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摘要:游戲是促進小學生精神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種形式,也是小學生的獨特表現形式。游戲在教學中的應用自古以來就有記錄,隨著中國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課堂游戲有利于促進學生了解世界,最初體驗世界,并通過游戲獲得成長,發展和交流的實踐經驗。孩子們的天性喜歡游戲,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的課堂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鍛煉他們的注意力,合作和協調。下面探討游戲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教學
中國教師應用游戲教學方法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則,以選擇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需要的游戲,提高游戲教學的使用效率和質量。
首先,教師需要遵守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小學教學游戲化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的主觀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引導小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與小學生交流課堂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教師需遵守課堂趣味性原則。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模式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守趣味性的原則,對于教學情境的設計應該符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女媧補天》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女媧補天的視頻與動畫,讓小學生對女媧補天的過程進行詳細的了解,進而使小學生在整個課堂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中體驗美術、文學以及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將游戲活動與游戲精神二者結合,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以開展游戲活動的形式或創造一定的游戲情景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具體化,使學生能在具體豐富的游戲情景中學習語文,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其主要特征有趣味性、情景性、創新性、文化性、生活化,有利于小學生由自身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學習語文,旨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有效地學習語文。
二、實施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般來說,語文教學最為關注的是字詞的識記和書面語言的社會化指標,目標定位主要指向語文的“工具性”,缺乏對學習主體精神的關注,再加之一些教育者對兒童精神特質缺乏把握的能力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兒童語文學習活動中的自由精神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在從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名義下,兒童的語文學習充斥了太多的機械的“規范化”訓練,兒童的學習更多體現的是對成人的言語體系的遵循和模仿。大量的字詞識記和機械的模仿,破壞了兒童學習語文興趣,泯滅了兒童的自由精神,使語文學習失去了本源的動力。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越來越得到重視。人們逐漸認識到,語文不僅是人用以表情達意的“工具”,更是人的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作為滋養、豐富兒童精神世界、培養兒童人文素養的學科,應該擔負起建構小學生主體人格的責任。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作為最具兒童游戲精神特質的教學方式,彌補了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的缺陷,是貫徹、實現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有力助手。
三、游戲能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求知氛圍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強。他們渴望學習知識,但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所吸引,但他們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無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戲,正可以順應兒童這一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游戲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知識。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情調,讓學生始終被愉悅的特殊氣氛所陶冶、感染。
游戲化是為教學服務的,那么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組織,游戲化軟件也不例外,務必要以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活動的導向,而不能片面追求趣味,純粹為玩而玩。忽略了語文在我們教育教學中的本質。小學語文教學游戲化的設計也不能僅僅為了趣味而設計,還需要考慮到我們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目標,一切為了語文教學而出發。因此,我們在運用游戲化軟件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游戲,恰當地運用游戲,并能對自己的游戲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加以創新。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游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將以其神奇的魅力,為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發揮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見,教師必須對學生心理特性予以充分考慮,從課堂教學實際內容出發,創設出趣味性以及情境性兼有的課堂游戲,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游戲,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對于語文知識也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保障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賀小捷.淺談游戲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J].課程改革聚焦,2011(11).
[2]密浩.淺論游戲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