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舒宜
摘要:在《藝術美學》這個課程中老師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考:何謂邕劇,它又是否具有面向全國藝術市場推廣的價值?面對這么一個從來沒有看過邕劇的筆者來說,確切地想了解何謂邕劇、它的藝術價值是什么、推廣的必要性又是什么?
關鍵詞:邕劇;藝術價值;必要性
一、邕劇
何謂邕劇?通過翻閱《廣西戲曲傳統(tǒng)劇目匯編》中介紹說,邕劇是廣西粵語區(qū)盛行的一種地方皮黃戲,因活動中心在古邕州(南寧的別稱)故稱為邕劇。邕劇具有較悠久的歷史,與桂劇、彩調劇、壯劇并稱為廣西四大地方劇種。根據(jù)《廣西戲曲傳統(tǒng)劇目匯編匯編》邕劇的簡介部分說到,邕劇劇目非常豐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約有五六百個劇目,迄今為止保留下來的約有三百多個。邕劇的行當有生、旦、凈、丑四大類。就邕劇的表演內容來說,可分為歷史劇、民間故事劇、神話劇三部分的故事劇情。而邕劇的特點則是以熱鬧打斗為主,重賓白,輕唱詞而著稱。
二、邕劇推向市場的藝術價值
對于剛開始接觸邕劇的年輕一代人來說太過于吵鬧,場面過于好斗和故事通俗等等會有所不適應。但反觀現(xiàn)實生活,邕劇的故事情節(jié)和打斗場面讓人一看就懂,不用猜則劇里到底有沒有臺詞,光看劇情表演就能明白劇中講述的故事。可以說這是邕劇的缺點同時也是優(yōu)點。
邕劇曾遠赴越南、云南、貴州等地進行交流演出,由于語言不通,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為什么還能被異鄉(xiāng)人接受和看得明白呢?究其原因就是邕劇以熱鬧打斗為主,重賓白,輕唱詞的特質形成一種無邊界的藝術交流。這就是邕劇最大的藝術價值體現(xiàn)。這說明,源于生活,貼切生活的表演形式在交流和接受中是無邊界的。
從地域性來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位于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當時的交通堵塞,新媒體不發(fā)達,人們婚慶嫁娶或重要節(jié)假日的慶祝形式就是搭戲棚請唱邕戲,看熱鬧的打斗場面,因此邕劇是老幾輩人娛樂歡慶看熱鬧的好選擇。就當時的文化水平不高的許多人來說邕劇只要看了就能明白劇情,是十分受觀眾歡迎的。他們習慣接受的戲劇樣式就是具有生活化、活潑、熱鬧的特點,由此看來,邕劇在當時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受歡迎程度也是高,放到現(xiàn)在完全是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邕劇的包容性也是很強的,一直以來,它由于弱勢地位因而常常被其他地位較優(yōu)勢的劇種同化,同時也在跟其他地方戲進行交流和學習,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最終以邕州粵劇為表現(xiàn)形式,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廣府戲的最初風貌,而另一方面又具有邕州地區(qū)特別是民間社會的地方特色,在語言風格和思想特征更接近鄉(xiāng)土社會的審美追求。
三、邕劇推向藝術市場的必要性
綜上所言,已經闡明了邕劇的特點和藝術價值。總所周知,花、雅之爭后,京劇取代了昆曲,成為國粹。看看今天的京劇能夠如此的成熟,它的前身也是一個地方劇種,如果京劇在某個時間段被人們摒棄,將會失去了其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名千古,也就沒有了現(xiàn)在的國粹之說法了。打個比方,若是中國戲曲原有的邏輯進程沒有被打斷的話,可以想象,以邕劇為代表的廣大地方劇種,同樣會像當年的花部亂彈圍攻昆曲那樣,掀起新的改變風潮,同樣也會憑借著熱鬧的審美特質和貼近生活的故事情節(jié)贏得觀眾和市場的。當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切皆有可能進行重新洗牌,但是光有這樣的想象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在大環(huán)境下努力發(fā)掘和研究邕劇更多的藝術價值,讓邕劇更具有豐富性和觀賞性。
邕劇是代表了地方的一種文化特色,作為文化遺產是留給我們后來人的一個歷史考究以及文化傳承。面向全國的藝術市場是現(xiàn)在有效辦法中的最佳方案,因為只有大眾接受和了解我們的邕劇才會想要繼續(xù)研究邕劇,喜歡上邕劇,為邕劇正名,研究邕劇的科研項目才不會落下空白。
