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良
摘要:杉木作為我國木材生產中的重要經濟用材樹種,是林業整體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該高度重視其杉木育苗造林技術的應用與優化,本文將根據杉木種植的工作實踐。提出技術應用的相關建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杉木栽培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杉木栽培;育苗造林;發展現狀
杉木育苗造林技術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杉木的種植效益。所以為了從根本上貫徹林業發展戰略,提升造林綠化工作的工作效率。要加強杉木育苗造林技術的有效應用。下文將以加強杉木育苗造林技術應用的重要意義為著手點。具體探究其應用形式以及實施方法,從而幫助杉木種植產業的結構優化以及技術路線的改進,希望能夠給予林業從業人員更多的參考建議,以此促進林業的發展與建設。
1加強杉木育苗造林技術應用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對于重點經濟用材杉木的育苗造林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密度規定、分區施策、生態保護等多種管理需求。要不斷優化并且改進目前的造林分區以及密度種植,所以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加強杉木育苗造林技術的應用,是我國林業發展向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標準化轉變的重要體現I”。
而從杉木生長狀況上來看。杉木種植也要適應目前的造林綠化工作的標準要求。并且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結合杉木種植的發展現狀。優化其技術水平,以此來提升杉木對于病蟲害的抗病能力。所以要在明確其杉木育苗造林技術的應用現狀以及重要意義的基礎之上,對于技術進行優化與改進,從而將杉木栽培工作落實到位,提升其規范程度,實現杉木育苗造林技術的廣泛普及以及推廣。
2杉木育苗造林技術的應用以及實施要點
2.1育苗環節。在我國林業發展規劃中對于杉木種植要充分考慮的所選用的杉木品種類型以及所種植的相關環境,結合杉木自身的生物學特性。為育苗的因素調整提供相應的保障。因為杉木具有喜溫喜濕的相應特性。對于溫度以及土壤的要求較低,所以在苗木培育的過程之中。要注重土壤環境以及溫度環境的優化與改造。
在樹種選擇上。推薦使用經過國審的無性系良種杉木。往往此類杉木都是經過雜交育種、多性狀聚合育種所實現的,并且所培育的樹種具有材積的遺傳效益,既能夠保持遺傳多樣性,也能夠實現杉木新品種的規模化繁育。比如福建的杉木第三代良種培育也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其杉木高世代遺傳改良研究成果以及杉木速生優質高產新品種選育成果都能夠為育苗提供技術支持。以無性系苗木培育為例。在雨中過程之中可以通過扦插等形式進行培育。并且在這一過程之中,要注重母樹的選擇,確保母枝無毒無害,并且有較高的抗病性能;根據調查顯示,往往在秋季進行扦插其杉木的存活率會有明顯提升。所以可以結合其實際生長狀況。在秋季進行扦插。
在樹種性能提升以及種子的出土率提升的技術上,應該將重心放在種子的處理與苗木的管理工作上。將種子提前利用溫水進行浸泡。并且使用藥液拌種。其次想要提升苗木自身的成長能力,種植的間隔以及定苗環節是尤為重要的。在第一環節就對于苗木進行篩選,避免出現不健康或者是出現損傷的苗木。其所選取的母樹樹枝也應該經過脫毒處理,避免育苗過程之中帶病:還要對母枝進行修剪。從而能夠保證其具有較高的生存活力。萌條能夠正常發育,再配合相應的管理手段。充分澆透水,然后利用稻草以及肥料綜合拌勻的形式,正常施用在所扦插苗木的土壤根部位置。以此來滿足育苗的實際需求。
2.2造林環節。我國林業更加注重造林環節中的處理與整理工作。所以其所選取的環境應該是向陽的,并且土壤條件較好的低海拔地段,然后根據地形地勢條件狀況進行整地,提前進行深翻,從而滿足其杉木的種植需求;整地也應該配合基肥的施用,從而優化土壤肥力。栽植的過程之中也需要注重栽植天氣的選擇,一般多以陰天或者雨后為好,起苗之后要對于苗木的根部進行保土保濕的處理。避免損傷其苗木的根系,可以適當涂灑一些生根粉。來保持苗木的活性。
而在種植方向上則盡量讓苗木的苗梢沖向山下,并且利用細土進行覆蓋。在栽植苗木之后,應該在第一時間就澆透土壤。給予苗根更多舒展與濕潤的機會,但是澆透不意味著過澇,要緩慢讓水流滲透到土壤之中,也可以使用保水劑。來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在土壤上方也可以鋪設細沙,來降低水分的蒸發率,給予其杉木根系保土保水的能力。
在日常的杉木管理的過程之中。下一季度的第一輪補苗尤為關鍵,因為要盡可能去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要注重其杉木成長狀況與成長預期,對于發展不好、狀況不好的苗木要及時進行清除,然后再進行補苗,這樣能夠避免更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之中,每年都要定期進行除草與松土工作,能夠避免雜草與杉木搶奪水分與養分。其除草方式可以利用化學除草或者物理除草的手段,利用果爾乳油以一定比例進行勾兌然后噴灑施用。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雜革的數量。還可以直接利用物理除草的形式。這里需要注意一點,除草的過程之中,應該除根,才能夠避免雜草再一次生長。
在肥料的施用上要結合苗木的生長狀況以及不同階段的生長條件,從而根據其生長需求進行不同配比的肥料施用,這里所施用的肥料應該以氮肥、鉀肥為主,并且注重有機肥料的補充,速效肥在使用的過程之中應該少量多次進行使用,最開始使用時肥料應該較為稀薄。而之后使用時可以使用濃度較高的肥料,再配合淋水工作。以此實現土壤營養成分的改善與營養補充。所以綜合來看撫育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結合適當的培土措施。來扶正苗木。
2.3病蟲害防治。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之中,也要以前期預防為主,后期治理為輔;在前期杉木種植時就要避免過于單一的杉木種類種植環境,這樣一旦出現病蟲害,影響范圍會無限擴大,所以要盡可能擴大品種的多樣性。前期除了要使用無毒苗木之外,還要做好施肥與病蟲害監測的工作。這樣一旦發生問題,就能夠及時進行治理。
以猝倒病為例,猝倒病多流行在雨季。所以在雨季之后要做好流行病的監測工作,使用硫酸亞鐵溶液、波爾多液以及敵克松溶液以一定比例進行洗苗。來提升苗木自身的抗病能力。并且一旦發病。就要及時病枝病木。做好病害的控制工作,仍然將重點放在早期的防治工作上。
3結語
在目前的杉木育苗造林技術應用過程之中,還有很大的發展與改進空問,應該在明確杉木的種植需求與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加強對于杉木育苗造林技術的研究。從而利用良好的種子處理技術、整地技術、撫育管理技術、栽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施肥技術、除草灌溉技術、扶正苗木技術等多種手段。去促進林木能夠成材,注重其苗木的行間距。優化杉木的種植質量以及種植效率保證杉木的栽植環境能夠符合其杉木的生長需求,才能夠適應我國宏觀的林業戰略發展規劃。給予杉木育苗造林技術更多的發展與應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