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超 廖生明
摘 要:為了更好地發揮中考試題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根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中考試題中探索考查“獲取信息”的能力,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從試題情境中獲取信息應該具有的四個基本特征,并對中考試題考查“獲取信息”能力遵循的原則和實踐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中考;物理試題;獲取信息
新課程改革以來,重慶市高中招生考試(以下簡稱“中考”)的科目和試題也歷經了多次改革和調整,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考,不再僅僅是考查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應用能力,更突出的是對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能力,對未來知識的探究和發現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獲得要依靠教師辛勤的勞動,在師生經歷漫長的學習活動中慢慢地積累。
在現階段,不可否認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都會對教師的教學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同時,考試作為一種評價手段,也會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鼓勵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試題即是測量工具,試題的命制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十年來,重慶市中考實行的是“兩考合一”,即初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中考試題要盡力實現對初中畢業生的學業評價功能、高中招生考試的甄別功能和引領課堂教學的導向功能,重慶市中考物理試題命題者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別是在考查“獲取信息”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 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部分對“過程與方法”是這樣描述的:經歷信息處理過程,有對信息的有效性、客觀性做出判斷的意識,經歷從信息中分析、歸納規律的過程,嘗試解釋根據調查或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課程內容的第一部分“科學探究”的基本要求中,第一條就是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觀察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
學習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要將所學得的知識用于解決問題,實際上也可以認為是信息轉化的過程,如何在中考試題中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就是擺在命題人面前的一個難題。
二、 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的題型
“獲取信息”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綜合性較強的過程,其考查方式可以分布在各種不同的題型中,學生在解答試題的過程中就有獲取相關信息的因素,只不過這個過程是比較單一的,是可重復訓練的??v觀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專題考查“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的試題并不多見,因為在筆試題目中考查“獲取信息”的能力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較高,且主觀性較強,所以我們就簡化了答題過程,在填空題中設計了一道情境試題考查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題目情境主要來源于學生的社會生活情境和自然現象中的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中去獲取一個與物理學有關的信息,并寫出該信息所涉及的物理知識。試題情境將凸顯出學科的本質特征,學生在篩選信息的過程中,其“獲取信息”的能力就會得到提升,并且將相關信息與物理知識建立聯系,就是學習“有用”的物理,也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同時說明能力的評估和考查是實踐可行的,不再是抽象和難以把握的。
三、 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的命題實踐
重慶市中考命題者從2007年以來,一直堅持有一道試題專題考查“獲取信息”的能力,下面以命題實踐中的兩個題為例進行分析。
例1 (重慶市2016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暨高中招生考試物理試題A卷第13小題)如圖1所示,2016年4月12日,長安睿騁自動駕駛汽車從重慶出發行程近2000km,途經狹窄車道、陡坡急彎、車流人流、雨霧天氣等考驗順利到達北京。這款汽車具備全速自適應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自動緊急剎車、車道對中、自動換道、主動限速及語音助手七大核心功能,不僅可以通過前視攝像頭、前視雷達、高精地圖等實現停走型自適應巡航,還可以實現超車換道。它代表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在無人駕駛研發領域的最新進展。
請找出一個與以上情境有關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對應的物理知識,不得與示例重復。
示例:物理信息:汽車通過前視雷達實現巡航;
物理知識:電磁波傳遞信息。
