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
摘要:國家對于教育事業從來都是大力支持,政策扶持,從而使我國的教育事業處在發展國家的最前列。隨著信息化、大數據的飛速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對于基礎教育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將學生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有效結合,成為了當下社會熱議的話題。小學作為人生啟蒙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時期,對于德育教育及心理教育有著更高的要求,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引言
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社會整體對于教育問題格外關注和重視。當前,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度都在不斷提高。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小學學校仍將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教育工作的重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德育和德育教育投入的精力還明顯不足。為了滿足學生的社會發展需求,促進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并將二者有效結合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聯系
小學德育教育是指對小學生所進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其中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社會公德意識教育、集體主義意識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行為的規范性和合理性,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認知世界、認知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教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注重對學生心理的疏導和引導,創建健康向上的心理機制。從教學內容來講,小學德育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教學內容有顯著的差異。但由于小學德育教育中包括對學生健康思想的培養和教育,這同心理健康教育又存在必然的聯系。由此可見,小學德育教育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互相關聯,同其他教育共同構成了小學教育。
2、現階段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情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想要將二者有效結合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必須找出兩種工作間存在共同點,并適時融合。但現階段,小學學校中還缺乏這類能夠打破學科界限,對兩項工作進行整合的專業人才,部分學校中負責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師還身兼其他工作,時間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沒有過多的時間對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進行深入研究,還有部分負責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存在著經驗不足等問題。其次,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進行整合的意識,校領導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要求,教師也并未意識到工作的重要性。這導致了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教育工作時思想陳舊、無法做到靈活變動,影響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路徑
3.1在實踐中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整合
就小學而言,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程主要以傳授思想理論知識為課堂核心內容,教師在此基礎上可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融合到課程的教育體系中。第一,教師可以運用適當的方式將怎樣與人交流、如何以正確的價值觀審視自己等內容納入到課堂中;第二,教師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心理健康統計調查對學生進行分析,有目的性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的調查;第三,學校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指導課程,以及道德楷模的優良事跡等相關論壇課,加大對道德教育的宣傳力度,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2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為每一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作為進一步針對性開展教學的依據。一次,我注意到一名學生在課堂上不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在活動中不善于表現自己,十分的內向和羞澀,于是我立即在這名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上記錄下了她的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常常有意的提問她,不論這名學生回答問題正確與否,我都對她敢于回答的態度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與贊賞。在活動中,我讓她參與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成為一個“小領導”,只見她把各項任務都安排的井井有序,其他同學也對他刮目相看。一段時間后,這名學生比之前開朗了許多,回答問題積極了,組織能力也增強了,整個人看起來充滿了自信。
3.3提升家長對孩子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教育作用
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小學德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就必須引導家長認識到在孩子的教學中自身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為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榜樣形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家長還應該注重與學生進行多多溝通,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煩惱,并及時為其排解這種不良情緒。除此以外,家長應該注重對教育機會的把握,爭取最大限度的發展孩子的健康心理。
3.4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方面,以主題班會的形式,使小學生在班級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釋放自己的情緒,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探討共同關心、關注的話題;也可以在游戲中相互協作,相互關心,這樣增加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開朗心情,使小學生學會理解他人,與他人進行協作等。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意志力、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使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確立自己的目標,奮發向上,健康成長。在活動中充分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以校園文化為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可以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共青團、少先隊等可以組織開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體育、舞蹈、書法等課外活動,把“健康教育”滲透到文化活動之中,也可以開展“學雷鋒做好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感恩父母”等系列活動,使小學生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從內心重視、追求心理健康。
結語
在現代化教育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對學生進行語言性的開導、行為上的糾正、情感方面的關愛等。然而,在小學生的培養教育中,僅采用這些方法是不夠的,只有在此基礎上從心理教育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才能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孫劍.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經驗分析[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6(3):186,188.
[2]趙廣,汪振德.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17.
[3]溫朝明.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德育教育的時效性[J].科教文匯,2011(29):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