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教育的發展,需要緊隨時代的步伐,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要求幼兒教育將全新的技術方式應用其中。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具體闡述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通過本文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增強幼兒教育的創新性、時代性,以期為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幼兒教育;教學方式;教學氛圍;教學內容
前言:“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并將電子技術應用其中,推動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對此,為了創新幼兒教育,就應該將“互聯網+”應用在教育中。同時,衍生出了微課、SPOC課程、太空課程、TED演講課程等,為幼兒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方式、資源,能夠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學的質量。在其基礎上,一個全新的、具有開放性質的幼兒教育模式,正在被塑造。
1.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存在很多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方式。受傳統幼兒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幼兒教師基本僅以單一的教學方式,對知識進行講解,缺乏創新性。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雖然會對幼兒進行提問,但是具有明顯的引導特征,并且不會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并不能有效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甚至無法激發幼兒對于知識的興趣。長此以往,幼兒教育的質量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2)教學氛圍。實際上,受單一教學方式的影響,師幼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導致幼兒缺乏積極性,不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基于這樣的現象,幼兒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講解的知識,就會成為“單口相聲”,而幼兒在未互動、交流的情況下,很難掌握教師講解的知識,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的強化,最終無法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3)教學內容。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很多教師都只是將課程大綱所要求的內容,應用在教學之中,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拓展。同時,還有一部分幼兒教師僅僅將他人的課件、方案,應用在教學中,導致教學活動中,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問題[1]。由于教學內容單一,幼兒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培養,影響幼兒的健康發育。
2.基于“互聯網+”時代下幼兒教育的創新策略
2.1創新教學方式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幼兒教育的首要方式,就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此為后續的工作奠定基礎。為了能夠創新教學方式,幼兒教師可以將網絡課程直播的方式,應用在幼兒教育的課程的活動中。具體來說,課堂直播屬于傳統的網校上課模式,通過視頻的方式,將傳統的課堂轉移至線上, 從而增加課程人數。對于幼兒而言,動畫是其放松的主要形式,在創新幼兒教育方式時,可以采用“互聯網+動畫”的形式,并將學習的內容融入其中,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例如:以小豬佩奇的形象,設計一節關于飲食健康的幼兒教學課程,然后幼兒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動畫片”,期間不需要講解任何相關知識,而是引導幼兒全身心的學習動畫中所提及的知識。在完成觀看以后,教師則需要鼓勵幼兒進行交流、討論,并將課前準備好的食物,呈現在幼兒的眼前。在完成討論以后,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食物,如冰激凌,提問這種食物可以多吃嗎,為什么。通過“互聯網+動畫”的學習,幼兒知道冰激凌不能多吃,容易肚子疼;再拿起其他的食物,繼續提問,幼兒同樣能夠準確的回答。由此說明,采用“互聯網+”的方式,創新幼兒教學活動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鞏固幼兒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實現教學目標。
2.2營造教學氛圍
在創新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營造教學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便于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之中,拉近師幼之間的關系,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夯實基礎。目前,幼兒園中的繪本閱讀,是其中主要的課程活動,能夠以故事的形式,完成知識的講解,同時也能夠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此,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與之相關的聲音、圖片、視頻等,然后將其應用在教學活動中,營造教學的氛圍[2]。
例如:在學習《喵嗚》這一繪本時,其中包含有花貓想吃老鼠,而發出喵嗚聲音的情節。但是,在繪本中,并沒有對喵嗚聲進行描述,而是以文字、圖片的方式,解釋喵嗚的聲音。所以,幼兒在閱讀這一情節時,相互之間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對此,幼兒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關于喵嗚的聲音,并將其應用在在繪本教學中,實現添加角色音效的目的。在這樣的幼兒教學氛圍中,可以幫助幼兒更加直觀的、形象的,體會情節中喵嗚聲的恐怖,從而提升繪本教學的效果。另外,幼兒教師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喵嗚聲音,鼓勵幼兒結合繪本的情節,選擇恰當的喵嗚聲,從而便于幼兒教師掌握幼兒對繪本的理解程度。
2.3豐富教學內容
在幼兒教學中,如果幼兒教師僅僅將單一的內容,應用在教學中,這樣的現象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教師沒有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拓展,還會導致幼兒的知識面窄,影響教學的效果。針對這樣的現象,為了能夠豐富幼兒教學的內容,就需要將“互聯網+”應用其中。
例如:在美術課程中,幼兒教師就采用“互聯網+內容”的方式,搜索與幼兒繪畫相關的知識、內容。課程上,首先教師引導幼兒用手蘸取顏料,將手掌按在白紙中;同時,還會將顏料滴在白紙中,鼓勵幼兒對其進行吹氣,完成美術作品。基于“互聯網+”,通過幼兒教師的搜索,發現可以將食鹽應用在美術課程中,打破教師、幼兒的傳統思想,實現豐富教學內容的目的,發揮了“互聯網+”的價值與作用。
結語: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中,存在很多不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問題,迫切的需要將“互聯網+”這一理念,應用在教學中,創新幼兒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最為基本的目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發揮了“互聯網+”的價值。所以,通過本文的分析、論述,文中所提及的創新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以落實在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李歡. 新中國幼兒園藝術教育價值取向的嬗變與反思(1949-2012)[D].東北師范大學,2017.
[2]張紅燕. 農村幼兒園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實踐探索[D].西華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李鳳玲,1987年1月22日出生,女,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族:漢,職稱:幼教二級;學歷:全日制大專研究方向:3--6歲幼兒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