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燕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學習本身發生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就能體會到思考問題和做題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厭學為樂學;反之,如果學生的學習存在著被迫、苦惱、煩躁、緊張,就會使興奮部分受到抑制,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關鍵詞:激發;普高;數學;學習興趣
在農村普通高中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十幾年以來,在和同事一起交流時,聽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報怨農村“普高”的學生真難教。由于成績好的大部分學生都被城市省級示范高中及好點的私立高中錄取了,剩余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就讀高中只能選擇一些農村普通高中了,這就造成了農村普通高中學生整體學習質量較差的根本原因。上課沒有多少學生去認真聽講,教師上課也沒有什么壓力,課后也沒有多少學生主動去問問題,老師不必擔心會因學生的問題而被難倒。其實反過來思考一下,造成學生這種學習現狀不僅僅是學生基礎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我們教師也一定的不可推御的責任,是不是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枯燥無味,沒有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所以我個人認為在今后的數學課的教學中,應該多考慮如何設計教學,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讓我們普高學生重新撿起已失去的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那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使興趣得以持久,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呢?我覺得應從下面幾個方面:
一、教師上課要帶有激情
現在大多數的農村高中數學教師,已被學生當前的數學的學習狀況影響了。學生不學習,上課聽不懂,不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感到自己上課完全是自己一個人在表演,沒有學生的參與,上著也沒有什么意思,所以就報著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上課,可想而知,教師的這種教學行為,也就成為學生的“催眠曲”。我認為,教師上課帶有激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教師上課帶有激情,學生聽課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因此,每一節課,教師要滿腔熱情,讓學生從教師的 “精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課題的導入富有情趣性
農村普高的學生,底子薄,功底差,這已成為當今這部分高中生的一大特點。要想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課堂上投入教學當中,是需要我們教師下很大的功夫去備課的。當然,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的課題導入富有情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這一節課就有可能會成為成功的一節課。蘇霍姆林斯基說:“驚訝感情——是尋找知識的強大源泉。”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先讓學生現身其中,“假設同學們有一筆資金用投資,現有兩種方案供你選擇,這兩種投資方案的回報情況如下:方案一是每天給你的回報是1000元;方案二是第一天給你回報2元,第二天給你回報4元,以后每天的回報都是前一天的兩倍,兩種方案的投資時限都是30天,請問,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案?”同學們對此問題就會產生好奇,會覺得很有趣,馬上就會動手列式計算方案一獲得回報為30 ×1000=30000元,但對于方案二的回報到底是多少,此時,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三、讓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于生產和生活中的關于數學的實際問題,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的還會有親身經歷過。讓學生走進現實生活,即可開拓學生的視野,又能深刻理解所學的課本知識,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情況下,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學生都會積極地投入其中,使所學知識學以致用。例如在講概率中的相互獨立事件至少有一個發生的概率時,給學生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事例。問題:已知諸葛亮判斷事物正確的概率為0.8,三個臭皮匠甲、乙、丙判斷事物正確的概率均為0.5且三人的判斷相互不受影響,問三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判斷事物正確的概率與諸葛亮判斷事物正確的概率誰大?通過分析,要求“三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判斷事物正確的概率”,可先求其對立事件“三個臭皮匠中沒有一人能判斷事物正確的概率”是0.125,然后再用1減去0.125可得三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判斷事物正確的概率為0.875>0.8。生活中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對人多辦法多,人多智慧高的一種贊譽。但是這一富有哲理的話語,其蘊藏的數學機智可用概率的理論加以證明。
四、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沒有主體參與的教學活動是讓人不可思議和不可理解的,學生是具體的有靈感的活生生的人,是有著豐富個性的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符合國家需要的人才標準,這才是教學成功的充分體現。作為教學主體對象的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當中,才能從中汲取所需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課堂教學中,我無時無刻不把學生作為具有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的學習的主人。每次問題提出后,我都會讓學生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每一節數學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五、建立師生和諧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我們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允許學生有想法并把自己的想說的說出來,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學生自己能歸納的內容,就讓學生自己歸納,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規范的,老師給與補充說明,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發現知識的過程。這樣師生的感情距離就拉進了,學生聽課也會伴有一定愉悅的的心情,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課堂教學中,我本著為學生服務的理念,以平等的身份進行研究性學習,不批評指責。面向全體學生,關心每個學生。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要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的進步”。我們教師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會不斷的更新,將會有更多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出現。愛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欲望,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以新課標、新理念為指導,不斷創新、總結,繼續改善課堂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兮;創設情境激發興趣[J];山東教育;1995年09期
[2]羅美貴;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點滴體會[J];中學數學;1994年02期
[3]陳濤;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