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闡述了研究高三地理專題復習“學歷案”設計的原因,以及如何設計高三地理專題復習的“學歷案”等問題。
關鍵詞:“學歷案”設計;地理專題復習;高三
本課題組通過調查了解到,在高三地理專題復習中困擾大部分教師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高三階段仍然有很多學生記憶了大量的知識、做了大量題目,但是一碰到新的區域、綜合性的題目就難以解答。很多教師認為其原因主要是:
1. 學生對專題復習的方法和過程不是很清楚,影響教學效果;
2. 有些學生掌握的知識數量、廣度、深度不夠,且不能結成知識網絡。
3. 教學方法上以講解、講評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缺乏深度思考。
4. 難以把握學生真正的學習狀況,導致不好“對癥下藥”。這就需要對教學方案進行改變。因此在深入學習“學歷案”之后,本課題組借鑒“學歷案”應用的經驗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革,并在改革中探索出了適合高三專題復習的“學歷案”設計的經驗。
一、 師生共用“學歷案”
長期以來,教師用教案,學生用學案,造成教師既要寫教案,又要寫編學案,工作量很大;上課時要在教案、學案、PPT、課本之間來回交換,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現象。而且學案里往往只有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和一些題目,很多學生對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評價方法等不清楚,容易導致盲目性學習,學習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為此,我們把教案和學案結合起來,只寫“學歷案”。“學歷案”要呈現復習目標、資源、方法、過程、評價目標、學習反思等內容,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對教學有清晰完整的認識。
二、 詳細的復習目標設計
復習目標是對整個教學的總體構思。合理、明確、可行的復習目標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清楚地知道復習內容是什么、在什么條件下,用什么方法復習、復習到怎樣的程度。要寫好學歷案一定要掌握本專題的課程標準要求是什么,研究考試說明和歷年相關的高考試題,了解高考考查的內容、考查的方式、考查的難度等,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合適的目標。在編寫復習目標時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了解、說明、分析”等詞語代表的不同目標層次;
2. 要標明目標確定的依據;
3. 達到目標的方法,如:練習、討論等。
三、 針對性強的“評價任務”設計
“評價任務”要與復習目標相對應。評價目標要具體,具有層次性。高三復習階段的“評價任務”主要是精心選擇的練習。教師要認真查找篩選相關練習,先把練習按復習目標分類,讓學生知道哪幾道題是對應哪個目標,學生做完題后就知道自己哪些題目不會做,并查找原因。然后分成課堂練習和課后檢測兩部分,每個部分又分兩到三個層次,并標好是哪種難度的習題。“評價任務”使教師和學生清楚地了解復習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為教師下一步教學提供依據,同時促進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四、 明確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 寫好“資源與建議”做好“導游圖”
“資源與建議”要讓學生快速了解以下內容:(1)復習資源的位置,注明要用到教材、地圖冊在第幾頁等。在專題復習時,資料比較多,內容多。教師要對根據學情和目標對其進行篩選,在整合學生現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需要要進行補充。(2)本內容的地位和作用,使相關知識網絡化,系統化。這一步對學生梳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很有幫助,而且學生能知道用這些知識可以解決那些相關問題。(3)用示意圖指明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有準備地去學習。(4)重難點突破的方法。在編寫“資源與建議”時要簡潔,能用圖的盡量用圖,降低閱讀難度。
(二) 課前自主建構 形成知識系統
課前,學生閱讀“資源與建議”重難點由學生自主復習相關內容,用知識框架圖、思維導圖、表格等整理主要知識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框架。同時找出不足之處,同伴互助學習。只有網絡化的知識,自己梳理的知識,才能在用的時候快速調取出來,綜合起來解決新問題。
(三) 課堂探究 提升能力
專題復習前,學生已經學完了所有的高中地理知識,也做過了很多題目。但很多同學仍然不會做題,主要是缺乏自主思考、深度反思的能力和習慣。因此每個專題都必須設計一到三個探究內容。主要內容是相關的例題,要引導學生說思路和方法,分析考點。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改編拓展、最后小結思路、方法,反思錯誤的原因,做到舉一反三,由知識上升到方法和能力。
(四) 精選練習 鞏固提升
練習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練習與“評價任務”和復習目標對應,解題情況能很好地反映復習目標是否達成。教師首先必須收集大量與復習主題相關的試題,然后進行篩選,使之在內容、難度、題量上與教學目標匹配。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和數量的練習,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課堂中對應某個重點知識一般設置2~3個選擇題或一道綜合題。課后檢測題適當增加,一般3~5個選擇題,再加1個以上的綜合題。練習的選擇能有效避免盲目刷題,鞏固學習,發現問題。
五、 復習評價
“學歷案”設計復習評價方法,對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進行監測與評價,從而判斷學生想不想學、會不會學、學到什么程度。
(一) 幫助學生做好自評
教師是不可能做到每次教學后都對每個學生都能給予及時評價的。那么幫助學生學會做好自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要求學生認真寫反思,根據“評價任務”的達成程度以判斷自己是否達到復習目標;根據“學法建議”,反思自己是怎樣學習的;根據具體的學習,反思“學習策略”,例如審題方法、解題步驟、時間管理等。學生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獲得正確及時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自我認識,激發學習動力;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方法與經驗進行總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 做好教師評價
教師的評價要建立在學生的上課表現、練習情況等方面的了解上。另外,要認真閱讀學生的反思,從中了解學情。還要做到對集體的評價和對個體的評價相結合。這樣,有利于診斷學情、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因材施教。
通過“學歷案”設計與應用,有效解決專題復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復習效果,促進綜合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等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歷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83-84.
[2]張明.“學歷案”的框架設計與實施策略[J].地理教學,2016(1)14.
作者簡介:曾清,江西省贛州市,江西省寧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