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蕾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義務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的態度,是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下面我結合課標和以牛津英語故事教學為例,談一談課本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課本劇表演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表演形象地呈現語言的一種表現方法。它是以教室為舞臺,表演題材和教材緊密聯系,表演是教學生的一種生動的教學形式。課本劇在教學中的使用是彌補語言環境不足的重要方法,它拓展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空間,創設了使用語言的環境,表演就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故事,體驗生活,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課本劇;牛津英語;故事教學
一、課本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在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三個方面。
(一)課本劇可以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自主性,表現在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充分發揮自身潛能,主動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積極向教師質疑、請教、相互研討,從而達到自己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課本劇中的小組角色劃分好后,即使有的同學不會讀或者不理解個別單詞和句子,他也主動去問小組成員或問老師,積極主動去請教,尤其是后進生表現特別明顯,此時他的學習動機特別強烈,學習熱情高漲,他們會主動去學習,態度認真,大膽開口,并勇于和小組上臺,充分表現自己,由此可見,情景劇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二)課本劇可以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能動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覺、積極、主動的特性,如在學習中主要表現為有迫切的學習愿望、強烈的學習動機、高昂的學習熱情和認真的學習態度。
例如:在牛津英語3BU12 Three little pigs中,我請學生們四人一組進行表演,分為豬老大,豬老二,豬老三和大灰狼,孩子們根據各自特長,有的準備舞臺的道具,有的自己動手畫的頭飾,有的充分閱讀故事,有的學習如何表演,在這樣的準備過程和表演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做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三)課本劇可以調動學生的創造性
創造性對學生而言,更多的是指以下方面:在學習上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有豐富的想像力,喜歡出“新點子”;愛標新立異和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善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例如:在進行牛津英語4BU2The fox and the grapes 情境劇中,我就問孩子們If you are the fox,if you want to get the grapes,what can you do?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去搬個梯子,有的說可以疊羅漢,有的說請別人幫忙,有的說可以先吃地上的瓜先來解渴等等,這些創造性的結尾,都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主體性,讓我們的課本劇妙趣橫生,此外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了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本劇可以促進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在課本劇的表演中,需要孩子們分工合作,美術好的畫頭像,手工好的準備道具,連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也樂意參與進來進行夸張的表演,這樣使得每個孩子都發揮自己的特長,并且在小組磨合中,學會合作,在準備和表演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他們去主動問不會的單詞句子怎么讀,這個句子代表什么意思,孩子們為了本組的榮譽,積極參與進來,平時不怎么發言的同學,也在小組成員的鼓動下勇敢上臺,一方面鍛煉了他們,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另一方面也為他所在的小組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學生們的小組凝聚力更強。
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4BU11Two seeds 這課中,有的學生忘記了個別單詞的發音,有的同學不善表演,我就看到他們本組成員互幫幫助,一個教對方來讀,一個教對方來演,當教會了彼此后,他們都很有成就感,小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課本劇可以培養學生持續的學習英語的興趣
平時的課本內容相對枯燥,如果孩子們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那么就使得課本的內容形象生動起來,學生們對課本的興趣會繼續保持下去,孩子們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把枯燥的課文內容變成生動的情境劇,這種學生喜愛的形式,能夠讓孩子繼續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有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我原以為英語就背背單詞,讀讀課文,沒想到英語這么有意思,還可以演,可以玩。看來這種形式,深受學生喜愛。
四、課本劇可以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一個課本劇的表演,不只是簡單的臺詞,其中還涉及到說話時的表情,語音語調,肢體語言,甚至還有學生對劇本的創意改編,這些都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通過這種課本劇的形式可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至少有7種智能:語言智能、人際關系智能、音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在這7種智能中每個人都各有所長,不能單獨從一個方面去評價學生技能的高低,而應綜合各方面內容對學生進行評價。因此,學校的評價指標、評價方式也應多元化,而這種課本劇的形式,就為多元化的評價提供了載體,我們在學生表演完后,我會讓學生對臺上小組表現進行評價,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喜歡哪組表演?為什么?你有什么建議給他們組?孩子們往往說的非常到位,有的談到語言方面,有的談到動作方面,有的談到合作方面。這種多元的多方的評價形式,讓表演的孩子們更容易接受。
總之,小學生形象直觀思維比較強,故事和童話類的課文始終是小學生非常感興趣的。這些課文大多可以改編成課本劇,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可以表達他們對故事的理解與感受,還可以創造性地發展故事的情節。學生在或悲或喜的氛圍中,充分的去體驗、感知、理解了故事,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充分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 [ M ] .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朱浦.小學英語教學關鍵問題指導 [ M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