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民收入不斷提升,廣大人民對健康生活的愿望越來越迫切,對體育資源以及體育場館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同時,政府非常重視體育產業,也將體育產業的發展推動到國家戰略高度,對體育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是發展是體育產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現有的體育資源、體育場館及使用率已經很難滿足群眾的需求, “互聯網+”無疑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以互聯網為媒介,充分利用體育場館和體育資源已經成為提高全民健身參與程度,提高全民素質,提高體育產業良性發展必不可少的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資源;利用;開發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和體育運動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近幾年來,人們越來越青睞于大型馬拉松賽、羽毛球、籃球、健身快步走等體育運動,這在促進全民健身、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增強人們心理層面的積極性。體育活動已經成為增強國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最積極、最有效、最經濟的生活方式。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體育活動在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199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07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發展群眾體育活動、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了明確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全民健身中體現在人民群眾增強體育鍛煉的需要和體育場館分布、健身器材分配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廣大人民群眾對體育活動熱情越來越高相比,我國整體的體育資源與體育場館的數量上比較少,利用率比較低,無法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匹配。比如城市中對廣大人民群眾開放使用的體育館很少,進行體育鍛煉的資源設備很匱乏,也存在著有些體育場館在某個時間段使用率非常集中,需要排隊使用,而某些時間段一直在空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一直是困擾相關職能部門及從事相關產業人員的困擾,如今互聯網產業與體育場館、資源相結合能夠很好的解決該方面的問題。
一、我國目前體育行業分析
我國體育行業目前屬于產業化初期,雖然跟歐美一些發到國家相比,我國體育人口及體育人均消費偏低,但隨著近幾年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我國賽事服務及健身服務可提升空間很大,另外,國家對體育行業一些政策的扶持,引爆體育行業全面產業化進程,據國家體育局預計,2025年我國體育人口將有2015年的4.0億增長到5.0億,體育行業GDP占比也將有2015年的0.7%上升至2.0%。我國體育新業態:大力培訓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推動體育和文化、旅游、金融、影視、健康、地產等行業融合發展。當今社會信息化并非小荷才露尖尖角,而是遍地荷花開,人們對體育行業的需求預示著互聯網+體育必將成為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借助智能城市,推廣全民健身,開辟體育資源。
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可以有效地增強體質、防治疾病、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健身的隊伍中來,人群的擴大導致了體育場地、體育資源和體育器材的匱乏。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健步走運動,很多人想參與,但是苦于不知道都有哪些健步走的組織,也不知道都有什么地方能夠參與,按照哪些路線來走,這些路線都有多少,運動量是多少,并不能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如果能把全民健身的相關活動加入到智慧城市的一個領域,就能夠很好的整合相關資源。比如前期相關部門可以做一些調研,以政府相關部門的名義確定落實一些路線、距離以及規定這些路線能夠使用的時間,群眾可以通過關注政府推送的智慧城市相關板塊,挑選合適的路線和組織。同時,通過互聯網平臺,相應的運動專家可以給出科學的鍛煉方法,如每天適合的快步走步數是多少,距離是多少等。這樣既讓群眾關注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又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體育健身信息。又如現在投放到各個社區的健身器材,經常是投入后后期的維修無法跟上。其實這種問題用“互聯網+”的技術并不難解決。如在鍛煉器材上添加一個反饋的二維碼,如何需要維修可以讓使用者掃碼反饋給中心機房,然后中心機房通知相關維修人員進行維護,這樣體育器材的使用者既做為用戶,也同時做為反饋人員,及時反饋體育資源的使用情況,也大大減少檢查維護人員。
三、依托互聯網,解決體育場館預約問題
根據《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場館服務業屬于國家大力扶持的八大重點行業之一。在體育產業持續高熱的情況下,體育場館預約作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細分領域也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對比傳統的通過電話預訂場館的方式,互聯網解決了信息更新不及時、信息不完全、預留無法保障等行業痛點。體育愛好者可以通過手機APP或是服務公眾號及時的查閱到體育場館的使用情況,可以通過移動通信端預定場地。通過互聯網,大家都可以查出場館的使用情況,避免了某個時間端很多人排隊,另外一些時間端場館空閑。一些團隊項目的體育運動不能能夠通過互聯網預定場館,也可以和其他的一些愛好者共用場地或是結伴訂場。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羽毛球運動,如果能將羽毛球場館的相關信息集中起來做一個APP,或是直接連接到智能城市的平臺下,運動者不僅能夠可以提前看到場館的使用情況與預定情況,也可以發起拼場的活動,招募到一些合適的球友,在某一個時間段進行鍛煉,在預定的過程中從網絡上繳納一定數量的訂場費用,從而能夠很好的避免訂場不到或預留無場的情況。而預定到場館的人員需要填寫好使用時間并且及時到場掃碼確認,否則超時后,場館的預定權會回流到網絡中。現在部分的場館已經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預定和使用,但是大多數場館并沒有一個好的網絡平臺,因此需要相關部門或投資者將場館資源進行整合,在服務大眾的同時也能夠實現自身造血盈利的功能,從而步入健身與經營良性循環。
四、開發研究互聯智能化體育場館
智慧場館是體育場館今后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互聯智能化體育場館建成后,以智慧體育系統為引導,打造集體育場館管理預訂、門票銷售、活動賽事管理、全民健身大數據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互聯網平臺,并為當地政府部門做出科學的健身決策提供大數據支持。智慧場館管理系統,可以讓鍛煉者更好地與體育文化、體育健康有機結合,有效促進“智慧體育”建設。系統將采集用戶基本信息,使健康消費數據形成大數據平臺,通過大數據云平臺分析,獲得用戶身體的各項健康指標值,專業健康管理師會根據檢測結果提供專業個性化的運動、膳食評估和其他生活方式建議,為體育愛好者科學地“管理”健康。
2017年12月,浙江省已經首先建成首個大型體育場館智慧系統,現在到黃龍體育中心場館運動方便很多,不僅可以隨時辦理臨時會員卡進行在線充值,預定各種運動場館,而且也不需要帶實體卡消費,只要手機微信端出示入場碼就可以了。為方便更多人走進黃龍體育中心運動,提升體育服務質量,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黃龍體育中心對原有系統進行了升級,并優化了全新的智慧場館管理系統,為體育愛好者打造的“體育服務圈”。
在移動互聯的新形勢下,互聯網和體育資源、場館的結合,能提高現有場地資源的信息化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場地資源的利用率。從場地資源的供給端入手,或是社會資本切入體育行業較好的路徑之一,在保證體育產業自我造血良性發展的同時,也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的體育健康服務。
體育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在此過程中為自身發展帶來無限的生機和可能性。以上淺述只是互聯網+體育的一個部分,是“互聯網+體育”結合的開始,“互聯網+”的出現將助力整個體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浙江省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資源優化配置的研究 黃鋼 《現代商業》 2010年07期
[2]體育場館商業模式革命,互聯網時代平臺戰略有什么意義?李林旭 互聯網+體育
作者簡介:田軍民(1974.06-),男,漢,河南開封人,1998年畢業于河南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本科,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