,光陰易逝,時光難追,告誡他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教育他們從小就要愛惜時間,努力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知識,懂科學的人,長大了報效祖國。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拿學習方法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在這種合作學習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三、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中的德育滲透,既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更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否則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還應與課外學習、課外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抓住一切有用的資源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教材中,還有許多像“你知道嗎?”這樣的小知識,既可以讓學生學到一些知識,又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就有一段小知識是這樣的:“小數是我國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紀,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時就提出把整個個位以下無法標出名稱的部分稱為微數。小數的名稱是13世紀我國元代數學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紀中葉我國出現了低一格表示小數的記法。在西方,小數出現很晚。直到16世紀,法國數學家克拉維斯首先使用了小數點作為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分界的記號?!边@個小知識既能讓學生學到有關小數的有關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奮發向上的自信心。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能喧賓奪主,不要把數學課上成思想教育課,要把握好度,因勢利導,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一定能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孔企平,馬云鵬.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J].沈陽:小學數學教育.2003第2期.
[3]朱小蔓.關于學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4(10).
[4]付全常.淺談小學德育與教學的關系[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