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萍
摘要:美術課堂對于學生來說一直是學生青睞的一門學科。但是在美術課堂中時常出現學生積極性不高,不喜歡發言等現象。有的學生甚至不喜歡上美術課。這些現象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去深思和反省。問題的癥結在哪兒?——不是教師的專業能力,也不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而是單調的“一人評價、一次評價、一個標準評價”課堂教學評價。在新課改的實驗中,教學評價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它是對學生進行引導、督促、檢查和反饋的一種手段。
關鍵詞:評價;美術課堂;積極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教學,教育者更加注重素質能力的培養,而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也悄然走進了課堂,成為教師實施素質教學的重要體現。學生的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地調動,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敢于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自信心大大增加了,課堂上專注的眼神、積極的發問、熱烈的討論、探索的欲望,使師生的關系和距離也越來越近了。那么怎樣才能使評價真正為學生發展服務,靈活巧妙的運用評價,成為美術課堂的“點睛之筆”?淺談一下我在美術課上做了一些嘗試。
一、少用你的評價,多給孩子評價與自主創新的機會。
兒童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往往愛把自己的情感、認識毫不保留地傾瀉于紙上,有時以成年人思維考慮問題的教師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們的作品,甚至無法評高低,這時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比教師直接評價課堂效果要好很多。所以,練習完成讓學生把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臺上,然后提出“三問”:1、“你覺得誰的作品最吸引你?為什么?”2、“你是怎么想才畫出來的?”3、“你覺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獲?”。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
同時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成為教師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內容。如在上第三冊指偶一課時,當進行到小組合作一組指偶玩具,我發現其中有一組比較特殊,同學們都在制作指偶,有一個同學拿著彩筆在畫著什么。這時我很想走上前去制止她,但又一想,再看一看她,到底在干什么?這么想著,我就走到這個小組旁邊,我看到他們在準備的大紙上畫有一個花園的雛形。而低頭畫的同學這時抬起頭來小聲的在指導他們,我小聲地問:“你們準備做什么樣的指偶?”她說:“我們在做童話王國里的花園,您看我的設計圖。這是為國王、王子和公主準備的。”我這才看到,她面前的紙上果然有一個花園的草圖。指偶制作結束后,這一組同學設計、制作的指偶的非常獨特。我邀請這組的同學進行表演,并請這位同介紹了他們的設計方法。結果全班同學都為這組同學有計劃有分工的合作精神鼓掌。這組同學別提多高興了。看到學生們的笑臉,我不僅為我的當初的想法感到后怕,假如我不假思索的上前阻止也許未來的一個工程設計師將在我的阻止下而消失。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去思考、去實踐。他們才會充分發揮內在的潛能,展示他們自己的個性,不斷的創新。
二、巧用你的評價,讓孩子在激勵中成長。
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不同的肯定和幫助,一句話,一個符號也許都對學生是一種激勵,會給予學生很大的鼓舞,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閃光點要一點蓋面的進行評價,這樣會使每個學生在思想意識上得到不同的認識和感受,精神上受到鼓舞,全面都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單單改變評價的形式,不干涉學生的想象,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是不夠的,還應抓住評價的時間及機會,巧妙的根據學生“攀比”的特點,因人而異,因班而異進行評價。
比如,學生在繪畫時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教師這時就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而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注意到,我就采用了評價和表揚一個學生的優點來激發全體學生的進步,:“我發現我們班的小剛同學,很善于思考問題,他畫的畫很美,因為他很認真也很耐心的,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讓我們看看,還有誰和他一樣做的更好?”學生天生的好比的心理會很自然的來參與到活動中,并且很好的去做。
如:我校的四年級三班是一個相對于其他兩個班課堂紀律稍差的班。這個班學生的個性比較強,我就根據這一特點采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比如在上《三個和尚的故事》這一課時,當我說出本課的任務時有的同學就管不住自己的說起話了。于是我走到專心畫畫的鄭新宇身邊說:“鄭新宇畫得可真快,一定是全班第一個畫完。”“我才不信呢?”正在說話的鄭俊卿插嘴說,我接著說:“那你就和她比一比,看誰畫得又快又好。”他聽了我的話趕緊動手畫了起來。在我的鼓勵下,又有幾名同學加入到了比賽,教室里只聽到“刷刷”的畫畫聲。再上課時,我剛進入課堂,王爍就舉起他畫的三個和尚說:“老師我畫的多好看。”我不無遺憾地說:“你畫得真好,可惜同學們在上節課上沒看到因為你只顧玩沒有完成,如果你再這樣,同學們還看不到你的作品。在此次課中,他的壞毛病改善了不少。但我知道要想完全改善他們的課堂紀律還需要有長久的努力,我將繼續堅持。為此,我在每節課中都毫不松懈,在我的努力下,他們的美術課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多方式的作業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當一種評價方式實行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往往會失去剛開始的熱情,使評價失去吸引力。所以,作為師者,就必須要及時更換評價方式,以適應兒童好奇、喜歡新事物的心理,再次激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有時“優”“良”等級制符號用多了,學生對此會麻木。于是,在作業的評價上可換用實物來展示評價。所以我在學生中征求意見:“你們愿意老師用什么方法來批改美術作業?”,討論后達成協議:采用特定的符號進行暗示(如:⊕代表顏色,☆代表構圖,▲代表創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在畫面的背面畫上色彩、構圖和創意符號,標明滿意、較滿意、不夠滿意等,一次評價不滿意還可取回再修改再評價。這種動態式的作業批改方法,注重了學生的自我評價,使學生做作業的熱情高漲,經常有學生找老師對作業進行多次批改。
同時還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畫出來的小東西來表示,如:印個一級棒表示你的畫真棒,印個加油的表示你要繼續加油。夸張、有趣的實物,不僅學生看著喜愛,而且還體現了美術課的特點。有時還可貼學生中流行的一些小飾物。這樣一來,學生相互攀比著比以往學得更有興趣,畫得更認真了。
質教育是讓學生得到自主發展、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這種教育觀念,決定了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的信息加工過程、發現探索過程和人格形成的過程。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美術教學中就是為了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等方面的發展的作用,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要以最飽滿的熱情來激發學生最大的學習積極性,巧妙的利用評價,讓美術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