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要:在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今天,學困生的出現不可避免。培養學困生交流、質疑能力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交流是質疑的前提,確保學困生交流的優先權,讓學困生愿交流;積極評價,讓學困生敢于交流;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困生會問;提供空間,讓學困生有條理的問;轉變評價理念,讓學困生敢問、愿問。
關鍵詞:學困生;交流;評價;質疑
學困生由于基礎差,學習多數是模仿、機械學習,更多的時候不能入心、入腦、不會學習。比如:自學時,就是把書看一看,把答案抄一抄;小組合作交流時就是聽一聽就完事了,組內成員說什么就是什么。因為自學的時候就不充分,以至于小組交流時,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問題、困惑與大家交流。還有學困生不會舉一反三;遇到問題不會思考,不知如何下手。下面主要說一說如何讓學困生會交流、會質疑。
一、給予優先權讓學困生愿交流。
交流對學困生來說是個難點,因為他們的知識基礎差,無話說;他們的表達能力差,怕交流;他們的自卑感強,怕人笑話,不愿交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重點關注學困生。首先,不論是獨立思考、小組合作還是練習反饋時,教師都應該以學困生為重點,及時給予指導。如: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可以輕輕地走到學困生面前,悄悄地詢問:“怎么樣,想好了嗎?”如果這個學困生還未理清思路,可悄悄地給予指導。二是小組交流時教師必須關注學困生的發言,給每個學困生創造講話的機會,并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合作學習,小組交流時,人人發言,不能丟掉一個,確保學困生的交流權。
在交流匯報時,有意識地先讓學困生優先選題,優先發言,優先提問、優先評價、優先表達,其他組員作為補充發言,這樣使學困生的交流能力不斷進步。由于有了優先權,學困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增加了他們的信心,在小組合作時,他們以不可或缺的形象出現,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交流中來,提高了學困生參與的有效性。
二、多種評價讓學困生敢交流。
積極評價,讓學困生敢于交流。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如情感性評價:“你積極發言,聲音響亮,只是離標準答案還有點距離。” 方法性評價:如“你說的思路對的,如果能再簡單一些,語言組織再精煉一些就更好了。” 總結性評價:“你說的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你小結得很全面,既說出了重點又澄清了疑點,回答得真好!”
三、教給方法讓學困生會質疑。
學困生由于基礎差,知識前后銜接不起來,邏輯思維能力又不強,學習時,常常這也問,那也問,質疑的質量不高,問不到點子上去。教師應教給學困生行之有效的質疑方法,使其做到有效質疑,讓學困生知道“何 處問”“問什么”和“如何問”。教師要為學困生的質疑做好示范。教師講課時,要講究提問的策略和質量,多問一些“為什么”,“怎么樣”,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師應該使學困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為學困生獨立質疑做好準備。如教師應該使學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教師要教會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易錯處等進行質疑,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等進行質疑。
四、提供思考空間讓學困生去交流。
在課堂上,我們為了完成一個接一個的教學流程,教師無形中為了趕進度從而縮短了學生獨立思考、學生間相互交流的時間。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一定不能省,學生間相互交流的時間一定不能少。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交流就能多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尤其是讓學困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們要給學困生提供更多真正思考、交流的空間。幫助學困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質疑意識。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身邊的同學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其次,教師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質疑既不是老師的專利,也不是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五、以評價促質疑讓學困生敢質疑。
傳統的評價以分數論成績,這極大地挫傷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學困生的分數在班里總是倒數的,他們往往因為成績差而變得自卑,造成原有的學習熱情和愿望一點點丟失,在學習上不敢問,不愿問。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轉變傳統的評價理念,讓評價有助于學困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學困生質疑能力的形成。關注學困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把他們在課堂的提問納入到評價中去,在學期期末評語中要把其在課堂上提問表現寫進去。同時我們要求學困生要事事質疑、時時質疑,自學時會發現問題,上課時會提出問題,下課時會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教師悉心引導。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時刻鼓勵學生敢于提出不同見解,不唯書,不唯上,進行“求異思維”,時刻以審慎的態度思考問題。
教師在高效課堂教學實踐中,應通過各種形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會問,使學生由被動質疑轉變為主動質疑,鼓勵他們迸發思維的火花,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教師。教師要適時點撥,讓學生在質疑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