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已經全面走入了課堂中,成為了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微課的特點和優勢決定了其適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展示和對關鍵點的解析能夠輕松的幫助師生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見,將微課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也定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微課
引言:
在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下,教學要求不斷提高,教學的思想和方法也在不斷的變革。如今,教學開始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獲得了一條科技化的教學創新路徑。初中語文教學也必須在時代的號召下將微課這一信息化的教學技術利用起來,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的進程。
一、微課概述
微課主要利用信息技術和設備,將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制作成為教學視頻,通過展示視頻幫助學生順暢的學習。之所以被成為“微”課是因為教學視頻的時長較短,僅僅有幾分鐘的長短,不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厭煩,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注意時間是相吻合的。
“微課”需要教師對個人所擅長教授的內容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將所要教授的知識點進行濃縮和整合,并最終將制作好的微小視頻上傳到相關網站讓學生進行觀看。值得強調的是,微課的視頻制作必須遵循其本身“微”的原則,其視頻的總長度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5~8分鐘為宜。在較短的時間內不僅有助于提高知識點核心的精煉程度,更有助于學生在視頻知識點的播放中全程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整體微課教學質量。學生在進行微課堂學習時可以在線對微課進行瀏覽,亦可以將其下載到指定的電子移動設備中,進而方便其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以及實現學習資源的合理配置。微課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表現在學科核心知識點的融合,更表現在作業、課件與習題等多種教學元素的融合,這些教學資源的有效結合與利用對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積極的作用[1]。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實踐
(一)利用微課幫助學生加深內容理解
語文教材中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的文章內容是教學的難點,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受到了個人認知的阻礙,無法獲得真實的感受和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帶領學生實地感知是不現實的,利用微課則可以將課文中的內容跨越時間、地點和年代的限制,帶入到課堂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以《蘇州園林》為例,學生因為沒有實地游覽蘇州園林的感知經驗,因此對課文中所描畫的景象沒有充分認識。要想讓學生對園林設計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必須增加他們的直觀感知,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筆者利用微課程進行演示,蘇州園林亭臺樓榭的安排、景觀樹木的映襯等等,通過視頻畫面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感應。微課程中還同步具有配樂解說,學生在觀看為課程的過程如同欣賞一部優美的影視作品,通過視覺感知和解說分析,對蘇州園林的特點及其優美具有了更加直觀全面和深層次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語文教學實際成效。
(二)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微課的一大特點就是用于一些教學難點和重點問題的掌握上,因而并不是在所有的授課環節中都能隨意的應用。當學生遇到學習難題時,發揮微課的優勢,展現疑難點,重點解析,才能真正體現出微課教學的作用。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學中,通過課文的細節描寫幫助學生感悟父子情深,培養真愛親情這樣的傳統美德,是教學的一大重點與難點。課文中首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找出課文中四次描寫背影的句子,并和學生分別進行分析感悟:記憶里的“背影”、買橘子時的“背影”、分別時的“背影”和別后追憶“背影”,同步配有學生的父輩未來自己無私付出的畫面場景,有父親在工地揮汗如雨的場面,有父親在田間頂著烈日勞作的畫面等等[2]。經過這樣的畫面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在學生的心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父親為自己的無私付出具有了更為深刻的感知,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四次背影描寫中的細節,特別是抓住一些傳神的動作描寫,如“攀著上面、腳向上縮、身子微傾”等,細微動作之處體現的是父親對孩子努力付出的程度,通過這樣的微課演示,學生對細節描寫的傳神作用,對課文字里行間蘊含的濃厚情感具有了更為真切深刻的感受,巧妙化解了教學的難點[3]。
(三)利用微課體現學生主體性
微課的到來使得課堂教學模式煥然一新,師生開始以不同的課堂地位進行互動,學生相互之間也有了共同學習的載體。利用微課能夠使傳統的課堂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模式得到創新,且在微課的輔助下能夠提高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應以微課作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工具,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點對微課進行導入,并通過對現有素材的整理,讓學生以若干小組共同學習的形式進行貫徹和落實。學生在小組之間對視頻進行仔細研究,并共同分享彼此的感受,從而有效加強學生對文章產生的感悟。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將文章中多種能夠表達作者個人思想情感的畫面進行剪切,并按照先后順序排放在一起為學生播放。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有效地將課文中的文字與視頻聯系在一起,并加深學生對文章中情感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文章。此外,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將彼此不同的看法進行表達,各自將個人對文章的理解進行交流亦有利于學生協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探討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既是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微課在語文教學內容理解、教學內涵拓展、意境營造理解和寫作興趣提高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
參考文獻:
[1]趙世波.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5):47-48.
[2]吳瑩.淺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2015,(36):111-112.
[3]陳瑜.淺談初中語文借助“微課”教學的“攻勢”與“守勢”[J].七彩語文,2015,(04):106-109.
[4]覃燕.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揮微課“點化”作用[J].廣西教育,2015,(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