邕劇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意義無一不是在還原本土劇史,所具有的研究價值意義重大,邕劇雖產生于廣福戲,但又與城市化進程中變異了的“省港”粵劇相比,保留了原初狀態(tài)的廣福戲,因而更加具有獨特的因素推出市場。
邕劇只有推向藝術市場,才能避免目前的尷尬生存方式。由于現(xiàn)在許多人根本不了解何為邕劇,又怎能讓人喜歡上邕劇?推向藝術市場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劇團的生存環(huán)境。
邕劇只有推向藝術市場,許多民間的劇團才會復興,因為演出的機會增多了,邕劇在全國曝光量才會增大。受眾的范圍廣了,邕劇的藝術價值也跟著上升。
邕劇只有推向藝術市場,才能引進文化水平更高的人才,讓喜歡邕劇的人能夠專心研究邕劇的表演。改變以往村民單一的喜愛加上一點特長靠師傅口傳習藝,農忙時又無暇練習的窘迫局面。有了好的邕劇劇本但沒有專業(yè)的演員出演,作品的價值就沒有辦法實現(xiàn),因此人才引進是保護和傳承邕劇的最佳辦法,所以把邕劇推向藝術市場是有必要的。
邕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彰顯的是南寧的地方文化特色,其次就是邕劇文化提升了南寧地方文化內涵,最后,邕劇文化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哲學大師黑格爾說過:“那個民族有戲劇,就標志著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得產物。”盡管現(xiàn)在多媒體飛速發(fā)展,人們喜歡電腦游戲和看電影等,但近年來邕劇團推出的《歪打正著》獲得最受歡迎的劇目,說明邕劇還是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的。
讓邕劇傳承人全面的發(fā)展與繼承邕劇的優(yōu)秀技藝,將他們的優(yōu)秀技能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推向藝術市場是邕劇尋找更多更優(yōu)秀傳承人的良好途徑……
小結
邕劇是南寧地方戲曲藝術的一朵奇葩,它不僅展現(xiàn)了南寧本土的人文歷史風情。在經過一百多年的曲折發(fā)展,經歷了強盛的繁榮,熬過了衰落期的消沉,在廣福戲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邕劇的輝煌和獨特,邕劇的未來爭取在復興期獲得更大更好的發(fā)展。
邕劇推向藝術市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它是值得被世人所接納和發(fā)展的劇種。
但是如何把邕劇推向藝術市場是擺在每個邕劇研究者和邕劇藝人以及地方政府決策機構的現(xiàn)實問題,只有把問題摸透了,認真了解邕劇的歷史和發(fā)展定位才能使邕劇在藝術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
筆者認為邕劇推向藝術市場的是保護和發(fā)展的最佳選擇,邕劇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已經上述過,作為喜愛邕劇的年輕一代,要深入分析邕劇的傳承現(xiàn)狀,提示邕劇生存面臨著瀕危的境地,在文化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探討邕劇的保護措施和發(fā)展思路才是當前的重之重。
參考文獻:
[1]《中國戲曲志·廣西卷》編撰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廣西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1995.
[2]簡圣宇《民國至解放初期的邕劇形態(tài)流變革》南方文壇.2016年第一期149-157P.
[3]石藝,黃斌《“非遺”視野下邕劇鬧熱的審美特質》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二期6-10P.
[4]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戲曲工作室《廣西戲曲傳統(tǒng)劇目匯編》[C].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戲曲工作室.1962.
[5]南寧戲曲志·南寧市文化局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M].南寧:南寧文化局戲曲志編撰委員會,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