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
摘要: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既關鍵又重要,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助于鞏固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采用有效地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下面本文主要從教學的目標、內容及方式等方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做如下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分析研究
一、前言
初中語文知識的難度及深度比較大,學生需要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同時學會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深入學習和領會語文知識的核心內容。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還不夠深入,方式及方法還有待改進和完善。因此,當前我們需要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內容,明確語文教學的實際目標和方向,以制定出合理有效地教學方式及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前人已有的教學意見及建議,從教學的方式及內容等方面出發,提出相關的培養方案及對策。希望這些意見及建議能夠起到一些借鑒作用,從而幫助學生開拓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二、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
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可以分為邏輯、創新以及形象思維等方面,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及模式[1]。同時,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十分重要。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知識,理解更多的文化精髓及思想,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和素質。另外,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熱情,進而提高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意義。那么對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的內容:
(一)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我們需要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出發,分析其課程教學的目標及方向,然后明確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及方向,這樣才能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意見,并在針對性的教學對策中落實好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果我們沒有明確好教學的目標,那么教學的對策就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從而失去教學的方向、降低了教學的效率,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課文內容為例,我們需要明確好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重難點。該課文屬于一篇科幻性作品,同時文中含有許多新奇古怪的想法。所以,學生需要學會從文中的作品探究想象的方式及方法,從而培養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方向,首先老師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如果人類也有尾巴”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老師需要針對教學的目標及內容提出幾個課程問題以供學生思考和探究,從而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如果人類有尾巴,那尾巴是什么樣的呢?又有什么樣的功能呢?”通過問題的導入,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思維能力,參與到課程問題的討論。最后,在討論和思考過程中,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重視課堂的交流和互動
課堂的交流和互動環節的設置十分重要和關鍵,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真正投入到課程的學習。同時,學生也學會如何發表自己的想法以及虛心接受他人的學習建議。在不斷的交流和互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激發,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老師可以適當加入課堂的交流和互動環節,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氛圍。
還是以“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相關教學為例,學生們可以對文章中的一句話、一個段落進行交流和討論。比如,“假如所有的人都長著一條尾巴”這句話,學生們可以聯系上下文,先自行分析假如人類也有一條尾巴,那么它是什么樣的呢?它有什么功能及特點呢?它又與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呢?學生通過上述問題的思考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析和交流,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討。在探討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得到了開發,并從其他學生身上得到有用的學習建議,進而深化自身的學習方式、開拓新的學習領域,最終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等。
(三)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
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我們將初中語文課文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又或者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的環境,去親身體驗大自然環境,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大腦思維領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另外,學生通過一定的生活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探索和分析能力。在探索和分析過程中,學生的大腦思維不斷的運轉,從而提升大腦思維的靈活性。
比如在學習“科學與藝術”等教學內容時,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們到校園圖書館或者當地的博物館等地進行學習和探究,利用自己的所見所聞來了解什么是科學和藝術,它們之間存在什么聯系等。然后,老師要求學生們學會觀察生活中存在的藝術和科學,從中領會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在課外活動過程中,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環境事物,并與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聯系[2]。如學生們通過前往博物館等地,觀察里面的藝術品,了解人類的各項科學發明等。通過不斷地觀察和學習,領會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因此,老師將課程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環境,有助于學生開拓學習的視野,從而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和關鍵。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有助于領悟語文知識的核心內容,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更多的語文課程知識,最終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涵養。因此,對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結合教材的內容,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方向,以制定出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同時,還需要加強課堂的交流和互動,這樣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朱雅妮. 探討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2(9):194-194.
[2]施天標. 如何培養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J]. 教育, 2016,7(27):00219-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