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為了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合格接班人,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志愿者服務作為高校對大學生展開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備受推崇。高校借助志愿者活動,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志愿者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更多的關注。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志愿者服務已成為高校對大學生展開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通過建立青年志愿者協會等方式來組織、召集大學生積極參與一些公益性、社會性的志愿者活動,借助這種方式把教育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收獲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志愿者服務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人的意識核心,是人行為的精神動力。志愿服務活動所強調的“志愿、不為報酬、利他”的無私奉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現。大學生正處在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志愿者活動的奉獻中可以親身體會和深刻理解理解“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從而有助于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志愿服務活動有助于大學生責任感的提升
當今大學生都是出生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從小就生活在“4+2”的家庭環境中,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使他們養成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習慣,責任意識淡化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志愿者活動強調的是奉獻,倡導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在無私奉獻中體現每一個個體的價值和責任。尤其是一些國家和國際層面上大型盛會的志愿者服務,需要的是“零失誤”,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影響全局,這就要求大學生志愿者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中,在服務他人、服務全局的同時,必然會完善自身,責任感也將得到很好的提升。
3.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是大學生自我教育和提升道德水準的有效手段
志愿服務活動自興起至今,已成為我國大學生參與面最廣、參與程度最高的社會實踐性公益活動,二十多年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實踐充分表明: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鍛煉和提高自己、展示能力及自我推銷的平臺,是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培養自己對社會的服務和奉獻精神的良好契機,在參加志愿服務過程中,大學生不僅可以從學習中成長,在付出中收獲。而且,志愿服務所體現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也正契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無論參加何種志愿服務活動,都可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大學生得到自我教育,從而提升其道德水平。
二、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的逐步深入,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概括為三點:
1.大學生志愿者的積極性隨著入校時間的增長而呈現遞減的趨勢
2.大學生志愿活動實踐性不強,而且大多沒有結合專業,沒有起到鍛煉實踐能力的作用
作者簡介:王晶巖,女,遼寧科技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3.大學生志愿活動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
三、健全高校青年志愿者管理機制以完善大學生志愿活動
1.建立青年志愿者準入機制和培訓機制
首先,完善準入制度。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招募要堅持“自愿”的原則,注重參與者的服務意識,同時對有意愿參加志愿服務的學生,必須要求深入了解志愿者組織的情況、明確志愿者義務,方可按照程序加入志愿者組織。其次,引入培訓機制,建立相應的培訓工作機構,通過對志愿者以及組織管理干部進行短期的崗前培訓和長期的素質培訓,提升志愿者的專業素質和服務、奉獻意識及責任感。
2.建立激勵機制以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的發展。
志愿服務是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一種公益性活動,其發展需要采取表彰激勵措施作為助力。尤其是目前我國各高校志愿精神不太豐富、志愿服務不普遍、學生的志愿服務意識不十分“純粹”,表彰和激勵既是對志愿服務的肯定,也是對社會的號召和呼喚。這就要求大學生志愿組織的管理者必須定期召集一些參加志愿活動的團隊進行經驗交流和工作總結,并對活動開展得好的團隊和表現出色的志愿者給予肯定和獎勵。這樣可以使大學生對志愿者工作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社會參與有更深的體會,同時也體現出對志愿者工作的重視,為以后更好地開展志愿者工作積累經驗,從而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
3.提供資金以保障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
大學生志愿者有滿腔熱情,但資金短缺猶如“一盆冷水”成為高校學生志愿活動開展的主要障礙。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是不求回報、無私奉獻、利人利己又有利社會的公益事業,應該建立專項基金,作為其發展的保障,資金來源應該是政府、社會及學校的合力的資金支持。
4.與時俱進,創新志愿服務形式和項目。
近年來,高校志愿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傳統的服務形式和項目弱勢群體服務、文明宣傳服務等,難以跟上志愿者隊伍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高校學生志愿者組織能夠與時俱進,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志愿者隊伍的發展來加強和改進組織管理工作,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形式和服務項目的創新和拓展。在堅持傳統的服務形式和項目基礎上,鼓勵學生志愿者在社區發展服務、公益活動服務,尤其是教育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志愿服務,擴大志愿服務的范疇,推動學生志愿者服務事業的發展。
高校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已經日益得到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青睞,針對目前志愿者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學生志愿者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能發揮前所未有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彭海,推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長效化的幾點思考[J]大學教育 2013.10
[2]單江林,校園志愿者服務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2
[3]王妍,我國新時期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德育價值研究與思考[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4.
[4]譚玉龍,我國志愿精神培育中的政府責任研究[J]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01
[5]陳舜孟,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德育功能的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04
作者簡介:王晶巖,1965年生,輔導員,遼寧科技學院電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