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學概念講解的技巧多種多樣.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努力挖掘更多的、更好的講解方法來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因材施教,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愛上生物課堂,喜歡探究生物學的奧秘,提高教學質量,在新課程背景下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得學生在高中生物課堂中能夠更輕松地學習,獲得更全面的成長。
關鍵詞:生物;概念;講解
高中生物教材中名詞概念多,光必修模塊就有幾百個,重要概念也有一百多個,并且大多概念屬于微觀范疇,比較抽象,學生在日常學習生物課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判斷、推理及結論的一系列錯誤,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很大的困擾,自然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其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現在因沒有掌握概念學習的要領,而出現“概念理解不準確”“概念混淆”等問題。為解決此類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概念講解小技巧,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在平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取得明顯成效,經過考試過程的檢驗,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明顯提升。故筆者簡單小結,以“拋磚引玉。”
一、 明確剖析
很多老師忽視了對高中教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詳細剖析,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概念不清,無法深入理解其中含義。明確剖析,就是指對一些生物學的重要概念或者定義的解釋要做到恰當、深入、明確。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包括四部分主要內容,其中首要的概念是“細胞呼吸”。這個概念未理解清楚,就會對后面四個主要內容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要理解細胞呼吸這個概念,就必須仔細分析教材中對細胞呼吸的定義。對這一定義要達到深刻理解,要先弄清五個問題:
第一,細胞呼吸的反應物是有機物,可以是糖類,也可以是蛋白質或脂肪,但主要是糖類:
第二,細胞呼吸顧名思義是發生在細胞內,與日常生活中所提及的“呼吸運動”需加強區分:
第三,氧化分解和水解不能混淆一談:
第四,物質變化(有氧和無氧條件而不同):
第五,能量變化(與ATP知識的聯系)
通過五個問題的解釋,使學生對細胞呼吸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印象更為深刻。還比如,對遺傳學中的基因這一個重要概念,若簡單地解釋為“它就是DNA片段”就不準確,因為“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那樣解釋也就脫離了“基因”的正確含義。另外,也不能把基因說成是細胞核中或者染色體上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因為雖然染色體是DNA的載體,但不是唯一載體,只能說是主要載體,因為在真核生物的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上也含有少量的DNA。當然,對于以RNA為遺傳物質的RNA病毒這些自然界中的少數生物來說,基因就是另一種解釋了,可以類推,理解為“具有遺傳效應的RNA片段”,但因為教材中不做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用刻意去強調,只有學生提出問題時,可以跟學生作適當解釋。
二、 靈活比喻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生態水平、群落水平、種群水平、個體性狀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等大大小小的研究,特別是分子水平的研究內容涉及的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靈活的比喻使這些概念內容形象化。比如,講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時,以若干個同學手牽手表示多肽鏈,每個同學代表一個氨基酸,腳代表一個氫原子,腦袋代表側鏈基團(R基團),手與手的連接代表肽鍵,而手攥得緊緊的,手心會出汗,代表通過脫水縮合作用所脫去的水分子。還比如學習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時,用兩副背面不同顏色(如藍色和紅色)的撲克牌里的所有牌代表多個基因,若將其中紅色背面的撲克牌其中一張替換掉藍色背面的撲克牌中的一張,代表基因突變:若將藍色背面的撲克牌抽掉幾張,代表染色體變異(缺失片段):若將兩副撲克牌交叉在一起洗牌則代表基因重組.
三、 分類記憶
顧名思義:有些生物名詞,提其名知其義,如“質壁分離”“地理隔離”“跨膜運輸”等都屬于通過觀察它們的名字就知道它們的含義,學生很容易理解,教師只需簡單介紹一下即可,不用作太多繁文縟節的解釋。
相似對比記憶:有的概念雖然從名稱上看似很相似,但包含的意思卻大相徑庭,可以通過列表對比,加強理解和辨析,充分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如“基因檢測”和“基因治療”“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等.
“順口溜”記憶:有些概念可以簡化成“順口溜”幫助記憶,例如學習“有絲分裂”分裂期各個時期所發生的變化時,可以將主要的變化進行簡化成順口溜: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中期:形數清晰赤道齊:后期:點裂數增均兩極: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形神兼具”記憶:所謂的“形”,就是教材中的一些代表生物體結構的圖形,所謂的“神”,就是由教材中的重要圖形總結出的名詞。我們可利用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基本觀點來理解這些名詞概念的含義,如線粒體特殊的結構便于它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葉綠體結構使真核生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紅細胞兩面凹的圓餅狀結構使它能運輸氧氣、神經元細長的突起便于它產生并傳導神經沖動等。
綜上所述,生物學概念講解的技巧多種多樣。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努力挖掘更多的、更好的講解方法來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因材施教,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愛上高中生物課堂,喜歡探究生物學的奧秘,提高教學質量,在新課程背景下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得學生在高中生物課堂中能夠更輕松地學習,獲得更全面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紅菊,劉恩山.中小學生物學課程中生態學重要概念的篩選及其表述[J].生物學通報,2010.
[2]張穎之,劉恩山.基礎教育課程中遺傳學核心概念內容和呈現方式的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0(10).
[3]朱正威,趙占良.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2004(5).
作者簡介:林優偉,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連江尚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