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帶來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信息化教學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于這兩個理論基礎,高職英語閱讀課程授課教師在具體實施閱讀課程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前實施翻轉教學,課中進行小組協作學習,課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督促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同時注意自身角色定位并注意適度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
關鍵詞:高職;英語閱讀;信息化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加快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伴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教育信息化是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點,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計劃》提出,新時代賦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帶動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教學信息化是未來教學的發展趨勢。教學信息化,是指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應用現代教學方法,使教學環節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教學。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設,重視協作學習的開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來支持教學,達到教學目的。因此,為例適應時代需求,高職英語閱讀課程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然要探討信息化教學這條必經之路。
一、信息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1、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促使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具體來說,應以學生為中心,相信學生的潛在能力,發展學生的自我指導能力,讓學生明白自我和學習內容的聯系,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身處和諧、理解的教學環境之中,強調做中學。建構對學生來說是既是實際的、又與所學內容關系密切的問題,以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因此,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尤其是怎樣持續學習,促進學生整個人的成長。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結構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對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他或者她自己積極建構的結果,即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而不是經過教師傳授得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關鍵是強調學習是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建構性,肯定在知識創造過程中社會經驗和個體經驗的重要性,以及知識與其所表征的現實之間的差距。
因此,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模式。
二、高職英語閱讀課程信息化教學策略
1、課前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施翻轉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習的靈活性與自主性。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確定本次學習的主題以及任務。一方面,授課教師可以以課程信息平臺為依托,如“藍墨云”等,可以在閱讀課程前一周登錄教學信息平臺,將與本次課有關的微課、音頻、視頻資料等上傳到平臺供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自己搜索,提取需要的閱讀資料進行學習。要求學生利用教學信息平臺和互聯網閱讀資源等,完成相應的課前作業任務。完成的任務成果可以要求學生用PPT或者視頻呈現,并進行在線提交,在翻轉教學過程中,生生,師生可以在教學平臺交流討論,教師可以為學生答疑。而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示課前任務,將PPT或者視頻的展示作為課程導入,這樣利用信息化技術,既調動了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課中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閱讀課程授課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項目教學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小組協作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同進行合理的配置,從而帶動整體的氛圍。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小組合作學習更加便捷有效。教師需要首先制定好具體的項目計劃,讓學生組成項目完成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項目進行分析討論,提出具體方案。根據方案,小組各成員明確分工,相互協作,將信息技術作為手段和輔助,運用所學知識作為基礎,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精神。這種相互合作性質的學習方式能夠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大化地激發出來,在實施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課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督促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在英語閱讀課后,授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和課程資源庫。在網絡教學平臺和課程資源庫上,教師可以上傳教學資源,如閱讀材料庫、微課視頻,設計教學活動,如課程問卷、在線測試等。而互聯網的特點是資源廣泛、具有開放性,因此,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具有豐富閱讀材料的網站,如英語報刊網站,英語閱讀專題學習網站等。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可以布置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課程資源庫和互聯網資源開展自主學習,讓學生以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或者互聯網為媒介,自主完成閱讀學習任務。通過線上和線下學習,將課內課外學習相融合,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查閱、分析、使用信息能力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鍛煉。同時也推動了教學模式的多樣化,逐步實現教學相“以學為主”的模式轉變,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促進終身學習的發展。
三、開展信息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角色的定位
在開展英語閱讀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注意角色的定位,教師是學習規劃的設計者,教師要系統地進行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負責整個教與學的設計和組織,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進行恰當的計劃安排,設計利用信息技術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是運用信息技術的指導者,教師除了要自己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還要為學生搭建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網絡學習資源,建立課程交流互動平臺,與學生進行課程交流、討論、答疑等,并成為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指導。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高職英語閱讀課程并不是僅僅是給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或者按部就班的讓學生按照閱讀課程課本上的閱讀教材進行閱讀練習,完成閱讀理解就行。而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對現有的課本閱讀材料以及互聯網上更豐富的閱讀材料進行合理的利用,綜合運用所學的閱讀以及詞匯技巧等對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并理解分析,進而讓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2、適度利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
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對優化英語閱讀課程設計,提供大量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方面有巨大幫助。但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教學卻無法代替在真實課堂情境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等,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只是輔助、服務于教學, 它不能取代老師。因此,高職英語閱讀課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注意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適度使用,不要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需要正確地處理創新式的互聯網英語閱讀教學與傳統英語閱讀教學在課堂中的關系,應該根據實際教學目標,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從而真正地提高英語閱讀課程水平。
四、結束語
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徹底變革傳統教育,形成教育變革的基本格局。信息化教學是一個綜合性教學手段,是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它能改革教學,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今后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作為高職英語閱讀課程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與英語閱讀課程教學進行深度融合,以順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文,徐斌艷,吳剛.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程龍姣.“互聯網+”時代高職生英語閱讀能力訓練與方法創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2).
[3]黨爭勝.利用人本主義理論推動英語教學[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6(2)
[4]馮健高. 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與方法——以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為例[J]. 繼續教育.2017(10).
[5]江友君.信息化教學環境下高職英語自主學習的設計探究[J].科技信息.2012(12).
[6]羅輝.計算機網絡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8(3)
[7]王桂祥.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
作者簡介;周瑜,女,1985年9月,四川興文,講師,本科碩士學位,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