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華
摘要:信息化教育是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引下,巧用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提升學科教學效率。本文以中職語文教學《口語交際——介紹傳統節日》綜合活動為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學習平臺。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語文;有效整合
當今社會的信息化速度日趨加快,教育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選擇。具有資源海量化、形式多樣化、活動交互性等特性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傳統語文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拓寬學生學習空間,促進師生交流與互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使語文課堂更加鮮活、靈動,有效改善中職語文教學的狀況,從而喚回中職語文課堂的幸福感。
本文在分析當前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整合的基礎上,以《口語交際——介紹傳統節日》綜合活動一課為例,談談對信息技術教育與中職語文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與思考。
本次活動主題是“傳統節日秀”。在設計這一活動時,筆者以“自主、協作、探究、創新”為教學指導思想,創設一個融多種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學法于一體的開放性學習環境,以活動和任務為載體,重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訓練口語介紹能力的同時,感悟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自覺傳承民族優秀文化。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有效整合,激發語文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動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習對口語學習的興趣,筆者花大心思設計本次教學活動。將全班分成心“聯”春節組、情“謎”元宵組、“詩”懷清明組、“傳”頌端午組、“唱”賞中秋組五個小組,指導學生分別從節日印象和節日文化兩個方面進行介紹,并組織具有節日文化特色的互動活動(春節對春聯、元宵猜燈謎、清明詩朗誦、端午講故事、中秋唱歌曲)。
課前教師建立“傳統節日 傳承文化”學習專題網站,上傳口語相關學習資料,搭建指導學生學習的平臺。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陸學習網站自主學習口語表達技巧,同時分組搜集、整理資料并上傳學習網站的相應欄目,合作策劃小組的展示內容,準備活動所需的各項資料。同時教師開設“藍墨云班課”,促進師生間的及時溝通與交流。
整個活動的準備工作都需每個學生參與完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小組的分工任務,學生各自上網搜集、整理相關節日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并上傳到學習網站,以供其他組的學生瀏覽學習。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看到更寬闊的生活,同時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情感熏陶。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有效整合,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提升語文課堂實效性。
中職語文課堂,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才能吸引住學生。現代信息技術給課堂搭建了一個精彩的舞臺,一首動聽的音樂、一幅優美的圖片、一段深情的吟誦、一段恰如其分的視頻等,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本次綜合活動的課堂上各小組展示,通過超鏈接,鏈接到各小組課后制作的ppt,學生通過所學的信息技術,采用搜集、篩選、圖片編輯、音視頻多媒體編輯等手段截取對小組有用的材料,制作成ppt。第一組:心“聯”春節組介紹春節。播放過年燃放爆竹煙花喜慶場面的視頻,營造氛圍,將大家帶入熱鬧喜慶的春節。第二組:情“謎”元宵組介紹元宵,通過小動畫猜燈謎“鳳頭虎尾(打一個字)”營造氛圍,將大家帶入了合家歡樂的元宵節。第三組:“詩”懷清明組介紹清明,配樂朗誦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將大家帶入凄清深沉的清明節。第四組:“傳”頌端午組介紹端午節,通過播放賽龍舟的視頻以及屈原故事的配樂講解,帶出了滲透著愛國情懷的端午節。第五組:“唱”賞中秋組介紹中秋節,播放“嫦娥奔月”的沙畫制作視頻以及中秋歌曲的演唱,將大家帶入團結溫馨的中秋節。
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大大豐富了語文課堂的內涵與外延,使其變得生動形象、立體多樣,既突出了教學重點,也突破了教學難點,從而較好地提升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信息技術與教學評價有效整合,實現及時有效地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課堂評價采用回放課堂介紹視頻的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示優缺點,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突出優點,發現不足,及時反饋,促使改進完善。拓展延伸作業讓學生繼續搜集整理其他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同時錄制個人的介紹節日的小視頻,并上傳學習網站。同時通過網上投票,直接快捷地選出最佳小組、最佳個人以及最佳拓展作品。課后,學生還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利用視頻錄制軟件重新錄制介紹視頻,更新學習網站上的拓展作品。這極大拓寬了學生學習與訓練的空間,隨時促進學生不斷改進與提升。
通過信息技術及時、有效的評價反饋,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成就,樹立榜樣,是激勵學習動機、激發創新意識、增強內在信心的有效途徑。
四、信息技術與學生交流有效整合,拓展語文的學習空間,優化學生的人文素養。
現代信息技術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網絡,將知識從書本延伸到生活,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連互通。這種互連互通,包含了兩方面內容:一是教與學的互連互通,師生之間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問題探討、作業審閱、交流心得等;二是師生情感的互連互通,師生之間可以將彼此想說但當面不便表達的思想通過網絡進行傳遞,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和互信,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應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育理念先行,巧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展現信息化教育的優勢,這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本質與旨歸。我們應該積極探求更多新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尋求一條適合中職語文教育特點,適合中職生終生的發展,適合未來職場需求的中職語文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王繼新.信息化教育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2]鐘鐵城.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整合的教學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06.7
[3]陳曉紅.構建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新模式[J].語文教學.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