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筆家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質疑能力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基于種種原因,新老師不知、不敢、不善讓學生質疑。長此以往,學生更不想質疑或是不會質疑。下面筆者以新教師的視角分析,為何他們的課堂上缺乏學生質疑。教輔誤導教師,學生不解其意
新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經常需要用到教輔材料幫助備課;但是,教輔材料往往在教學目標上只有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導致新教師在教學目標上不能全面了解。新教師在教學目標上不明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①新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往往只關注本課時的知識點教學,關注的是學生是否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②在教學的過程中,新教師也往往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目標中的知識點;③在目標的實現上,體現在反饋的練習中,新教師往往關注的是答案的對錯。
新教師存在的這些問題,其原因是他們在教學理念中,雖然知道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但是在制訂教學目標時,由于經驗不足,導致目標不明確,依然是把自己放在絕對的位置上——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作為設置目標的重點,而忽視了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惑,從而沒有預設學生在何處困惑并會提出質疑;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當需要學生質疑時,新教師往往認為這不在教學目標中,就草草帶過,卻不知這才是本節課的精華所在;在反饋練習中不僅應該關注答案的對錯,也應該關注錯誤背后學生的疑惑。
例如,有位新教師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時,有學生就對“列豎式時為什么兩個因數是末尾對齊,而不是跟小數加減法一樣是數位對齊”提出疑問。這時,這位新教師很直接了當地對學生說:“書本上是這樣子對齊的,所以我們也這樣對齊。”這般生硬的解說,不僅會扼殺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而且也是對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因而,新教師由于過分信任教輔材料,本身對教學目標的不明確,認為學生的質疑能力不是教學目標范圍之內,從而導致不知道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中培養質疑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就會喪失質疑的能力。
教師初出茅廬,學生望而卻步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曾經說過:“學問,學問,要學習提問。”由此可見,“問”是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端,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礎。有時,課堂上出現了一個聰明機智的學生提出質疑,新教師由于知識經驗的缺乏而答不上來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尷尬,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新教師往往不敢讓學生質疑。教師的成長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即“關注生存”“關注情境”“關注學生”。而新教師一般是處于“關注生存”的階段,他們往往會在意學生是不是喜歡自己,如果對于學生的質疑,新教師答不上來,會使新教師覺得自己在學生中的威望有所下降,所以新教師往往會采取不讓學生質疑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權威性。
例如,有位新教師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中《梯形的面積》時,大部分學生都采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來進行面積的計算;但是,有個學生是把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當這位學生提問“能否這樣計算出梯形面積”時,該教師由于沒有預設到這種生成,不知如何處理,就不敢讓這個學生繼續問下去,而是馬上讓這個學生坐下。其實,這個學生提供的是另一種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但是該教師的做法卻扼殺了這個學生今后提問題的積極性。總之,新教師由于自身知識經驗的不足,怕回答不了學生的提問,而不敢讓學生質疑;這不僅不能保住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恰恰會適得其反。所以,新教師還應當多閱讀相關書籍,多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經驗。
評價枯燥乏味,學生興昧索然
從心理角度說,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但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某些方面的質疑欲望會有所下降。這時,新教師剛接觸學生不久,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還不夠了解,在課堂上僅僅只是展示自己的備課成果,對學生提問不夠重視,無視或者草率解決,也會極大地打擊學生質疑的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思考時,新教師往往會因為詞窮,無從招架,簡單地對學生說“真棒”“你真聰明”等忽悠式的評價語,而無法針對問題本身或者學生的品質方面,對學生進行直接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如此便容易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淡漠,提不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問的現象日益普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新教師由于剛踏上教學崗位,在教學目標、知識經驗、引導技能、教學評價上的匱乏等種種原因,導致了新教師的課堂上學生往往缺乏質疑的精神與能力。新教師對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在教學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新教師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改革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于提問、敢于提問、勤于提問、善于提問,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