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光華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課堂導學式教學的構建分析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導學式教學的內涵和特點為主要依據,從應用情景式導入法教學、應用問題情境導入法教學、注重課后課堂小結、引導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這幾點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做鋪墊。
關鍵詞:導學式;教學;小學數學;主體
引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導學式教學法十分重要,其是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關鍵點。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給予導學式教學法高度重視,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出,為加強小學生數學能力提供有利條件。本文主要分析小學數學課堂導學式教學的構建,具體如下。
1.導學式教學有關概述
導學式教學的實質為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轉變成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性,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或是同教師與同學交流獲取知識。
導學式教學實行特點有下述四點:在導學式教學的實行中,教師需貫穿教學始終;在導學式教學的實行中,需讓學生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在導學式教學的實行中,教師需注重教授學生學習方法,而并非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答案;在導學式教學的實行中,需展現出師生間和諧且民主的關系與融洽的課堂氛圍。
2.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需遵循的原則
2.1導學結合原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需保證導與學有機結合,只有數學教師善導,小學生學習效果才會更明顯。導學結合是師生在和諧且融洽的氛圍中實現的。小學數學教師需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有效提升小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導學式教學法能夠及時反饋信息,加強教師導與學生學。
2.2思維訓練原則。小學數學為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之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對小學生來講,數學學科學習有一定難度。而將導學式教學法利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學生的有效配合,推動小學生思維能力提高,鼓勵學生不斷實踐,進而實現加強小學生數學能力的目標。
2.3優質課堂原則。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點,建構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小學生在和諧且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導學式教學法,可以切實體現出教師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要求,是建構高效課堂,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利保障[1]。
3.小學數學課堂導學式教學的構建
3.1利用情景導入法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導學式教學法十分重要,其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課程導入大都會利用情景式導入法,其能夠分為實驗導入、活動導入以及綜合導入等。
比如在教授《認識圖形》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準備大量圖形,如正方形、長方體、圓形、球形等,并合理應用這些模型來進行課堂活動,之后隨機叫取一名同學到講臺上,讓臺下的同學隨意說出一個的圖形,之后讓臺上的同學依據臺下學生所說的圖形拿出與之對應的。最后在課堂活動即將結束時對比誰拿的多,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給表現良好的學生適當的獎勵。此種活動導入法能夠讓小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權利,提升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將課堂轉變為師生共同發展與交流的過程。
3.2利用問題導入法教學。數學教師需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且合理布設教學內容,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集中其在數學學習中的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景為提高小學生知識掌握、優化問題的有效渠道,也是學生將抽象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主要途徑。
比如在教授長度單位這一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黑板上畫出兩條長度相距太大的線段,讓學生對這兩條線段的長度進行猜測,在實際猜測中,學生會在猜測的長度上標注度量單位,之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布設問題都是:“線段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度量單位?”此種問題情景的布設,能夠讓小學生清楚的知識單位之間的差距,之后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其進行引導,促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集中課堂注意力,提高數學學習能力[2]。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講,合理利用問題導入法教學至關重要,其有利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素養。
3.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學數學教師需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協作交流以及抽象概括等多樣化的學習方法開研究新的知識,讓學生在體驗、分析、吸收知識中,構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妥善處理學生在認知前的準確、認知中的特點以及知識內部規律間的關系,還需深度教學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突破難點,深化教學重點。比如在教授應用題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把班級同學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答難題,并總結出難題解題方式。并在互相交流想法與討論觀點中,將每個解答難題的方法集中起來,在統一解答難題。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恰當的探究方法展開數學教學,讓小學生可以通過自主談論、辨析以及質疑提升自身能動性,從而實現教學最終目標[3]。
3.4重視課后課堂小結。所謂課堂小結指的是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統一歸納起來。是讓小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與強化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依據所教授的知識點進行有效規劃,以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為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做鋪墊。對于導入式教學法來講,課堂小結這個環節是必有的一個步驟。小學數學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之后,需對所講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小學數學教師花在總結上的時間盡管不多,但所起的效用卻十分巨大,是對本節課紙質體系的強調與概括,也對很多未理出頭緒的學生進行的有效引導,另外給一些上課未完全聽懂的同學一個補救的機會。課后課堂小結的效用包含強調重點,加深理解,整理復習。另外,引發小學生深思,進行深入探究。課堂小結的形式與方式是多元化的,需依據不同的課程內容設計與選擇[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需合理運用導學式教學法,因其不僅能夠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習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另外,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因其只有具備較強的數學能力,才會為之后學習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做鋪墊,才有利于小學生未來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海燕.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 新課程導學, 2015(20):36-36.
[2]劉曉琴. “導學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 2015(22):103-103.
[3]李培玉.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2, 9(12):185-185.
[4]王萍.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北方文學(下旬), 201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