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兆鳳
摘要:幼兒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教師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幫助幼兒建立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我們教師可把素質教育理念視為指導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調整課堂的引導方向,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參與活動,給予他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豐富知識儲備的同時開闊想象空間,促進其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助推著啟蒙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起來。本文針對幼兒教育中趣味性教學法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幼兒教育;趣味性教學;有效方法;應用;分析;思考
引言:幼兒教育階段是孩子心智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缺乏獨立的發展能力,需要依靠教師引導才能學好一些基礎知識,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幼兒遇到困難、復雜問題會表現的十分迷茫,注意力不集中、互動熱情不高、思維過于局限等情況也十分常見,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單一固化的教學手段,很難刺激到幼兒的興奮點,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配合趣味教學方法,組織特色實踐活動,將很好的改善上述弊端現狀,并且開闊幼兒的想象空間,誘導他們在互動中交流想法、在交流中活躍創新思維、在學習中養成好的習慣,最終實現幼兒教育事業的長遠規劃目標,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全能型的儲備人才。
一、幼兒教育中應用趣味性教學法的意義
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做好基礎的教學工作十分關鍵,它影響著孩子實際的發展情況,決定著他們未來的人才價值。趣味教學意義非常深遠,值得教師們進行深入探究與思考[1]。筆者認為,在幼兒教育中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其意義主要體現在:
(一)優化課堂教學
孩子剛剛步入幼兒園接受教育,對于環境肯定十分陌生,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孩子實際的發展。通過趣味性教學法的應用,孩子會非常積極、主動投入學習,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升課堂的教學進度,也為后續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這樣一來,幼兒就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道理,順利實現全面的發展目標。
(二)培養學習習慣
由于幼兒年齡非常小,其可塑性非常強,教師通過運用趣味性教學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在課堂上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長遠學習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將趣味性教學法有效的應用其中,以提高對幼兒的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
二、幼兒教育中趣味性教學法的有效應用
(一)組織課堂活動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積極和主動[2]。如教師可以組織數數比賽、跳繩比賽、畫畫比賽等等,通過組織上述活動,幼兒更加樂于參加,在參加的過程中也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對幼兒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利。此外,教師還應對幼兒進行調查,了解幼兒比較喜歡哪些活動,并且教師將幼兒喜歡的活動引入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幼兒參與的熱情,使幼兒在課堂學習中更加快樂,進而真正的將寓教于樂的理念應用于幼兒園教學中,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
(二)講解趣味故事
幼兒年齡較小,對于故事較為熱衷,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讓幼兒在故事的學習中思考問題,提升幼兒學習興趣。教師在故事開始之初就需要制定一定的問題,幼兒在聽故事期間,需要調動自身的思維進行思考,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習質量。如在“孔融讓梨”故事情境的設計中,教師自傲課程開始之間就要對幼兒說:“孩子們,你們覺得孔融這種行為值的學習嗎,為什么值的學習呢?”,然后開始講故事,這樣幼兒就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思考,并調動自身的知識,分析問題,調動自身的思維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聽課更加積極,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同時也掌握了問題的解決方法,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引入教學內容
所謂的趣味性教學內容主要就是指一些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的知識或者是教學形式[3]。教師通過將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引入到幼兒園教學中,能夠充分的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在課堂學習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攝取知識。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謎語進行教學,根據相應的知識設計謎語,并且在課堂上組織孩子猜謎語,而謎語的答案就是需要幼兒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幼兒會對謎語非常感興趣,在實際的學習中也會更加的積極,在課堂上也會將相應的知識全部消化掉,提高了幼兒課堂學習的質量。
(四)使用媒體設備
在幼兒教學中,孩子對于枯燥的課堂教學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保持課堂教學的新鮮感。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制作成為動畫片在課堂上播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學習中更加快速的掌握知識。在幼兒識字教學中,可以將不同的文字進行分組,水果類、動物類等具體的分組方式使得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然后將這些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例如“蘋果”這個詞語的學習,可以將圖片與漢字通過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展示,讓幼兒通過直觀感受,調動自身認知,更加直觀的對文字進行記憶、更加快速的學習文字,掌握知識。
(五)配合教學道具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該將一些趣味性的教學道具應用于教學中,幼兒對于趣味性的教學道具會非常感興趣,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的激發出來,進而幼兒的課堂學習效率會更高,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如在進行數學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玩具。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玩具的個數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說,小麗有2個玩具,小紅有3個玩具,而小紅送給了小赫1個玩具,那么現在小麗和小紅一共還有幾個玩具,教師在說的時候,可以利用玩具進行演示,幼兒也會認真的觀看,幼兒在此種狀態下的學習效率是非常高的,幼兒也能夠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順利的完成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實現了最佳的教育效果,并且在此過程中,幼兒學習毫無壓力,處于一種非常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有助于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
結束語:總之,趣味性教學法在教學中使用,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本文主要針對于趣味性教學法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分析和探討,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利用趣味性教學法開展教學工作,充分的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幼兒與教師的配合度更加緊密,獲得的學習效果也更好,知識領悟能力更強,學習興趣明顯得到提升,因此該教學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全面的提高對幼兒的教育質量,促進幼兒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霞.巧妙運用角色游戲,提高小班集體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2017(06)229-230.
[2]林靜靜.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及其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6(02)14-15.
[3]張曉波.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回應行為的現狀與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6(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