作答:物理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重慶市2017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暨高中招生考試物理試題A卷第13小題)2017年5月18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裝直升機首飛成功,成為“中國智造”的又一嶄新名片。圖2甲是靜止在地面的直19E,它采用單旋翼、涵道尾槳,配備了小型化、綜合化的航電武器系統;圖2乙是快速爬升的直19E,它空機質量較小,靈活度高,有效載荷大,巡航速度快;圖2丙是發射火箭的直19E,它通過攜帶導彈、航空火箭、機槍吊艙等武器,可為地面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請結合文字與圖片,找出一個與以上情境有關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對應的物理知識,不得與示例重復。
示例:物理信息:直19E有綜合化的航電武器系統;
物理知識: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
作答:物理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題干的功能:創設試題情境,明確物理信息蘊含在情境之中。
例1 給出的情境是來源于重慶本土特色的素材,汽車行駛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生活情境,但長安睿騁代表的是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在無人駕駛研發領域最尖端的技術和發展,將初中物理涉及的力學、電學、熱學、聲學、光學等知識蘊含于情境中;例2選用的試題情境來源于當年5月18日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裝直升機于哈爾濱首飛成功,試題情境中蘊含了豐富的運動學知識。所有試題的情境呈現方式都是文字描述加圖片,在物理信息上有明確的指向性,通過閱讀材料,同時也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 評分意見的界定:明確“獲取信息”的基本特征。
在本試題中,學生只需從多個信息中獲取一個物理信息即可,在多年的命題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僅是學生無法從試題情境中獲取有用的物理信息,有部分老師獲取的信息也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極個別老師還教給學生所謂的“萬能答題法”,帶著這種思想去進行“獲取信息”的教學是基本無效的。為此,我們經過探索總結出了從試題情境中獲取信息應該具有的四個基本特征:(1)針對性。獲取的信息應當與試題情境相聯系,避免漫無邊際的信息和死記硬背教材上的內容。(2)抽象性。要從獲取的物理信息中抽象出對應的物理知識,揭示出情境背后的科學本質。在實踐中發現,有不少的學生能獲取相關的物理信息,但不能抽象出對應的物理知識。(3)真偽性。從試題情境提供的多個的信息中通過準確地鑒別和評價并獲取一個正確的信息。(4)延展性。試題情境既有文字描述也配有生動的圖片,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獲取的物理信息可以延展到文字和圖片的背后,不僅是停留在題干文字的描述之中。把這些基本特征作為對“信息獲取”能力考查評分意見的界定標準,既有利于統一評卷,也有利于引領初中物理教學。
四、 命題實踐反思
在中考筆試試題中探索專題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的過程中,始終遵循“來源于生活”和“符合實際”兩個原則,同時進行了許多思考,在此與同行分享,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批評和建議。
1. 試題情境一定要來源于日常生活或和時代同步的最新素材?;谝I教學的目的,試題的素材選用上真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選擇與生產、生活及時代發展緊密聯系的素材。同時引領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物理不只是做題,同時也是有趣的、有用的,帶著物理思維來發現生活中的物理之美。
2. 試題情境要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實際。初中學生處于生理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在認知特點上觀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確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學生有了顯著的發展,但比高中學生有明顯的不足。抽象邏輯思維從總體上講在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且逐步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在學習水平上,初中學生只學習了兩年的物理,知識儲備有限。因此,試題情境所涉及的物理信息一定要考慮這些因素,避免干擾因素過多而影響答題。
3. 題目設定的答題要求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語言表達習慣?!段锢碚n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初中學生在書面語言的表達上處于小學生向高中學生過渡的階段,書面表達的口語化較重而準確性和嚴密性不足。而實際上,物理課程的實踐性以及理論的嚴密性就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試題避免了要求學生由“物”及“理”組織語言的答題方式,而設計為填空題,明確要求學生結合情境找出一個與情境相關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對應的物理知識。從多年的命題實踐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考試只是手段,促進學生發展才是目的。而學生的發展要靠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積累,我們要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踐行深化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探索中考試題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沈玉梅.物理試題情景化對物理試題的影響[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1-2):40-42.
[3]王志祥.初中物理原創題命制的幾個注意點[J].理科考試研究·物理版,2014(11):52.
[4]何鐵.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視角的成都中考物理試題分析[J].物理教學探討,2016(9):48-51.
作者簡介:韋超,重慶市,重慶市永川區教育科學研究所;
廖生明,重慶市,重慶市永川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