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摘 要: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教育承擔了我國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為各行業輸出藝術人才提供了重要平臺。文章以當前社會發展大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藝術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我國高職藝術人才培養應堅持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高職;藝術教育;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論主要有兩種:強調社會的需要是教育的最高原則的社會本位論;強調教育應以人為本,教育應順從人的發展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個人本位論。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兩種教育價值取向存在尖銳的矛盾。
高職藝術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由于本身的藝術性,相對其他專業,高職教育更加強調個人的興趣發展,更加關注個體的情感需要,因而,如何協調高職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的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取向矛盾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高職院校藝術人才培養因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與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不相適應會造成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價值取向的對立。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認為高職院校藝術人才培養應以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個人價值為核心,強調根據個體的天賦、興趣,提供多種成才路徑,制訂相應的培養方案,促進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發展。在教育實踐中,特別關注個體藝術表演力養成、個人興趣發展等精神性需要,以此制訂差異化或多樣化的培養方案及培養目標,給受教育者提供多種成才選擇。人才培養目標過于關注發展人的天性與個性,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應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為首要目標,而是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滿足受教育者的情感與心理等個人發展需要,讓其獲得充分發展。
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認為高職院校藝術人才培養應以社會的發展需要為導向,根據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規格,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促進社會文明貢獻力量。其認為受教育者的個人發展應屈從于社會的發展,個人角色服從于社會需要。
相對立的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教育價值取向的分類主要是研究人員研究的需要,純粹的個人本位或社會本位教育價值取向是不存在的。在高職藝術教育人才培養中絕對的社會本位或個人本位價值取向也不存在。個體的成長成才離不開社會資源的支持,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個體的價值創造。高職藝術人才的個體價值體現需要在對社會做出的貢獻中體現,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個人的成長。
我國高職院校是“以服務為宗旨”的社會組織,職業性和服務社會是高職院校的根本性質和使命。職業性與服務社會的使命要求我國高職藝術人才培養應擔負為地方培養藝術人才,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重任。同時,在高職藝術人才培養中,學校應注重學生個性與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自覺承擔社會使命,樹立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其個人價值。即高職院校藝術人才培養應確立社會本位為主導,同時兼顧個體發展的價值取向,在處理受教育者個體發展與社會需求矛盾時,尋求個體發展與社會需求相統一,當兩者產生矛盾時應堅持以社會需求優先,同時尊重個體發展需要。強調以社會本位價值取向為主導,并不意味著不要個性發展。我國高職院校藝術教育應實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相統一,與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相統一,在自覺承擔起建設文化自信的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社會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獲得個體的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形勢下,為滿足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村或西部落后地區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需求,迫切需要建設一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與表演能力、能夠豐富人民業余文化生活,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隊伍。我國職業院校藝術教育應承擔起培養這支隊伍的重任。
[1]張應強.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反思與建構[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0.
[2]崔清源.社會本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主導價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